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的文化演变耐人寻味

(2010-02-14 19:28:19)
标签:

春节

节庆文化

过年

非遗

杂谈

分类: 杂文趣事

   

     “年”的文化演变耐人寻味

     “年”的文化内涵经过了一个从吉到凶、从凶到吉的转变。思考起来颇耐人寻味。

     “年”这个字,甲骨文、金文上面为“禾”、下面为“人”,象是人头上顶着谷子,沉甸甸谷子把人压弯了腰。显然是指谷物大丰收,“年”的文化演变耐人寻味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篆“年”字写作“秊”,将“人”字讹变为“千”字。所以《说文解字·禾部》:“秊,谷熟也。从禾,从千声。”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禾”的生长收成情况决定了一年年成的好坏。

   殷商时期在年头岁末就有了祭神祭祖、祈愿丰收的风俗活动,这就是过年节日的来源。从汉代开始,“年”正式成为一个重要节日。

 

    可是不知何时,民间有了凶“年”的传说。“年”和“夕”“岁”都是害人的、给人带来坏运气的怪兽。“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所以需要放爆竹、贴红对联、点燃通明烛火,来驱除年兽。过年、除夕、压岁,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

    再后来,“年”又回到原本的意思,过年就是祈求五谷丰登、一年平安顺利。与“年”有关的词都是吉语,如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丰年”“大有年”。“年”的文化意蕴进一步扩大,“百节年为首”,过年成为家人团聚、欢度时光的节日。
 
    从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丰收,到驱除怪兽、躲避凶邪伤害,再到全家团圆、庆祝新岁、趋吉祈福,“年”的习俗承载了国人的历史演进、厚重的文化内涵,理应成为节庆文化中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