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经典也可以轻松读-《评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2008-07-26 08:29:53)
标签:

养生

《黄帝内经》

精气神

张其成

中医文化

分类: 养生之道

养生经典也可以轻松读-《评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评介《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毛嘉陵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学的经典理论著作,虽然其中也有大量养生知识,但在其成书面世后的上千年岁月中,一直都属于高端文人和中医药专业人士的读本。然而,从上世纪末以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疯狂追求健康,在医保严峻现实面前的普通百姓也在天天祈祷别生病,因此,“养生”、“长寿”、“不生病”成为了社会上持续升温的热门健康话题,阅读养生类图书也成为了百姓新的休闲方式。在这股养生图书热的推动下,似乎就在一夜之间,《黄帝内经》这本老古董经典医书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普通大众热读的一本健康圣经。

    于是,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书商倾其全力,开足马力制造《黄帝内经》的种种现代译本或助读本。也许大家认为白话解读的图书容易“炮制”,所以出版社也就一窝蜂地制造了大量的《黄帝内经》译本:有的是简单的白话解,将全文或部分章节用现代语言一句一句地翻译过来;也有的称为精解,就是在白话翻译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重要词句的详细解释,或再增加有关章节的分析总结;还有的是按内容分类后再进行翻译解读……但只要翻阅几本相关图书,大家就会发现有些现代版的翻译解读,要么刻板拘泥,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话题给翻译死了;要么又太过虚玄,让人难以置信,甚至神神秘秘的。这说明白话翻译经典著作,也并非一件易事,弄不好还会误导读者。还不如直接去读原文,在反复阅读中逐渐加深对古人智慧的领悟。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值得传播的养生知识,但如果不恰当地进行解读,不仅不能给读者传递正确的养生知识,反而还有可能造成误导。曾经有朋友让我推荐一本《黄帝内经》的读物,由于《黄帝内经》图书市场上良莠不齐,再加上我在经典著作方面的学养不够,真不敢轻易推荐。

    不过,前几天我翻阅了刚上市的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以下简称为《养生大道》),感觉这是一本值得向朋友们推荐的可以放心阅读的《黄帝内经》大众读物,这个放心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

                  一、作者的学术水平让人放心

    张其成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养生文化专家,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他出身于中医世家,是新安名医“张一帖”的第十五代传人。他不仅是当代著名中医大家任应秋的学术传人,更是中国哲学大家冯友兰的再传弟子。

    张教授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他特别擅长将那些深奥的中国文化经典著作,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这些年来他相继为我们创作了一系列独具文风的张氏解读版,内容不只局限于他的中医专业,更广泛涉及到了易学、道家、佛家、儒家等领域,尤其是他在易经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此外,还对《道德经》、《论语》、《六祖坛经》等经典也提出了诸多见解。他还是一位极具魅力的演讲明星,每年在全国进行数十场讲座或演讲,受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浪、搜狐等媒体的热捧。

    由此可见,张教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蕴涵的修养和拥有的悟性非同寻常,完全具备了写作中医药养生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论著的过硬的学术真功夫,从而保证了这本科普读物所必须具备的学术水准,而不像有些靠炒作出来的“专家”,在讲解专业基础知识时还常常出现一些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二、编写方式让阅读舒心

    在目前众多的现代版《黄帝内经》中,有不少是以原文为主线进行解读,而且采用生硬的直译方式进行翻译,不仅读起来枯燥乏味,而且捧着一大本厚厚的书,早已没有了通过阅读而休闲养生的趣味;有的貌似通俗,甚至还通过配上插图、印成双色和彩色从而装扮成大众读物的模样,其实并不适合一般老百姓阅读,至多只能成为刚开始学中医的医学生作为入门的辅助读物;还有的又偏于死板的字面翻译解读,而另外还有的则进行了过份自由的发挥,但却又太随意了,讲到哪算到哪,天南海北一通神侃,如果不是在段落中不时出现一段《黄帝内经》的句子,还真不知道这是在讲内经的事儿。

    张教授的《养生大道》讲解的是成书于千年前的古典著作,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很多深奥玄秘的《黄帝内经》原文,但张教授以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在看似不经意的解读中,轻易地就将一些玄奥的道理一下就变成为容易理解的事情了。比如在讲“精气神”时,张教授认为:“《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把‘精气神’三个字连在一起说,但‘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说明三者有密切关系”,所以,他强调到养生要重视精气神。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精气神这三个看似神秘的生命现象呢?

    张教授举了刚出生的婴儿和死去的人为例,他说“一个人精气神最旺盛的阶段是婴儿”,其依据是老子所说的“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他解释到,婴儿虽然筋骨是最柔弱的,但握着的拳头却非常坚固,你用手来扳它,是很难把它板开的,非常有劲。这说明婴儿的肝气很旺,肾精很足。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死的时候被称为“撒手人寰”。所以,人是“握拳而来,撒手而去”。人活一口气,有了这口气才活着,进而才能储备精,使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行正常,人也就神采奕奕有活力了。

    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我相信很多初次接触中医知识的人,在阅读时就会感觉轻松多了。同时也会使大家感到中医并非神秘莫测、虚玄不可靠的理论,而是一种来源于我们生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最亲近于人的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知识。

    《养生大道》紧抓《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精髓,在重点剖析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总原则的基础上,详细解读了与日常养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精气神”、“七情”、“生命周期”、“四季”、“体质”、“五脏六腑”、“经络”等七个方面的养生知识和很容易学练的养生操作方法,使初学者也能立刻抓住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该书还利用页面外侧留白处选登部分《黄帝内经》原文,以增加信息量。

              三、养生知识让健康追求者倾心

    人们关注养生,就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寻求养生知识,领悟养生的大智慧,修炼养生的真功夫。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谓的大智慧、大道理,并非像现代高科技那样复杂尖端,其体现出的是世间最普通最本质的一些规律,因而这本专著的书名用了“养生大道”一词,但紧接着张教授在书中就作了特别的解释:“养生没有什么高深的难度,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了避免被误解,他又进一步解释到:“中医养生很简单,看病实际上也很简单。什么叫病?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治病就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叫阴阳调和了”。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他仅仅用了几句通俗的语言就将《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个健康真谛解释清楚了。随后,他又将中国式的养生概括出了四个结合:形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时空的结合、药食的结合,这就为读者描绘出了一条清晰的养生路线图。

    社会上流行的养生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不仅让人难以辨真伪,更让人难以在学习中把握,比如这几年很多人都在讲慢运动、慢呼吸,认为这样有助于健康和长寿。而且,很多人都会引用呼吸和动作都是最慢的乌龟为例来证明慢的神奇功效。但这个慢应当如何来体现?在养生活动中又该如何来操作?其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就没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了。张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营卫之气昼夜运行五十营(即五十个周期)的论述,通过详细的计算,得出了古人主张的慢呼吸为每次6.4秒的结论,而现代人一般呼吸一次是3.3秒。通过这样非常清晰的量化对比,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慢呼吸应当慢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同时,他规定了慢呼吸的修炼方式和具体要求:每天两遍,每遍60次,要尽量做到深、长、匀、细,并逐渐将其变成一种自然的呼吸。

    其实,张教授在《养生大道》中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健康知识,并非某一具体养生方法的一招一式,而是传达了《黄帝内经》的健康理念和核心的健康价值观,这就是他不厌其烦地反复阐述的“治未病”和“内求”。

    张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去治病,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不得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每每讲到这里,他都会激动地对听众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是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

    张教授特别强调到:“《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十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养生要靠内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那么,究竟该怎样进行内求养生呢?这就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了,还是请读者朋友们到《养生大道》中去寻找答案吧。

结语

    张其成教授是我的道友,由于我们共同认可“东方科学”的提法和主张,曾在2007年8月8日联合签名发表了《东方科学宣言》。他编著《养生大道》的目的,就是在用他的专业所长和修习心得,极力传播东方科学中的养生健康知识,以使更多的读者朋友能够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健康境界中去,拥有身心上的最大的轻松、舒适和愉悦,以享受美好健康的人生。因此,我在翻阅了《养生大道》后,忍不住写下以上几点感想,姑且充当一封可以方便大家了解养生图书信息的“新书介绍信”,但愿我的以上琐言没有歪曲张教授的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