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亮串讲笔记第八十四节课
(2015-06-30 10:00:39)分类: 前行广释 |
《大圆满前行》的共同加行部分已经学完,但法义是否真正理解进而融入自心,只有自己知道,因此我们还是要不断串习,打好基础。这课开始讲不共加行,本课分两大块,先介绍不共的含义,后面详细分析了信心。
一、不共:1、“不共”的定义:与小乘不共;与汉传、南传佛教;与藏地各派不共,我们所学的是宁玛派独有的窍诀。
2、藏传各派的不共加行:虽然各派分法不同,但大致修行并无二致。宁玛派中六加行:皈依、顶礼、发心、百字明、供曼茶、上师瑜伽。
3、修不共加行的要求:当心获得一种证量或达到一个定量才算圆满了加行,我们要尽量调伏自心,最少也要圆满规定的数量。
二、1、本课开始讲不共加行,首先顶礼根本上师:
华智仁波切赞叹上师如来芽尊者,具足外内密三宝三根本及三身无与伦比的功德。
2、明确上师与弟子是天月与水月的关系:千江有水千江月,这千江里的月只是天月的影相,上师是圆满的天月,不属于哪一片水,朗月普照不偏重于哪一条江,只要把自己的水清净了,水月就会出现,同样我们不能将上师据为己有。上师的加持不在外相而在于内心的改变,执着心外之法是魔所持,信心应该是周遍平等的。
三、不共内加行:科判分五:皈依、发心、念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上师瑜伽。
(一)皈 依:分五:皈依之基础、分类、方法、学处、功德。
下面主要讲了皈依的基础——信心
1、 信心的重要性
皈依开启正法之门的钥匙。而若要开启皈依之门,必须依赖于信心。信为能入;戒为能渡。倘若对上师三宝没有一点信心,就像一个加盖的水缸是映不出天月的!
2、 信心的分类,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一)清净信:是感性的,只要看到或听到上师三宝就生起的清净信心,就叫做清净信。突然产生的激动。《杂宝藏经》中有一则童女乘车公案说明仅仅是一念清净信也可以转生天界。佛教徒流泪只是善根的萌发,没有意识出离。
(二)欲乐信:是理性的,因为了解到轮回之苦,生起恐惧,渴望离苦得乐,因为懂得功德和过患,而有意识的断恶行善,修行解脱。《诸法集要经》云:“若人意清净,常礼敬诸佛,获最上吉祥,得离诸恐怖。”
(三)胜解信:是认真抉择的,通过一定的闻思,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后,从骨髓深处生起信解,知道唯一三宝才是恒时无欺的皈依处。明白学佛是为了得到解脱而不是在轮回中得到保障。上师微博: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自己,而是为了舍弃自己;不是让佛保佑自己多发财,而是保佑自己断除对财物的执著;不是让佛保佑自己长命百岁,而是保佑自己不要贪爱这个身体;不是让佛帮忙铲除自己遇到的鬼魔,而是加持自己对鬼魔不要起嗔心,要以大悲心对待他们。所以不要把佛教当成补缺,一切是无常的,不要执著为常,轮回中没有圆满,不管发生任何事我们都不动摇对佛的信心,一定要正视佛的加持,把一切不顺和违缘真心当成三宝的加持,是把自己后世的恶报提前到这一世重罪轻报的现前,无论是生是死对佛都无怨无悔的深信不疑。佛的教理让我们认清事实,相信因果,不是逃避,完全接受三宝的意趣,深入内心的诚信。
皈依的验相是一个人在二十多年恒时祈祷三宝,却丝毫感受不到三宝的加持,还能诚信三宝。这种信心最为难得,是从骨髓里生起的信心,而不是仅留在表皮上的。
世人在遇到急难时,会皈依地堡、皈依山、皈依水、皈依鬼神救护自己。但作为虔诚的佛教徒,我们应远离一切怀疑,一心一意祈祷三宝,只有三宝才是真正的皈依处。
3、 信心的重要性
邬金莲花生大士说过:“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信心犹如种子,能生长一切善法功德,倘若不具备信心,就如同种子被火烧得一干二净一样,不可能产生点滴善法。三宝的悲心与加持虽不可思议,但若想使之融入相续,唯一还要依赖信心和恭敬心。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是缘自不同的信心和祈祷的,一定要借上师之力,能够快速获得加持何必自己苦修呢。
我们要向手居士学习供养无厌足;闻法无厌足。只有不断地闻思修行,了解了佛法的真理,信心才会增上,解脱才会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