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卡尔.威特为何没能成为大师级人才

(2007-08-18 12:01:37)
标签:

教育杂谈

卡尔.威特

早期教育

论文

答辩

博士学位

教授

功利心

弱智

责任感

创造力

分类: 有感而发
 

小卡尔.威特为何没能成为大师级人才

    读卡尔.威特著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小卡尔.威特著的《卡尔.威特的日记》,折服于老卡尔.威特的学识和耐心,折服于老卡尔.威特先进的教育理念,折服于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成果:小卡尔威特9岁上大学,能熟练的翻译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的诗词和文章;12岁那一年,他公开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学者的好评;13岁时,他又完成了《三角术》一书;14岁时,小卡尔.威特非常轻松地通过了答辩,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证书;16岁,他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还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最年轻教授之一。

    可是,小卡尔.威特长大后并无大的建树,只不过写了一本《但丁的误解》,和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比起来,其成就不值一提。这是很多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质疑,也是我读后的疑惑。为什么呢?为什么小卡尔.威特长大后没能成为大师级的人才?

    我又反复看了几遍这两本书,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老卡尔.威特的功利心太重了。

    老卡尔.威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反驳原先那些不支持他甚至讥笑他的人,他一直强调儿子是个弱智,儿子年纪轻轻就博学多才是自己教育的结果,而忽视这对儿子自信心的影响。小卡尔.威特一生都坚信自己是个弱智,而父亲是伟大的,自己能掌握那么多知识,是父亲教育的结果。小卡尔.威特没有对自己的信心,后来没有成为大师级的人才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于自己的功利心,儿子成了自己名利的饰物,这恐怕是老卡尔.威特不愿看到的。

    其次,老卡尔.威特没有培养小卡尔.威特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这种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使之终其一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没有这种责任感,小卡尔.威特不知为何而读书,不知利用自己的满腹经纶去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16岁以后就乖乖呆在教授的位置上终了一生。

    还有就是老卡尔.威特忽视了培养儿子的创造力。

    小卡尔.威特从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习,掌握知识是他们的目的,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而在掌握了大量知识后,小卡尔.威特离开了父亲的引导,也就没有过去追求更高境界的念头。

    可以说,老卡尔.威特用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教会了儿子许多知识,但他并没有把儿子培养成一个自立、自信、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