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刘忱近日为吾一幅钢笔画写出下面文章,其以一小画作写出人生大乾坤,文采飞扬,字字表达出对吾之厚爱,读后心志神悦,感激不尽,复此文 以饱大家眼福尔----
画出乾坤
前不久,张路先生送给我一幅他画的钢笔画:大地上长出三棵顶天立地的大树,树叶在风中尽情地摇摆,远处天空下是连绵的群山。
画虽很简单,但却很有意境。这是一幅充满人生智慧和哲理的画,这幅画仿佛是一张太极图,画出了画家的平凡而坚忍人生。
画家作画是有思想的,他用一道横线将天地分开是他的绝妙构思,张路画的是大自然,有描绘大自然“一画开天”之用意,是整幅作品的灵魂所在。说到“一画开天”就不能不说到伏羲氏和他的卦象。实际上,当年伏羲氏画卦的用意只是为了造字,要造字就要借助一些符号,于是他画了一条水平线,把三百六十度的空间一下子分成了两个一百八十度的空间,水平线以上叫阳,水平线以下叫阴,而那条水平线就叫太极,阴阳即为两仪。于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宇宙中一切生存的力量都有了太极。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宇宙万物万象的共同基因。这就是我说这幅画仿佛是一张太极图的理解所至。
这幅钢笔画的大背景是地平线上的天和地平线下的地,《易经》中讲,天为“乾”,地为“坤”。天在上,地在下,两者缺乏交流沟通,天地背离,阴阳不通,“坤”为下卦,“乾”为上卦,所以卦象为“天地否”
是“否卦”。
“否卦”的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做事要低调。张路是画家,钢笔画堪称是他的绝活;他是雕刻家,石头上能刻出行草隶篆的笔锋;他又是微雕家,头发丝上能刻诗。他手上有鬼,堪称大家,他的艺术高深莫测大到无外,可他的人生却小到无内,他做人做事十分低调,从不炫耀自己,他至今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交通警察,这就是他的太极人生。
钢笔画中的三棵大树,有歪扭、有挺直,意境中充满了道家的哲学,既揭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之源泉,又把曲折的人生写意得淋漓尽致。粗大的树根生长于地下,五行中树为木为风,《易经》中讲,风为“巽”,地为“坤”。
“巽”为下卦, “坤”为上卦,卦象为“地风升”是“升卦”。
“升卦”的易理告诉我们:事业有成后,要不断约束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张路在事业上是成功的,艺术是精湛的,但他要求自己是非常严格的,身上没有一点铜臭味,他不但善绘画、雕刻,还从师于沈延毅先生的弟子、著名书法家哲成先生,写一手漂亮的行草书法,可每当有人向他求字、求画,只要他有时间便提笔走龙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从不以大家自居。张路的这种美德也可能是他在“升卦”中得到的启迪吧。
钢笔画中雄壮的群山在天空中伟岸绵长,可天空却褪到了山后谦虚得不与山争风。《易经》中讲,天为“乾”,山为“艮”,下卦为“艮”,上卦为“乾”,卦象为“天山遁”是“遁卦”。
“遁卦”的易理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不变,天在山上,山再高也不会高过天,山高而天退,所以人生需要退避,退避也是一种需要。远离自己的喜好,不管是主动还是无奈其实都是一种退避。张路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这一志向是从他痴情看小人书中产生的,父亲非常支持他的选择,给他买了画笔、画纸,又为他找了老师。可张路的画家之梦刚刚开始,一场浩劫来临,张路的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全家“下放”到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张路的画家梦破灭了。十几岁的孩子整天爬山涉水在大森林里跑,跑远了都找不回家又到那去画画啊!家境的窘迫、环境的变迁使懂事的张路选择了退避,他再也不提画画的事了。可天无绝人之路,长白山的天池能哺育出自强不息的女真民族自有她博大的内敛,在长白山生活的十多年间,张路几乎跑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看遍了那里的林海松涛,长白山的烙印已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大自然的奇美和隽秀感染了他,大自然的广袤和灵气唤醒了他,待他十年后拿起画笔时已是胸中有乾坤了。由此可见,退避不见得是坏事,积蓄也是力量,它有时就是一种自然法则。
钢笔画中的大地坚实无比,既给人胸怀博大之美感,又给人厚德载物之稳健。绵延峻峭的群山被夸大后凸起在承载万物的大地上,从视觉上给人以剥落欲倾之感,这也许是这张画面的不完美之处。《易经》中讲,山为“艮”,地为“坤”,下卦为“艮”,上卦为“艮”,卦象是“山地剥“,是“剥卦”。
“剥卦”的易理告诉我们:需顺其自然,顺应时势,静观其变,才能“一阳复起”。也就是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长白山的“下放”生涯已经让张路的艺术之路成为泡影,因此他也只能面对现实,正视眼前,顺其自然,谨慎隐忍,寻找着能改变他人生的机会。张路性格内向但却十分有心计,一天,他跟着父亲到400里开外的吉林省东丰县城去买东西,看见一位民间艺人正拿着刻刀给人刻字,张路走到近前一看眼前顿时一亮。那些在长白山随处可见的各种奇型异状的怪石在艺人的飞刀下竟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石雕作品,张路看呆了。回到家,他苦苦央求父亲要跟那位艺人学雕刻,父亲被张路的执着所打动,第二天带着家里的积蓄买了礼物又在东丰县城最好的饭馆请那位艺人下了顿馆子。张路从那天起拜王秉正为师开始学起了雕刻。刀法、技法学会以后,张路眼前豁然开朗,平时印在他脑子里风景如画的长白山一下子成了他刀下的模版,长白山的石头光怪陆离,张路走刀如神,几年功夫,他就成了远近有名的微雕匠了。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再加上他特有的天赋,张路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微雕大师,他在一个象牙笔筒上雕刻的《兰亭序》微雕作品已成为他的代表作;他在一支钢笔上洋洋洒洒刻录的5万字微雕作品已成为中国微雕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张路成功了,但他并未满足,他还要挑战自己,完成王秉正老师要在头发丝上刻字的夙愿。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张路已经找到了发丝刻字的微妙感觉,实现了师傅的遗愿,达到了微雕的最高境界。张路终于实现了从“谨慎隐忍”到“一阳复起”的飞跃。
钢笔画中的大地加重成了黑色,但地下的沉积物却依稀可见,有了足够的养分,三棵大树才如此挺拔茂密,树稍在风中的摆动使画面显得十分生动,风吹大地复苏万物,给大自然以无限的生机。《易经》中讲,风为“巽”,地为“坤”,
“坤”为下卦,“巽”为上卦为“风地观”是“观卦”。
“观卦”的易理告诉我们:要学会自观和外观,自观是反省自己,外观是使自己明智。雕刻水平的提高是与书法的功底分不开的,对此,张路深感缺项,经过自我反省,他认识到要把字刻好首先要把字写好,写出风格、写出气魄,于是他又开始研习书法。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行草隶篆各自千秋,选择那家碑帖,又能到那去求师呢?学雕刻时,张路听说东丰县有位叫张诚浦的老先生写了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县城的大小标语都出自张老先生的手。于是,张路恒心一下,干脆住在了东丰县。弹棉花、当泥瓦匠、做木工活,他一边打工一边打听张老爷子的住处直到见到老爷子张诚浦。张诚浦被眼前这位少年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一边教他如何做人、做事,一边教他书法,并给他讲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刻苦练字的故事。为了学书法方便,张路在东丰县化工厂找了一份夜间烧锅炉的活,好腾出白天的时间既跟张诚浦学字又跟王秉正学雕刻。那阵子,张路在老爷子身上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也练成了颜体、欧体楷书,为他日后从事书法艺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观卦”的核心是“观生我”和“观其生”,张路走出的成功之路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钢笔画中远处的天空普照着大地,无形的微风吹拂着大地,风行于天下,吹遍一切又与万物相遇。天地万物为之动容,是这张画描绘的精髓所在。《易经》中讲,天为“乾”,风为“巽”,卦象为“天风姤”,是“姤卦”。
“姤卦”的易理告诉我们:
“姤”字有邂逅之意,是就男女相遇。其实,生活中男女邂逅的事很多,但不一定都会走到一起,如果说相遇是一个机会,哪么相遇更是一种明智,邂逅也需要理智,需要选择和放弃。张路艺术之路兴起于长白山,是长白山养育了张路,孕育了张路的艺术人生,也赐给了他美丽贤惠的妻子。张路是在吉林省抚松县初中毕业的,那一年他十八岁,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他邂逅了他的妻子。一天,张路正在排队买电影票,一个穿着红棉袄戴着绵手闷子的女孩求他帮着带一张票,当然两人坐在了一起看了一场电影,回家的路上张路才发现这个女孩竟是他的邻居。以后,张路开始注意上了这个女孩。不久,女孩去了30里以外的乡村插队,张路就天天跑到青年点偷着看她。为了让女孩知道他的心,张路将一支钢笔藏在了石头后面,并落款女孩父亲的单位给她写了封信告诉她藏钢笔的地点。后来,张路给姑娘写了第一封求爱信,一来二去两人偷偷摸摸地鸿雁传书,开始了朦胧的爱。七年后,张路的父亲落实政策全家回到了沈阳,这时张路已经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又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深造国画和书法。才艺出众又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了结婚的年龄,提亲的人自然不少,可执着的张路就是不看,在他心里始终放不下长白山脚下的那个憨厚正直、淳朴善良的小姑娘。他给小姑娘写了信又邀她到了沈阳正式确定了两人的恋爱关系。光阴荏苒,如今他们已经共同渡过了二十几个春秋,张路成功的背后自然少不了妻子默默奉献的身影。现在,张路已经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艺术,功成名就的张路家庭生活也相当美满。我们通过张路的选择和放弃不但看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更看到了他艺术人生的灿烂轨迹。
品味这张钢笔画所表现的情景,我们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劈开混沌后,轻气上浮成为天庭,浊气下沉化成大地,盘古顶天立地,双眼化为太阳星和太阴星,经脉骨头汗毛化作山川河流和大树的神话故事。张路的这张钢笔画难道不是对这种意境的真实写照吗!
http://s9/middle/6b763d23h8eb2e7d16528&690
2010年8月26日于沈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