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2008-10-07 18:33:23)
标签:
蹲下平等交流育人爱浇灌教育 |
分类: 教育随想 |
杨老师先是蹲下身子,让眼睛直视孩子的眼睛,还拉起孩子的小手,说:“你知道这样做有多危险吗?万一摔下来,那就太可怕了,腿会摔瘸的呀。”
停了停,杨老师接着说道:“你看看杨老师这样两种走路的方法,哪一种好看?”
说罢,杨老师直起身子,先是以正常的步伐走了几步,又走回来学走第二种瘸了的步伐。学得很滑稽,一条腿往上一抽一抽的,我在一旁忍住了才没笑出声来。
“哪一种好看?”
孩子居然没有笑,很严肃地回答:“第一种好看。”
杨老师第二次蹲了下来,摸着孩子的腿:“是呀,健康的才是好看的,刚才你爬窗户,如果摔下来的话,腿就会瘸,以后走路就会像杨老师第二种走法一样,那样好吗?”
“不好。”
“所以呀,我们小朋友在校园里一定不能到处乱爬,做出危险的事来……”
杨老师牵着孩子的小手,渐渐走远了。可是我受到了触动,心情不能平静。
杨老师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穿着大方得体,言语温柔和气,举手投足间就有那么股子优雅,还带一丝嗲,与孩子们在一起时,脸上总是透出发自内心的快乐,那种单纯幸福的快乐。可是我第一次发现,除了这些,她身上最打动我的就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她的细心呵护与耐心教育就源于此。
在上述场景中,老师这个角色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厉声呵斥“你在干什么?你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吗?”令其下来,低头耷脑地接受教育,一番教育之后,命其口头承认今天所犯的错误,保证下次绝不再犯,再严重些还要写出书面检查;第二种方法是轻声让其下来,追随老师到办公室,冷静地询问,后面内容与前一种差不多,但言语缓和,态度自然。
这两种教育方式,第一种是把学生置于对立面,教师从高处俯视学生,严厉督促其改正错误,第二种开始与学生平等交流,有了耐心,也有了爱心,但似乎还嫌不够。
我们的杨老师选择了第三种教育方法,要点是:蹲下身子与孩子对话;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来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有多可怕,老师是为了我好,从而发自内心地去改正这种行为,而不仅仅是表现在口头上的承认错误上。
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师生之间不仅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爱在其间流淌,心与心的交流,如细雨沙沙,润物无声。
师者,育人如育苗,要用爱去浇灌,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也才能结出健康有用之果。
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是杨老师教会了我这一点。
2008年10月7日晚16: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