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名小吃——扁粉菜"走出去"战略可行性分析【古城作】

分类: 胖子爱美食 |
据说每一条商业街都会有四大护法守护:黄焖鸡、热干面、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那么扁粉菜能不能也成为“网红”呢?
依古城的看法,是有这个可能的。主要原因如下:
2、好看。古城不才,还是要借用之前写过的文章:当熬制到鲜香渗入每一滴汤汁的时候,将扁粉放进滚滚的高汤之中,再放些猪血,豆腐块。然后再点缀些绿油油的青菜,远远看上去挺美的,美丽的都不舍得吃了,生怕毁了这“艺术品”。仅就颜色来说,扁粉菜的搭配着实不错,反正我觉得比江苏那边的鸭血粉丝汤好看,比起臭豆腐来说,更是可以将其秒杀。(古城在这里反复让臭豆腐躺枪,心里着实有些愧疚,为表示歉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只要遇到卖臭豆腐的,古城必买,以此谢罪)。
3、好做。拿和扁粉菜比较像的鸭血粉丝汤来说,它的做法虽说比较简单,但是比起扁粉菜一做一大锅,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呃,抱歉说跑偏了,忙活五分钟,轻松两小时,还是差一点的。这是老安阳人对现在快速餐饮文化的正确预估,好吧,我承认我又在扯淡了。但扁粉菜比起那种精耕细作的饮食,的确具有快速发展的潜质。
4、好爽。恕古城说的粗鲁,但是捣一盘子油饼就着辣油吃一碗扁粉菜,真是瞎得劲儿。冬天吃完暖暖的,夏天吃完大汗淋漓,就这个feel,倍儿爽。古城一个从来不吃粉条的哥们儿,有时候也禁不住会凑凑热闹:“老师儿,一碗菜,不要扁粉,多来一儿血豆腐,多放点辣椒。两块钱的饼。”可见,这扁粉菜的精髓,就在那碗高汤之中啊。
当然,比起已经武装到牙齿的小吃界的四大护法,扁粉菜还是显得朴实了点。所以想要走出去,且能够达到“你走吧,走了就不要回来”的境界,古城认为扁粉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企业化
安阳虽说有几家名声不错的扁粉菜店,且开了分店,但是整体来说还是类似于小作坊似的经营理念,当然联合太难实现,那么就需要安阳本土比较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出兵了。可以与某一家或某几家扁粉菜老店合作,并开发出自己的品牌。品牌战略在这个残酷商战的世代很是重要,狗皮膏药、臭豆腐(躺枪第三次)都能成为一面旗帜,扁粉菜也有这方面的潜质。
2外地提升逼格化
其实在老安阳的心中,很难把扁粉菜和风味小吃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本来就是柴米油盐的一部分。其实就像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一样,在当地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走出来就必须披上风味小吃的外衣。一次古城去林州,看到一家“安阳名吃,扁粉菜”的小店,这个立意很好,但是还是觉得有点怪。那林州的安阳人很多,对于安阳人来说,你叫“老安阳某某记扁粉菜”可能更有吸引力。
3异地改名谋发展
扁粉菜在安阳是家喻户晓,但是在外地却不知名。既然不知名,那叫什么都一样。而且,古城发现,小吃很少以“什么什么菜”命名的。这可能会给人们一种“这店儿主食是不是大米”的错觉。那不就成砂锅酸辣粉了吗?所以在异地发展,可以更改一下名字,如“高汤扁粉”、“骨汤扁粉”等。介绍的时候呢,自然要加上括号(又称扁粉菜)。当然这个立意,古城说的并不一定对,但是正如中餐流传到美国之后需要针对外国人的口味进行改造一样,扁粉菜在异地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改革。
4提升外在美
扁粉菜色香味俱全,但是这是一种粗犷的美,在外地发展,是需要修剪一下边框的。方块豆腐加猪血,错落有致摆放的油菜,朴素而又厚实的碗,古色古香的店面。让顾客有一种吃的不仅是一碗扁粉菜了,吃的是一种意境的感觉。
5丰富内涵
也不知真假,反正古城发现不少小吃都会有康熙微服私访、乾隆爷南巡的背景。好像这爷孙俩是跟着《舌尖上的中国》剧组一起游历似的。扁粉菜由于出现到现在也就几十年,所以可能就无法和清朝沾上关系了,那是不是可以在巧合上做一些文章呢?就是一不小心就做出来了。虽说古城一不小心就把菜炒糊了吧,但是“巧合”的确也是一种比较普遍为小吃赋予神圣光环的一种方法。
6保持品质
这一点很重要。古城在高中的时候,学校有一家做扁粉菜的,味道真不错,不过一周内味道会有变化。周一周二是浓郁骨汤、周三周四是一般高汤、周五周六是清汤。兴许是古城的错觉吧,但是做饭有时候也是一种道义,也是一种文化。保持品质,甚至提升品质,才能出现机遇,并把握机遇。
南方人好吃粉,东北人好吃粉条,中原人也挺爱吃芋头粉、土豆粉之类的。所以古城认为扁粉菜的潜在粉丝团分布应该比较广泛。当然,以上的闲侃呢,古城也就是想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安阳人很聪明,所以安阳人应该利用这个聪明去做出一些事儿来。
扯了这么多,古城也着实有些累了,好想来一碗扁粉菜呀,无奈异地他乡,根本没有扁粉菜的踪迹。所以啊,扁粉菜呀,你快些来吧!至少你来了,我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