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友书》习题答案

(2014-10-13 14:43:15)
标签:

佛学

一、填空题:

1、《亲友书》作者龙树菩萨,又名龙猛菩萨,他被喻为“二胜六庄严”之一。“亲友”指的是乐行国王,“书”的含义书信

2、我们应以清净心欢喜心恭敬心学习此论,如此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得到的利益无法估量。

3、《亲友书》全论共分名义、译礼、论义、尾义四部分内容。梵语名称为色哲达累卡,藏语名称为西波张耶,加梵语的必要:在我们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来源清净;忆念译师们的恩德。

4、文殊童子,按藏文字面解释,远离一切过患称之为_,具足自他二利功德叫做“殊”;形象恒常稳固、永不衰老,始终是16岁的妙龄童子,即为“童子”。

5、由赤势巴巾规定,对经、律、论三藏制定三种译作顶礼句。翻译经藏应顶礼诸佛菩萨,翻译律藏应顶礼一切智智佛陀,翻译论藏应顶礼文殊师利菩萨

6、《涅槃经》中讲了获得涅槃的四个近取因,分别是亲近善友、专心听法、系念思维、如法修行。

7、一个大乘菩萨,首先闻法最关键。它可以遣除生生世世的无明烦恼,彻底断除轮回的根本。

8、佛陀圆满自他二利,具足一切功德。我们应当力所能及地去供养、祈祷。

9、最殊胜的亲友是布施

10、清净戒律的四种功德是:所持之戒远离一切破戒的过患,清净无损,叫做未失;在这个过程中,具足强有力的对治,未被违品烦恼所沾染,叫做无缺憾;勤于追求寂灭之果,未混杂希求小乘寂灭的发心,叫做未混;也没有染上破戒之因的烦恼和恶心,叫做未染

11、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功德的依处是戒律

12、布施分哪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其中最殊胜的布施是法施

13、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

14、二身是指法身、报身。二身之因是六度

15、恭敬父母的人,其家族中不离护法天尊的加持,以及善知识的转世。

16、平时持戒也好、布施也好,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哪怕布施一块钱给可怜的乞丐,前面也要这样行持。

17、三皈五戒中的三皈是指,皈依佛、法、僧;五戒是指杀、盗、淫、妄、酒;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之戒,大乘八关斋戒在家人、出家人_均可受持。

18、懈怠是精进的违品。

19、嗔恨以_忿怒为体,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嗔恨可以摧毁_无量功德_。

20、持戒的同品是不放逸

21、在所有的苦行当中,安忍最难做到。

22、所谓不放逸即是指_制止不善、行持善法_

23、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一定要说真实可靠、柔和温婉的语言。

24、真正的精进对境是今明后明至究竟

25、作为在家人,虽然无法彻底根除不净行或者贪心,但内心也应该有一种满足感,在清净的生活中行持佛法,这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26、胜义中,_____空性________无我_____是最甚深的法;世俗中,__万法无常____诸受皆苦_是最甚深的法,这叫做“四法印”。

27、麦彭仁波切说:“世间最大的三种功德,是发菩提心、宣说大乘佛法、观想空性。”

28、一个人的种性、相貌、学问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具备_通达万法真理的智慧__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_,倘若具备了这二者,即使他表面上卑微无能,实际上也值得恭敬。

29、我们要平息世间八法,那这八法是指_得、失、乐、忧、美言、恶语、赞、毁

30、《正法念处经》中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善恶业果_自作自受_,就如蚕作茧自缚一样,造善业感召_人天福报_,造恶业则会_堕入恶趣_,播下种子必然成熟果实,这是_无欺_的自然规律。

31、我们所造的业,有些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今生成熟果报,这叫做_顺现法_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下一辈子感果,就像造五无间罪一样,这叫做_顺次生_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再过几百年、几万年才成熟果报,这叫做_顺后_受业。造业如同春天种下去的种子,秋天才可以收割粮食,有时因为水分、土壤、化肥等关系,本该今年成熟的,明年才会结果。

32、圣者七财是指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

33、对于一个修行人,名声不重要,利养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__自心_________相应,别人不赞叹也不要紧,歧视你也无所谓,自己修道定会圆满的。

34、毁坏名声的六法是指赌博、看聚会、懒惰、依止恶友、饮酒、夜晚入村落

35、阿底峡尊者说:“世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恶友__。”

36、我们平时要通达财富如_梦幻泡影_,独自享受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有用来弘法利生,去帮助一些痛苦的人、可怜的人,它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37、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要断除_贪心__嗔心_。不能吃的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吃得太多,就会身体沉重、容易昏沉、睡眠;吃得太少,又会憔悴衰弱_,没有力气修行,所以吃饭一定要适量。

38、龙猛菩萨对我们提了一些生活方面的要求:白天应当神清气爽,最好不要_睡觉_。晚上中夜入眠,在睡前念诵一些咒语和祈祷文,临睡的时候应作_狮子卧,观想__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使能将无记的睡眠转为善法。

39、《大宝积经》中讲了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请例举其中的五个:懈怠懒惰、身体沉重、颜色憔悴、增诸疾病、食不消化。

40、在修行的过程中,想到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正在受苦,愿他们远离十不善业为主的苦因和流转六道轮回的苦果,这种拔苦之心即是慈无量心;愿他们行持善法,得到暂时、究竟的乐因与乐果,此予乐之心是悲无量心;愿他们身心所有的乐因和乐果永远不要离开,一直具足是喜无量心;对众生一视同仁,不贪著亲友、不嗔恨冤敌,达到亲冤平等的境界,是舍无量心

41、善恶轻重的界限,有 时间、意乐、有无对治、功德田、主田 五方面的差别。

42、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本。如果没有信心,虽有精进和智慧 也无法入门。

43、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 世间正见 。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那么高深的法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打好稳固的基础很有必要。

44、所谓的世间正见,是对__善有善报_、恶有恶报__以及三宝、四谛、缘起等胜法有强烈的信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存在,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完全符合真理。

45、我们要修持四种正见,即:万法都是_无常__,一切感受都是_痛苦__,我是不存在的_,身体是_不净的__。一弹指间思维这些道理,功德不可思议。

46、通达无我有三种结,分别是  戒禁取见、萨迦耶见、怀疑

47、证悟空性的解脱,完全依赖于_自己的精勤 ,虽然有些论典中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和威力,可以让弟子往生净土,但这也要看你是否具有__强烈的信心_

48、所谓正念,就是经常_不忘教授_,如果忘记佛陀在经典中的教授,一味耽著自己的身体,最终不可能_证悟空性

49、佛陀为希求解脱者指明的唯一必经之路是_身念处的修法_

50、思维寿命无常分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死期不定_而修无常;二是思维__必死无疑_而修无常;三是思维_他理_而修无常;四是思维__此等三摄义__

51、如果对死亡没有把握,那现在有机会的时候,应该_精进修行__,最起码要生起万法无有实义的_出离心_,对轮回真正有一种__厌离心__,在此基础上,修任何法才会很顺利、很成功。

52、我们一定要明白身体的本质是_无常法_,遭受违缘或疾病时,应当安住在以前的修法境界中,不必心烦意乱。同时,要对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因为佛陀早在经典中揭示了__无常__的道理。

53、我们若没有_听闻佛法、行持善法、守持净戒_,也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人身。因此,大家应该经常在三宝面前好好祈祷,令自己的人身具有实义,不要像世间人一样,每天吃吃喝喝、造恶业,几十年很快就过了,一生也没做什么善事,造的全部都是恶业。

54、四轮人身是指__依止顺境、亲近正士、发大宏愿、积累福报_。具足四大轮的人,应该安住在智慧中,同时要_不舍众生_,不放弃_菩提心_。若能如此,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和护法空行时刻加持。

55、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__善知识__而产生,并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起到_全部 作用。

56、八无暇是指持邪见者、旁生、饿鬼、地狱、暗劫、边地、喑哑、长寿天 。众生无论转生到哪一处,皆无有机会修持佛法。

57、有些修行人越修起倒退,什么感应都没有,连梦中也得不到本尊和上师的验相,原因是_对轮回没有生起出离心_

58、“如是知成罪恶后,当撑三福之明灯”此颂是讲生死轮回罪大恶极,不管是六趣中的哪一处,都没有任何稳固性,懂得这一点后,应该撑起三福之明灯。那么,“三福”是指:布施、持戒、修行

59、我们凡夫人不畏惧地狱,是因为被_无明愚痴_所蒙蔽,假如真正现见了地狱的痛苦,可能吃都不想吃,睡都不敢睡。

60、我们一定要用_悲心和爱心 维护所有众生,这是每个大乘佛教徒应有的责任。

61、如果对轮回有_芝麻许的贪执,定会招来_山王般_的痛苦。因此,我们要断除一切贪欲。

62、我们在希求解脱的过程中,_精进 理当贯穿始终。

63、如果你对前世后世不太相信,那一定要依止善知识通达_十二缘起_的道理。

64、根据无垢光尊者的观点,缘起共有三种,分别是_本体缘起、轮回缘起、涅槃缘起

65、四圣谛包括:苦、集、灭、道

66、倘若你无法掌握《亲友书》的全部内容,那只要学会_调伏自心_即可,不要被贪嗔等恶心所转,而应恒常处于善心中,对众生心怀__慈悲_,内心_寂静调柔

二、选择题:

1、真正的快乐是( ABC    )。

A、远离轮回 B、通达空性 C、生起无我的智慧 D、生天界

2、烦恼魔是对( C  )执著而产生贪嗔痴烦恼。

A、五欲 B、五盖 C、五蕴 D、五力

3、为了成就正法,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属于(  A   )安忍。

A、安受苦忍 B、耐怨害忍 C、谛察法忍

4、自己本来没有功德,但自以为具有,以至于目中无人、傲气冲天。这属于( C  )烦恼。A、谄  B、诳 C、增上慢

5、声闻缘觉证悟人无我后,了知一切众生皆是五蕴假合,对他们的行为生起悲心、慈心等。属于( B )四无量心。A、缘众生 B、缘法 C、无缘

6、功德田是指( A )。A、佛法僧 B、可怜众生 C、病人 D、父母

7、将自身五蕴颠倒视为“我”,认为我真实存在。属于( B )见。

A、戒禁取见 B、萨迦耶见 C、怀疑

8、善知识内心安住寂静,不会很粗暴。是与(B)相应故。A、戒B、定C、慧

9、地狱总体有十八种,归纳而言即是( ABCD  )。

A、寒地狱 B、热地狱 C、近边地狱 D、孤独地狱

10、从无明到老死之间,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过程。如果( A )灭了,其他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A、无明 B、爱 C、行 D、识

11、( C )地狱的众生,被狱卒用炽燃的铁水在身上划线,分成四份、八份、十六份、三十二份等,然后用火红的锯子、利斧一块一块地砍割。

A、复活地狱 B、众合地狱 C、黑绳地狱 D、极热地狱

12、“俱胝”的含义是指(D )A、百万B、万C、百亿 D、亿或千万 

13、七觉支是( C )的功德。A、凡夫 B、修学佛法的人 C、一地菩萨

14、“一缘安住在八正道当中,属于(DA、正见B、正念C、正命D、正定

15、下列不属于转生旁生的因是(C)。A、杀生B、不喜听受经法 C、吝啬 D、负债不还。   

16、饿鬼一日相当于人间的(A)。A、一月B、一年C、五十年D、五百年

17、回向的目的是为了( C  )。

A、有吃有穿 B、获得人天福报 C、为利生求无上菩提 D、自己获得解脱

三、判断题,错的需改正。

1、佛经中说要报恩,所以我每天给父母杀一只鸡。( × )

2、真正的勇士是发生战争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士。(  × )

3、一个人若具足戒律和智慧两种功德,即使其他功德不具足,人天众生也会供养你。(√)5、当我的财产越来越多的时候,快乐也就越来越增加。(×)

4、造业必须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也不用诵经、持咒,给他人回向。(  × )

6、《俱舍论》说,对外境事物的笼统了知叫寻,详细了知事物本体叫做伺。(√

7、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死亡,所以身体是无常的,但大地、须弥山等式器世界,可以在世间上永恒长存。(  × )

8、了知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对这些道理经常思维,且思维的时间越长,修行基础越牢固。(√)9、我们若单独一人学佛法,也可修行圆满。(×

10、听朋友说,当地来了一名藏地出家师父,并且是某某活佛的转世,功德非常广大,我便去依止了师父。( ×  )

11、轮回的三恶趣中绝不会有快乐,那么,三善趣中应该是快乐的。( ×)

12、智慧与禅定一味一体,禅定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禅定的妙用,二者的关系犹如灯与灯光。( √ )

13、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中,讲了出家的百般功德。因此,修学佛法不出家就得不到解脱。(×) 

一、填空题:

1、《亲友书》作者龙树菩萨,又名龙猛菩萨,他被喻为“二胜六庄严”之一。“亲友”指的是乐行国王,“书”的含义书信

2、我们应以清净心欢喜心恭敬心学习此论,如此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得到的利益无法估量。

3、《亲友书》全论共分名义、译礼、论义、尾义四部分内容。梵语名称为色哲达累卡,藏语名称为西波张耶,加梵语的必要:在我们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来源清净;忆念译师们的恩德。

4、文殊童子,按藏文字面解释,远离一切过患称之为_,具足自他二利功德叫做“殊”;形象恒常稳固、永不衰老,始终是16岁的妙龄童子,即为“童子”。

5、由赤势巴巾规定,对经、律、论三藏制定三种译作顶礼句。翻译经藏应顶礼诸佛菩萨,翻译律藏应顶礼一切智智佛陀,翻译论藏应顶礼文殊师利菩萨

6、《涅槃经》中讲了获得涅槃的四个近取因,分别是亲近善友、专心听法、系念思维、如法修行。

7、一个大乘菩萨,首先闻法最关键。它可以遣除生生世世的无明烦恼,彻底断除轮回的根本。

8、佛陀圆满自他二利,具足一切功德。我们应当力所能及地去供养、祈祷。

9、最殊胜的亲友是布施

10、清净戒律的四种功德是:所持之戒远离一切破戒的过患,清净无损,叫做未失;在这个过程中,具足强有力的对治,未被违品烦恼所沾染,叫做无缺憾;勤于追求寂灭之果,未混杂希求小乘寂灭的发心,叫做未混;也没有染上破戒之因的烦恼和恶心,叫做未染

11、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功德的依处是戒律

12、布施分哪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其中最殊胜的布施是法施

13、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

14、二身是指法身、报身。二身之因是六度

15、恭敬父母的人,其家族中不离护法天尊的加持,以及善知识的转世。

16、平时持戒也好、布施也好,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哪怕布施一块钱给可怜的乞丐,前面也要这样行持。

17、三皈五戒中的三皈是指,皈依佛、法、僧;五戒是指杀、盗、淫、妄、酒;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之戒,大乘八关斋戒在家人、出家人_均可受持。

18、懈怠是精进的违品。

19、嗔恨以_忿怒为体,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嗔恨可以摧毁_无量功德_。

20、持戒的同品是不放逸

21、在所有的苦行当中,安忍最难做到。

22、所谓不放逸即是指_制止不善、行持善法_

23、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一定要说真实可靠、柔和温婉的语言。

24、真正的精进对境是今明后明至究竟

25、作为在家人,虽然无法彻底根除不净行或者贪心,但内心也应该有一种满足感,在清净的生活中行持佛法,这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26、胜义中,_____空性________无我_____是最甚深的法;世俗中,__万法无常____诸受皆苦_是最甚深的法,这叫做“四法印”。

27、麦彭仁波切说:“世间最大的三种功德,是发菩提心、宣说大乘佛法、观想空性。”

28、一个人的种性、相貌、学问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具备_通达万法真理的智慧__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_,倘若具备了这二者,即使他表面上卑微无能,实际上也值得恭敬。

29、我们要平息世间八法,那这八法是指_得、失、乐、忧、美言、恶语、赞、毁

30、《正法念处经》中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善恶业果_自作自受_,就如蚕作茧自缚一样,造善业感召_人天福报_,造恶业则会_堕入恶趣_,播下种子必然成熟果实,这是_无欺_的自然规律。

31、我们所造的业,有些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今生成熟果报,这叫做_顺现法_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下一辈子感果,就像造五无间罪一样,这叫做_顺次生_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再过几百年、几万年才成熟果报,这叫做_顺后_受业。造业如同春天种下去的种子,秋天才可以收割粮食,有时因为水分、土壤、化肥等关系,本该今年成熟的,明年才会结果。

32、圣者七财是指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

33、对于一个修行人,名声不重要,利养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__自心_________相应,别人不赞叹也不要紧,歧视你也无所谓,自己修道定会圆满的。

34、毁坏名声的六法是指赌博、看聚会、懒惰、依止恶友、饮酒、夜晚入村落

35、阿底峡尊者说:“世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恶友__。”

36、我们平时要通达财富如_梦幻泡影_,独自享受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有用来弘法利生,去帮助一些痛苦的人、可怜的人,它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37、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要断除_贪心__嗔心_。不能吃的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吃得太多,就会身体沉重、容易昏沉、睡眠;吃得太少,又会憔悴衰弱_,没有力气修行,所以吃饭一定要适量。

38、龙猛菩萨对我们提了一些生活方面的要求:白天应当神清气爽,最好不要_睡觉_。晚上中夜入眠,在睡前念诵一些咒语和祈祷文,临睡的时候应作_狮子卧,观想__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使能将无记的睡眠转为善法。

39、《大宝积经》中讲了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请例举其中的五个:懈怠懒惰、身体沉重、颜色憔悴、增诸疾病、食不消化。

40、在修行的过程中,想到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正在受苦,愿他们远离十不善业为主的苦因和流转六道轮回的苦果,这种拔苦之心即是慈无量心;愿他们行持善法,得到暂时、究竟的乐因与乐果,此予乐之心是悲无量心;愿他们身心所有的乐因和乐果永远不要离开,一直具足是喜无量心;对众生一视同仁,不贪著亲友、不嗔恨冤敌,达到亲冤平等的境界,是舍无量心

41、善恶轻重的界限,有 时间、意乐、有无对治、功德田、主田 五方面的差别。

42、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本。如果没有信心,虽有精进和智慧 也无法入门。

43、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 世间正见 。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那么高深的法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打好稳固的基础很有必要。

44、所谓的世间正见,是对__善有善报_、恶有恶报__以及三宝、四谛、缘起等胜法有强烈的信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存在,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完全符合真理。

45、我们要修持四种正见,即:万法都是_无常__,一切感受都是_痛苦__,我是不存在的_,身体是_不净的__。一弹指间思维这些道理,功德不可思议。

46、通达无我有三种结,分别是  戒禁取见、萨迦耶见、怀疑

47、证悟空性的解脱,完全依赖于_自己的精勤 ,虽然有些论典中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和威力,可以让弟子往生净土,但这也要看你是否具有__强烈的信心_

48、所谓正念,就是经常_不忘教授_,如果忘记佛陀在经典中的教授,一味耽著自己的身体,最终不可能_证悟空性

49、佛陀为希求解脱者指明的唯一必经之路是_身念处的修法_

50、思维寿命无常分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死期不定_而修无常;二是思维__必死无疑_而修无常;三是思维_他理_而修无常;四是思维__此等三摄义__

51、如果对死亡没有把握,那现在有机会的时候,应该_精进修行__,最起码要生起万法无有实义的_出离心_,对轮回真正有一种__厌离心__,在此基础上,修任何法才会很顺利、很成功。

52、我们一定要明白身体的本质是_无常法_,遭受违缘或疾病时,应当安住在以前的修法境界中,不必心烦意乱。同时,要对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因为佛陀早在经典中揭示了__无常__的道理。

53、我们若没有_听闻佛法、行持善法、守持净戒_,也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人身。因此,大家应该经常在三宝面前好好祈祷,令自己的人身具有实义,不要像世间人一样,每天吃吃喝喝、造恶业,几十年很快就过了,一生也没做什么善事,造的全部都是恶业。

54、四轮人身是指__依止顺境、亲近正士、发大宏愿、积累福报_。具足四大轮的人,应该安住在智慧中,同时要_不舍众生_,不放弃_菩提心_。若能如此,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和护法空行时刻加持。

55、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__善知识__而产生,并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起到_全部 作用。

56、八无暇是指持邪见者、旁生、饿鬼、地狱、暗劫、边地、喑哑、长寿天 。众生无论转生到哪一处,皆无有机会修持佛法。

57、有些修行人越修起倒退,什么感应都没有,连梦中也得不到本尊和上师的验相,原因是_对轮回没有生起出离心_

58、“如是知成罪恶后,当撑三福之明灯”此颂是讲生死轮回罪大恶极,不管是六趣中的哪一处,都没有任何稳固性,懂得这一点后,应该撑起三福之明灯。那么,“三福”是指:布施、持戒、修行

59、我们凡夫人不畏惧地狱,是因为被_无明愚痴_所蒙蔽,假如真正现见了地狱的痛苦,可能吃都不想吃,睡都不敢睡。

60、我们一定要用_悲心和爱心 维护所有众生,这是每个大乘佛教徒应有的责任。

61、如果对轮回有_芝麻许的贪执,定会招来_山王般_的痛苦。因此,我们要断除一切贪欲。

62、我们在希求解脱的过程中,_精进 理当贯穿始终。

63、如果你对前世后世不太相信,那一定要依止善知识通达_十二缘起_的道理。

64、根据无垢光尊者的观点,缘起共有三种,分别是_本体缘起、轮回缘起、涅槃缘起

65、四圣谛包括:苦、集、灭、道

66、倘若你无法掌握《亲友书》的全部内容,那只要学会_调伏自心_即可,不要被贪嗔等恶心所转,而应恒常处于善心中,对众生心怀__慈悲_,内心_寂静调柔

二、选择题:

1、真正的快乐是( ABC    )。

A、远离轮回 B、通达空性 C、生起无我的智慧 D、生天界

2、烦恼魔是对( C  )执著而产生贪嗔痴烦恼。

A、五欲 B、五盖 C、五蕴 D、五力

3、为了成就正法,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属于(  A   )安忍。

A、安受苦忍 B、耐怨害忍 C、谛察法忍

4、自己本来没有功德,但自以为具有,以至于目中无人、傲气冲天。这属于( C  )烦恼。A、谄  B、诳 C、增上慢

5、声闻缘觉证悟人无我后,了知一切众生皆是五蕴假合,对他们的行为生起悲心、慈心等。属于( B )四无量心。A、缘众生 B、缘法 C、无缘

6、功德田是指( A )。A、佛法僧 B、可怜众生 C、病人 D、父母

7、将自身五蕴颠倒视为“我”,认为我真实存在。属于( B )见。

A、戒禁取见 B、萨迦耶见 C、怀疑

8、善知识内心安住寂静,不会很粗暴。是与(B)相应故。A、戒B、定C、慧

9、地狱总体有十八种,归纳而言即是( ABCD  )。

A、寒地狱 B、热地狱 C、近边地狱 D、孤独地狱

10、从无明到老死之间,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过程。如果( A )灭了,其他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A、无明 B、爱 C、行 D、识

11、( C )地狱的众生,被狱卒用炽燃的铁水在身上划线,分成四份、八份、十六份、三十二份等,然后用火红的锯子、利斧一块一块地砍割。

A、复活地狱 B、众合地狱 C、黑绳地狱 D、极热地狱

12、“俱胝”的含义是指(D )A、百万B、万C、百亿 D、亿或千万 

13、七觉支是( C )的功德。A、凡夫 B、修学佛法的人 C、一地菩萨

14、“一缘安住在八正道当中,属于(DA、正见B、正念C、正命D、正定

15、下列不属于转生旁生的因是(A)。A、杀生B、不喜听受经法 C、吝啬 D、负债不还。    17、回向的目的是为了( C  )。

16、饿鬼一日相当于人间的(A)。A、一月B、一年C、五十年D、五百年

A、有吃有穿 B、获得人天福报 C、为利生求无上菩提 D、自己获得解脱

三、判断题,错的需改正。

1、佛经中说要报恩,所以我每天给父母杀一只鸡。( × )

2、真正的勇士是发生战争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士。(  × )

3、一个人若具足戒律和智慧两种功德,即使其他功德不具足,人天众生也会供养你。(√)5、当我的财产越来越多的时候,快乐也就越来越增加。(×)

4、造业必须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也不用诵经、持咒,给他人回向。(  × )

6、《俱舍论》说,对外境事物的笼统了知叫寻,详细了知事物本体叫做伺。(√

7、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死亡,所以身体是无常的,但大地、须弥山等式器世界,可以在世间上永恒长存。(  × )

8、了知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对这些道理经常思维,且思维的时间越长,修行基础越牢固。(√)9、我们若单独一人学佛法,也可修行圆满。(×

10、听朋友说,当地来了一名藏地出家师父,并且是某某活佛的转世,功德非常广大,我便去依止了师父。( ×  )

11、轮回的三恶趣中绝不会有快乐,那么,三善趣中应该是快乐的。( ×)

12、智慧与禅定一味一体,禅定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禅定的妙用,二者的关系犹如灯与灯光。( √ )

13、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中,讲了出家的百般功德。因此,修学佛法不出家就得不到解脱。(×) 

一、填空题:

1、《亲友书》作者龙树菩萨,又名龙猛菩萨,他被喻为“二胜六庄严”之一。“亲友”指的是乐行国王,“书”的含义书信

2、我们应以清净心欢喜心恭敬心学习此论,如此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得到的利益无法估量。

3、《亲友书》全论共分名义、译礼、论义、尾义四部分内容。梵语名称为色哲达累卡,藏语名称为西波张耶,加梵语的必要:在我们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来源清净;忆念译师们的恩德。

4、文殊童子,按藏文字面解释,远离一切过患称之为_,具足自他二利功德叫做“殊”;形象恒常稳固、永不衰老,始终是16岁的妙龄童子,即为“童子”。

5、由赤势巴巾规定,对经、律、论三藏制定三种译作顶礼句。翻译经藏应顶礼诸佛菩萨,翻译律藏应顶礼一切智智佛陀,翻译论藏应顶礼文殊师利菩萨

6、《涅槃经》中讲了获得涅槃的四个近取因,分别是亲近善友、专心听法、系念思维、如法修行。

7、一个大乘菩萨,首先闻法最关键。它可以遣除生生世世的无明烦恼,彻底断除轮回的根本。

8、佛陀圆满自他二利,具足一切功德。我们应当力所能及地去供养、祈祷。

9、最殊胜的亲友是布施

10、清净戒律的四种功德是:所持之戒远离一切破戒的过患,清净无损,叫做未失;在这个过程中,具足强有力的对治,未被违品烦恼所沾染,叫做无缺憾;勤于追求寂灭之果,未混杂希求小乘寂灭的发心,叫做未混;也没有染上破戒之因的烦恼和恶心,叫做未染

11、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功德的依处是戒律

12、布施分哪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其中最殊胜的布施是法施

13、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

14、二身是指法身、报身。二身之因是六度

15、恭敬父母的人,其家族中不离护法天尊的加持,以及善知识的转世。

16、平时持戒也好、布施也好,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哪怕布施一块钱给可怜的乞丐,前面也要这样行持。

17、三皈五戒中的三皈是指,皈依佛、法、僧;五戒是指杀、盗、淫、妄、酒;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之戒,大乘八关斋戒在家人、出家人_均可受持。

18、懈怠是精进的违品。

19、嗔恨以_忿怒为体,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嗔恨可以摧毁_无量功德_。

20、持戒的同品是不放逸

21、在所有的苦行当中,安忍最难做到。

22、所谓不放逸即是指_制止不善、行持善法_

23、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一定要说真实可靠、柔和温婉的语言。

24、真正的精进对境是今明后明至究竟

25、作为在家人,虽然无法彻底根除不净行或者贪心,但内心也应该有一种满足感,在清净的生活中行持佛法,这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26、胜义中,_____空性________无我_____是最甚深的法;世俗中,__万法无常____诸受皆苦_是最甚深的法,这叫做“四法印”。

27、麦彭仁波切说:“世间最大的三种功德,是发菩提心、宣说大乘佛法、观想空性。”

28、一个人的种性、相貌、学问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具备_通达万法真理的智慧__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_,倘若具备了这二者,即使他表面上卑微无能,实际上也值得恭敬。

29、我们要平息世间八法,那这八法是指_得、失、乐、忧、美言、恶语、赞、毁

30、《正法念处经》中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善恶业果_自作自受_,就如蚕作茧自缚一样,造善业感召_人天福报_,造恶业则会_堕入恶趣_,播下种子必然成熟果实,这是_无欺_的自然规律。

31、我们所造的业,有些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今生成熟果报,这叫做_顺现法_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下一辈子感果,就像造五无间罪一样,这叫做_顺次生_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再过几百年、几万年才成熟果报,这叫做_顺后_受业。造业如同春天种下去的种子,秋天才可以收割粮食,有时因为水分、土壤、化肥等关系,本该今年成熟的,明年才会结果。

32、圣者七财是指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

33、对于一个修行人,名声不重要,利养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__自心_________相应,别人不赞叹也不要紧,歧视你也无所谓,自己修道定会圆满的。

34、毁坏名声的六法是指赌博、看聚会、懒惰、依止恶友、饮酒、夜晚入村落

35、阿底峡尊者说:“世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恶友__。”

36、我们平时要通达财富如_梦幻泡影_,独自享受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有用来弘法利生,去帮助一些痛苦的人、可怜的人,它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37、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要断除_贪心__嗔心_。不能吃的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吃得太多,就会身体沉重、容易昏沉、睡眠;吃得太少,又会憔悴衰弱_,没有力气修行,所以吃饭一定要适量。

38、龙猛菩萨对我们提了一些生活方面的要求:白天应当神清气爽,最好不要_睡觉_。晚上中夜入眠,在睡前念诵一些咒语和祈祷文,临睡的时候应作_狮子卧,观想__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使能将无记的睡眠转为善法。

39、《大宝积经》中讲了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请例举其中的五个:懈怠懒惰、身体沉重、颜色憔悴、增诸疾病、食不消化。

40、在修行的过程中,想到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正在受苦,愿他们远离十不善业为主的苦因和流转六道轮回的苦果,这种拔苦之心即是慈无量心;愿他们行持善法,得到暂时、究竟的乐因与乐果,此予乐之心是悲无量心;愿他们身心所有的乐因和乐果永远不要离开,一直具足是喜无量心;对众生一视同仁,不贪著亲友、不嗔恨冤敌,达到亲冤平等的境界,是舍无量心

41、善恶轻重的界限,有 时间、意乐、有无对治、功德田、主田 五方面的差别。

42、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本。如果没有信心,虽有精进和智慧 也无法入门。

43、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 世间正见 。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那么高深的法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打好稳固的基础很有必要。

44、所谓的世间正见,是对__善有善报_、恶有恶报__以及三宝、四谛、缘起等胜法有强烈的信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存在,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完全符合真理。

45、我们要修持四种正见,即:万法都是_无常__,一切感受都是_痛苦__,我是不存在的_,身体是_不净的__。一弹指间思维这些道理,功德不可思议。

46、通达无我有三种结,分别是  戒禁取见、萨迦耶见、怀疑

47、证悟空性的解脱,完全依赖于_自己的精勤 ,虽然有些论典中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和威力,可以让弟子往生净土,但这也要看你是否具有__强烈的信心_

48、所谓正念,就是经常_不忘教授_,如果忘记佛陀在经典中的教授,一味耽著自己的身体,最终不可能_证悟空性

49、佛陀为希求解脱者指明的唯一必经之路是_身念处的修法_

50、思维寿命无常分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死期不定_而修无常;二是思维__必死无疑_而修无常;三是思维_他理_而修无常;四是思维__此等三摄义__

51、如果对死亡没有把握,那现在有机会的时候,应该_精进修行__,最起码要生起万法无有实义的_出离心_,对轮回真正有一种__厌离心__,在此基础上,修任何法才会很顺利、很成功。

52、我们一定要明白身体的本质是_无常法_,遭受违缘或疾病时,应当安住在以前的修法境界中,不必心烦意乱。同时,要对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因为佛陀早在经典中揭示了__无常__的道理。

53、我们若没有_听闻佛法、行持善法、守持净戒_,也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人身。因此,大家应该经常在三宝面前好好祈祷,令自己的人身具有实义,不要像世间人一样,每天吃吃喝喝、造恶业,几十年很快就过了,一生也没做什么善事,造的全部都是恶业。

54、四轮人身是指__依止顺境、亲近正士、发大宏愿、积累福报_。具足四大轮的人,应该安住在智慧中,同时要_不舍众生_,不放弃_菩提心_。若能如此,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和护法空行时刻加持。

55、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__善知识__而产生,并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起到_全部 作用。

56、八无暇是指持邪见者、旁生、饿鬼、地狱、暗劫、边地、喑哑、长寿天 。众生无论转生到哪一处,皆无有机会修持佛法。

57、有些修行人越修起倒退,什么感应都没有,连梦中也得不到本尊和上师的验相,原因是_对轮回没有生起出离心_

58、“如是知成罪恶后,当撑三福之明灯”此颂是讲生死轮回罪大恶极,不管是六趣中的哪一处,都没有任何稳固性,懂得这一点后,应该撑起三福之明灯。那么,“三福”是指:布施、持戒、修行

59、我们凡夫人不畏惧地狱,是因为被_无明愚痴_所蒙蔽,假如真正现见了地狱的痛苦,可能吃都不想吃,睡都不敢睡。

60、我们一定要用_悲心和爱心 维护所有众生,这是每个大乘佛教徒应有的责任。

61、如果对轮回有_芝麻许的贪执,定会招来_山王般_的痛苦。因此,我们要断除一切贪欲。

62、我们在希求解脱的过程中,_精进 理当贯穿始终。

63、如果你对前世后世不太相信,那一定要依止善知识通达_十二缘起_的道理。

64、根据无垢光尊者的观点,缘起共有三种,分别是_本体缘起、轮回缘起、涅槃缘起

65、四圣谛包括:苦、集、灭、道

66、倘若你无法掌握《亲友书》的全部内容,那只要学会_调伏自心_即可,不要被贪嗔等恶心所转,而应恒常处于善心中,对众生心怀__慈悲_,内心_寂静调柔

二、选择题:

1、真正的快乐是( ABC    )。

A、远离轮回 B、通达空性 C、生起无我的智慧 D、生天界

2、烦恼魔是对( C  )执著而产生贪嗔痴烦恼。

A、五欲 B、五盖 C、五蕴 D、五力

3、为了成就正法,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属于(  A   )安忍。

A、安受苦忍 B、耐怨害忍 C、谛察法忍

4、自己本来没有功德,但自以为具有,以至于目中无人、傲气冲天。这属于( C  )烦恼。A、谄  B、诳 C、增上慢

5、声闻缘觉证悟人无我后,了知一切众生皆是五蕴假合,对他们的行为生起悲心、慈心等。属于( B )四无量心。A、缘众生 B、缘法 C、无缘

6、功德田是指( A )。A、佛法僧 B、可怜众生 C、病人 D、父母

7、将自身五蕴颠倒视为“我”,认为我真实存在。属于( B )见。

A、戒禁取见 B、萨迦耶见 C、怀疑

8、善知识内心安住寂静,不会很粗暴。是与(B)相应故。A、戒B、定C、慧

9、地狱总体有十八种,归纳而言即是( ABCD  )。

A、寒地狱 B、热地狱 C、近边地狱 D、孤独地狱

10、从无明到老死之间,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过程。如果( A )灭了,其他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A、无明 B、爱 C、行 D、识

11、( C )地狱的众生,被狱卒用炽燃的铁水在身上划线,分成四份、八份、十六份、三十二份等,然后用火红的锯子、利斧一块一块地砍割。

A、复活地狱 B、众合地狱 C、黑绳地狱 D、极热地狱

12、“俱胝”的含义是指(D )A、百万B、万C、百亿 D、亿或千万 

13、七觉支是( C )的功德。A、凡夫 B、修学佛法的人 C、一地菩萨

14、“一缘安住在八正道当中,属于(DA、正见B、正念C、正命D、正定

15、下列不属于转生旁生的因是(A)。A、杀生B、不喜听受经法 C、吝啬 D、负债不还。   

 16、饿鬼一日相当于人间的(A)。A、一月B、一年C、五十年D、五百年

17、回向的目的是为了( C  )。

A、有吃有穿 B、获得人天福报 C、为利生求无上菩提 D、自己获得解脱

三、判断题,错的需改正。

1、佛经中说要报恩,所以我每天给父母杀一只鸡。( × )

2、真正的勇士是发生战争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士。(  × )

3、一个人若具足戒律和智慧两种功德,即使其他功德不具足,人天众生也会供养你。(√)5、当我的财产越来越多的时候,快乐也就越来越增加。(×)

4、造业必须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也不用诵经、持咒,给他人回向。(  × )

6、《俱舍论》说,对外境事物的笼统了知叫寻,详细了知事物本体叫做伺。(√

7、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死亡,所以身体是无常的,但大地、须弥山等式器世界,可以在世间上永恒长存。(  × )

8、了知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对这些道理经常思维,且思维的时间越长,修行基础越牢固。(√)9、我们若单独一人学佛法,也可修行圆满。(×

10、听朋友说,当地来了一名藏地出家师父,并且是某某活佛的转世,功德非常广大,我便去依止了师父。( ×  )

11、轮回的三恶趣中绝不会有快乐,那么,三善趣中应该是快乐的。( ×)

12、智慧与禅定一味一体,禅定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禅定的妙用,二者的关系犹如灯与灯光。( √ )

13、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中,讲了出家的百般功德。因此,修学佛法不出家就得不到解脱。(×) 

14、轻安觉支,即是指身心得以堪能,身体在一个坐垫上住多久都有没问题,心专注在哪一个所缘上都非常听话,想生信心、悲心就可以马上生起。( √ )

 15、不修加行,也可以听受密法。( × )

16、人生很短暂,如果有时间,就应该好好的享受,学习佛法需要看书、思维,很辛苦,也会有很多戒律束缚,使自己不得快乐。( ×  )

17、依圣者对法王如意宝的授记,与他结缘者,均可往生极乐世界。所谓的结缘是指:念满藏文阿弥陀佛名号100万遍,或者汉文南无阿弥陀佛600万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