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其成在名家讲谈主讲易经与人生(转发)

(2007-11-15 11:22:39)
标签:

易经

六十四卦

《周易》

张其成

中央电视台

分类: 大易之道
张其成在名家讲谈主讲易经与人生(转发) 

张其成在中央电视台名家讲谈主讲

《易经精神与现代人生》

中央电视台录制,名家讲谈,广东卫视播放 

?/P>

   

名家讲谈,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发起的一项旨在提升全球通客户睿智哲思的年度文化传播活动。这项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名师讲座、嘉宾座谈、专家点评等形式,分“强势、明道、优术”三大篇章阐述名家观点在企业管理、处世哲学、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让全球通客户能够触类旁通,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好地实现“我能”人生。

本次活动由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合主办。
  全球通名家讲谈不仅是一份高品位的文化大餐,而且是一档精彩的电视节目。节目突出“讲”与“谈” 并重,实现名家大师、主持人和现场……   

 

宾:张其成

?/P>

嘉宾背景:
著名易学家,国学管理创建人。国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易和书院院长,中国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兼培训部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卓越领导班特聘教授。张其成教授首次提出了“国学管理”的理论,是国学心智管理模式的首创者,他成功研发了“修心开智管理系统”、“知变应变决策系统”、“五行识人用人系统”,主编了第一部《易学大辞典》和《易经应用大百科》。

演讲题目:易经精神与现代人生
演讲时间:2007年9月27日上午9:30-11:30

演讲地点: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宾馆

演讲内容:

《周易》是中华民族“群经之首”,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等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从《易经》、《易传》、“易学”中提炼出来的“易道”则是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易道”正是通贯儒家、道家的中华大道,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活水。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生矛盾和社会压力加大,如何提升心灵的境界?如何构建精神的家园?如何成就健康、快乐、智慧的人生?如何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心身灵的和谐?中华文化的第一宝典——《周易》将给我们提供重要启迪。
    本次演讲将为我们揭开《周易》八卦之秘,并在《周易》第一卦的符号与文字中领略古圣先贤的人生哲理,通过“周易洗心”法的修炼,我们可以初步感悟阴阳之道在身心的应用,从而亲身体验太极元亨之乐!

 

本期活动由央视著名主持人陈铎主持。白发苍苍的陈铎先生已经七十多岁高龄,声如洪钟,不失当年风采。

张教授首先解释易经的渊源:易经为五经之首,共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经。易经为中华文明的源点。追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众所周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孰不知我们的第一人文始祖,即是易经文化的先祖——伏羲氏(距今 7000 年),其对子孙后代最大的贡献便是“八卦”的创建。从而有了历史文化的源头,至此开启了中国文化。

张教授讲述了易经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重点讲述了三圣对周易的贡献:

据史书记载,周易此书历经三代圣人,依次为:伏羲氏(距今 7000 年)、周文王(距今 3000 年)、孔夫子(距今 2500 年)。

伏羲氏――贡献了人类的源精神:八卦。

周文王――进一步演进为六十四卦。张教授讲述了六十四卦的一个传奇故事:其在被商纣王关进世界第一监狱时(现河南省安阳市的一土堆上),终日冥思苦想后突然开悟:在伏羲八卦上再加八卦即成了六十四卦,而此卦中就蕴含着如何能冲出监狱,怎么建功立业的秘密,于是周文王发展了六十四卦。 

孔夫子――50 岁时开悟到“易经”不是算命,而是天命。写下了“十易”(易:翅膀),为“易经”插上了翅膀。使其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完成了质的飞跃。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其主要作用可从以下三点概括总结:

( 1 )宇宙周期变化大规律  

( 2 )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观点:适应天道变化,切勿人定胜天)

( 3 )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观点:变化的本身是永恒不变)

张教授重点讲述了周易对人生的价值,周易可以成就人生,人生最重要的三点追求:( 1 )健康人生 ( 2 )快乐人生 ( 3 )智慧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