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会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答案)
(2014-10-02 21:38:22)
标签:
文化 |
必修一必会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11.夫晋,何厌之有? ( 厌:满足
12.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封:使……成为边邑
13.唯君图之。(唯:希望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依靠
15.以乱易整,不武。(以:用
16.吾其还也。亦去之。( 其:还是
《荆轲刺秦王》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重要句子翻译
1、
译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2、
译为: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
译为:如果灭掉郑国而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4、
译为:如果放弃攻郑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5、
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6、
译为: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7、
译为:使秦国受损却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8、
译为: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9.吾其还也。
译为:我们还是回去吧!
1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为: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信物,那么秦王未必可以接近。
1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忠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
1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译为:我每次想起,常常痛恨到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13、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译为: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1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王见陵之耻除矣。
译为: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15、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译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停留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同他一起去。
16、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译为:派谴使者来禀告大王。希望大王吩咐他们。
17、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为: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18、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俱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为:张良这个时候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沛公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19、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为: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20、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译为: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不敢接近,登记官吏和百姓,封闭了仓库 ,为的是等待将军(的到来)。
2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为: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为: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来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没有反应。
2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为: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
2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译为: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25、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为: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6、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译为: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身体像鸟翅膀那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