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孤山鹤亭钱理群诗歌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儿童诗育儿 |
分类: 童诗儿歌 |
有个孩子,
长着两条会变的眉毛――
走进学校,
眉毛一跳一跳,
对着同学,
眯眯直笑!
回到家里,
眉毛皱在一道,
冲着奶奶,
像只凶猫!
这个孩子,
还有一副会变的腔调――
老师面前:
“您早!您好!”
教室脏了,
“我扫!我扫!”
奶奶面前:
“喂!喂!喂!喂!
洗脚水,
你倒,你倒!”
这样的孩子,
一定很少很少,
要是你碰巧像他,
我可真是替你害臊!
原书导读:这是一个小小的“两面派”,可是一个不小的缺点呐!有的孩子会说:我才不像他,我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扫地、不问好。――天哪,这就更糟!这说明他连最起码的道德的观念也没有。而有道德的观念和行为,是做人的标志,是人与动物的分界,如果连这个也没有,那成什么啦?
我的导读之导读:这真是一针见血的导读。小小“两面派”,确实是一个糟糕的道德缺陷。问题是,有多少家长、孩子重视了这个缺陷?屈指算来,当年能读到这首诗的孩子,现在也该是四十上下的中年人了,在各个单位应该是挑大梁的角色,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倘若这个不小的缺点至今未改,将会是何等结果?如此一想,有点不寒而栗。可见弄清“做人的标志,是人与动物的分界”仍是当务之急,而诗歌乃至文学艺术的美感教化作用,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氛围,坚实的公德基础,它的功效依然微弱!
附记:前些日子的饭局上,一位朋友告诉我,她为孩子购买的书中,发现了我的一首诗作。我在当当网上查到了此书,《诗歌导读》(小学卷),去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的一首旧作,是连我自己也已淡忘了的《这样的孩子一定很少》,再查剪稿本,才回忆起此诗首发在1979年《儿童时代》第13期上。距今已31年也,真可谓是往事如烟了!
这些年来,常有作品不经告知就被收入什么集子,不给样书,更甭说什么稿费,见多不怪了,何况自己也是吃过这碗饭的,深知其中原因复杂,也懒得为区区小事耗费精力。
引起自己关注的倒是此套丛书的主编,是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钱先生是我久仰的学者之一,且是我们杭州老乡,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北京的一次小型聚会时,有过一面之交,匆匆向他讨教过几句。事隔已久,他未必还记得我。
而今,他退休多年,还念念不忘教育事业,放下身段,为莘莘学子著文编书,赤子之心,可见一斑。钱先生崇仰人文思想,一直致力于传承北大真精神,深情关注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积极开发现代中国优秀的精神思想资源,以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回应大时代对于中国知识界的呼唤。苦口婆心,孜孜不倦,也许,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精神已融入他的血液。
如此,我也就旧作新发,温故知新。同时,也顺便为小小地侵犯了我著作权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广告。呵呵!
内容简介
本卷的主要阅读对象是7――12岁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读者,这六年是人生的发蒙阶段,是德性修养、心灵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获取知识、身心发育幅度最大、变化最快的时期。“蒙以养正”是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在儿童蒙昧时期,要教给他正的东西,因为教正则易正,教歪则易歪。用优美、真挚的诗歌来浸润和充盈儿童的内心,潜移默化地改善与引导,以养成性情,塑造人格,这就是以诗为教的诗教,诗教的传统则是以“温柔敦厚”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和学前相比,这一阶段的诗教有三大特点:一是直接面对文本,逐渐和歌、舞、画分离,成为独立的文字阅读;二是由群体的游戏性阅读变成个体的阅读行为;三是除声音层面外,开始注意诗歌的意义层面。
因此。本卷的编选突出的是“儿童的幻想”、“儿童的情感”、“儿童的生活”(包括儿童家庭和集体生活以及儿童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儿童的智慧与德行”等。其功能在培育童心,童趣,童思,性情、情感、智力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本卷诗歌的诗体也很丰富,除儿童诗之外,还有童话诗、寓言诗、哲理诗等。
目录
让诗歌伴随一生——《诗歌读本》总序(钱理群)
写给老师和父母的话
一、婴之颂——给父母读的诗
婴之颂(洪淑苓)
我拿我这不及时的诗篇(莱蒙托夫)
孩童之道(泰戈尔)
那幸福的孩子(戴维斯)
童年不是童年(周粲)
《天真之歌》序诗(布莱克)
二、仙童曲——儿童的幻想
仙童曲(莎士比亚)
说天使(豪根)
我很小的时候(卡亚拉)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哈尔什)
童话(斯拉德克)
被子的大地(斯蒂文森)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爱·格林菲尔)
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刘大白)
我的影子(斯蒂文森)
捉月亮的网(西尔沃斯坦)
日安,白天!(雷丁)
打翻了(张晓风)
三、爱抚——儿童的情感
摇篮歌(朱湘)
爱抚(米斯特拉尔)
纸船(冰心)
我记得……(马克亚姆·唐克)
妈妈的耳朵(圣野)
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任溶溶)
负荷(吴晟)
天气预报(蒲华清)
父亲和我(吕德安)
童话里的王国(杨唤)
受伤的心(杜荣琛)
别人的妈妈(玛丽·布里恩)
四、快乐的节日——儿童的生活(一)
快乐的节日(管桦)
陌生的地方(斯蒂文森)
雨后(冰心)
辫子(李国跃)
粗心的平平(贺宜)
这样的孩子一定很少(本博主)
小摔跤手(贾漫)
快乐的足球赛(马业文)
我们是同班的同学(贺宜)
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记青少年联欢晚会(艾青)
山里的孩子没有书(马辉)
爸爸的老师(任溶溶)
五、花的学校——儿童的生活(二)
我们是太阳的孩子(贺敬之)
花的学校(泰戈尔)
太阳的旅行(斯蒂文森)
月亮掉进水里(关登瀛)
星星(伊迪特·索德格朗)
高原(艾青)
风(斯蒂文森)
请您听(马克西莫维奇)
巴喳——巴喳(里弗茨)
小鹿(金波)
几只初生的小狗(冯至)
捉鱼(陈清枝)
蜗牛送葬歌(普列维尔)
瓜菜联欢会(金近)
春姑娘(艾青)
六、进城怎么走法——儿童的智慧和德行
母亲对儿子说(休斯)
进城怎么走法(丹尼斯·李)
善良(卡列姆)
多少(西尔沃斯坦)
萤火虫(泰戈尔)
欢乐(何其芳)
有一种怪病(金近)
我的心,你要沉着(阿尔基洛科斯)
要沉默(丘特切夫)
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圣野)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普希金)
跳蚤歌(歌德)
布谷鸟和公鸡(克雷洛夫)
天鹅、大虾和梭子鱼(克雷洛夫)
狼和羔羊(拉封丹)
七、少男少女们的歌唱——儿童的成长
我已经长大(佚名)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最后一个儿童节(陈玉珠)
野姑娘(伊瓦尔沃罗)
我的心呀在高原(彭斯)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我活着(希梅内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惠特曼)
八、祖国土——儿童的视野
我爱我的祖国(田地)
民歌(余光中)
祖国土(阿赫玛托娃)
吹号者(艾青)
蝈蝈,你喊起他们吧(魏巍)
哭亡女苏菲(高兰)
太阳是大家的(薛卫民)
手(西渡)
欢乐颂(席勒)
回旋舞(弗尔)
(题图照片上的孩子是我好友的小天使小雪,借来一乐,与本文内容无关。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