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孤女造富一方
(2010-05-25 07:39:21)
标签:
校园 |
小燕的第一份工是当保姆,做一家六口的饭,洗衣等杂活全包,月薪300元。雇主家有一个女儿与小燕同岁,从没做过家务,愣是和小燕成了好朋友,并学会了不少活儿,学习也好了许多,胜过爸妈给她请的家教。到底一个月月底,雇主夫妇主动给她加了200元,为的是让小燕长期干下去。雇主女儿跟小燕学做家务,小燕跟她学高中知识-----看她的书,抄她的课堂笔记。雇主女儿又佩服又不解,多次惊叫:“不要命的小燕,你究竟想干啥啊?”小燕笑:“跟你一样,考大学啊。”
2001年4月,深圳安宝龙信电子公司来到洛阳招工,小燕详细询问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又调查分析了这种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心头有了惊喜。她毅然报名,面试过关之后就去了深圳。小燕开始是组装工,但她除了干好本职之外,又业余钻研各种技术,购买电子类书籍自学,向老师傅虚心请教,还参加了“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学习班”,并开始自学法语、英语、日语。她在车间干活的拼命架势和在宿舍的苦读模样,让所有的工友都心疼,也疑惑。别的女工干了多年,还不知道手中装的小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用的,她不同,学习和研究范围已经走出组装车间,走进所有车间乃至决策管理的职能科室。有人问她:“你这是打工吗?”她笑道:“我这是打有心工。”
三年间,小燕对公司的一切了如指掌,从生产及经营决策到产品的手工细节,都可以轻轻松松拿下。才20多岁出头的她,让公司上下无不惊叹。她的传奇惊动了从未露面的总裁,他专程来看她,看到她写下的几十万字的专业自学笔记和车间动态分析时,激动得掉眼泪,当天就破格提拔她当了公司策划部经理。
就在总裁提出让小燕做他的贴身助手时,小燕在微笑婉拒的同时,交给总裁一份建议书和一份申请书。她建议:为扩宽龙信电子公司发展空间,在洛阳设立分厂加工半成品。附上洛阳市场的调查分析报告,申请公司提供起步保障,由她担任洛阳分厂厂长,全面负责。总裁同意了。
2004年5月,小燕带着价值上百万元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和练就的一身功夫,回到了洛阳。短短三年,员工猛增到1200人,交货额每月达到400万元。
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在起跑线时所想到的,数年后都做到了。一条道上的同行人,是心在脚下还是心在前方,是为前方的梦想而战还是为眼前的卑微沉沦,这才是成功和失败的分道定向标。
(《特别关注》2010年第六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