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逆周期投资的“狠人”
(2023-04-22 07:48:40)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原创评论 |
4月10和11日,不少光伏专业公众号都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各有差异,内容一字不差,冷静点的题目是《通威的80GW组件产能如何消化?》,热烈点的题目是《通威80GW组件产能来势汹汹!》。老红明白了,这是通威在大喊一声:光伏组件龙头企业,我来了!
都知道当前光伏组件严重供大于求,企业间杀得眼红,通威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要加入竞争,而且是不加掩饰地瞄着组件龙头老大的地位而来。在老红看来,这打法未免有点太“狠”了,自信且带着不容置疑。
老红所以说“偏偏要这个时候要加入竞争”,是因为一场残酷的光伏产业整合即将到来,通威完全可以再等等,等到组件企业间的拼杀,杀到残阳如血、精疲力竭,那时通威再像2013年收购赛维合肥光伏资产一样,“收拾金瓯一片”该多好。此时出手,就像冷兵器时代,双方的混战只是刚刚开始,对方的旌旗尚未松动,就忍不住挥军杀下坡来。在股票投资市场上,这就叫不选“右边买进”,偏选“左边买进”。
老红猛然意识到,这是通威逆周期投资的一贯做法呀!只是这次更狠、更自信。都是逆周期投资,通威以前是等别人破产,而这次是逼别人破产,可谓逆周期投资的“狠人”。
在光伏产业,通威至少有过两次大的逆周期投资历史。
一次是2013年的“逆周期”投资硅片。2011年,欧洲美国等地光伏补贴大幅下降,带来全球光伏需求市场骤跌,也带来2013年全球光伏全行业亏损,和接踵而来的企业破产。记得那时老红写了《光伏复苏期还没到,战略投资机会正在到来》,呼吁资本:现在是中国光伏资产价格最低的时候,是战略投资光伏产业的最佳时期。可那时,资本对光伏产业是唯恐躲之而不及,只有“国开行”一家在逆风中苦苦支撑。也就是在那时,一个在光伏产业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站了出来,以7.8亿现金+20多亿债务的成本,收购了当时全球设备最新、单体规模最大的赛维合肥电池片资产,创造了一个成功的逆周期投资的经典案例。这个企业就是通威,通威也因此正式跨入光伏产业;
一次是2019年的“逆周期”扩产硅料。2018年的“531”,中国大幅降低光伏补贴,同样带来光伏需求市场的骤跌,产业一时惊慌、部分企业濒临破产。此时投资硅料这种光伏加工链中技术含量高、资金门槛更高的行为,确定是大多数企业不敢为的。可就在这时,一个企业偏偏要为,持续、大举地扩产硅料,这个企业又是通威。“2018年10月31日,全球单体规模最大产线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投产;
不难看出,就是这两次成功的逆周期投资,奠定了通威今天的江湖地位。
老红所以说“瞄着组件龙头老大的地位而来”,是因为关注通威10年,至少看明白了一件事儿,那就是通威做事儿,从来是不做则已,做则第一,而且都能做到。通威做水产饲料生产,做到了全球第一;通威做硅片生产,做到了全球第一;通威做硅料生产,同样做到了全球第一。现在通威要做组件了,如果他要争第一,老红很好奇谁能拦得住他?
拦住通威有点难。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关注通威太久。2017年老红写了《舒服的通威》:“在(光伏)已有的辉煌中,有的企业是被这一机会所驱动,通威却好像是一直在等待这一机会”;2018年写了《通威
动物凶猛》:“通威掩饰不住他对光伏霸业的坚定追求”;2019年写了《通威不等你》:“通威的高速扩张,如果是发生在2009—2011年,或是发生在2015——2018年的‘531’之前,老红不会奇怪,因为那两个时期光伏企业无不疯狂扩张”,而通威和别人不一样,总是逆周期扩张,并且总是在这时候超越别人;2022年写了《2022年
不得不说,资金推动型、市场空间不断增长的光伏产业,增加了逆周期投资的成功概率,而敢于、善于逆周期投资,则对想要称霸的光伏企业真的很重要。
前两天,在一个光伏会议上,一位通威的朋友发言时说:“我们通威:不领先不扩产,越领先越扩产。在组件技术路线上,成年人不做选择题”。这分明是战前叫阵,真是狠人一枚呀!
参考资料:
《通威80GW组件产能来势汹汹!》
《38家瓜分国电投11.3GW组件、逆变器集采项目》
《光伏复苏期还没到,战略投资机会正在到来》
《叫好国开行支持光伏》
《舒服的通威》
《刘汉元的三个时刻》
红炜
202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