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孤山鹤亭里尔克奥地利害怕人言 |
分类: 朝花夕拾 |
我如此地害怕人言,
他们把一切全和盘托出:
这个叫做狗,那个叫房屋,
这儿是开瑞,那儿是结束。
我怕人的聪明,人的讥诮,
过去和未来他们一概知道;
没有哪座山再令他们感觉神奇,
他们的花园和田庄紧挨着上帝。
我不断警告、抗拒:请离远些。
我爱听万物的歌唱;可一经
你们触及,它们便了无声息。
你们毁了我一切的一切。
(杨武能译)
原文:
Ich fürchte mich so vor der Menschen
Wort”
Ich fürchte
mich so vor der Menschen Wort.
Sie sprechen alles so deutlich aus:
Und dieses heißt Hund und jenes heißt Haus,
und hier ist Beginn, und das Ende ist dort.
Mich bangt auch ihr Sinn, ihr Spiel
mit dem Spott,
sie wissen alles, was wird und war;
kein Berg ist ihnen mehr wunderbar;
ihr Garten und Gut grenzt grade an Gott.
Ich will immer warnen und wehren:
Bleibt fern.
Die Dinge singen hör ich so gern.
Ihr rührt sie an: sie sind starr und stumm.
Ihr bringt mir alle die Dinge um.
附录: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生于布拉格。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
里尔克的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如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等。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以展现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晚年,他的思想更趋悲观。代表作为长诗《杜伊诺哀歌》(1923)和诸多14行诗。诗歌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作品有《祈祷书》、《新诗集》、长诗《杜伊诺哀歌》等。
从二三十年代开始,里尔克的作品便被译介到中国来。他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日久弥深,一直渗入到今天中国诗人的写作。对摆脱了传统诗歌形式束缚的中国诗人来说,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错译,启发了中国诗人对现代汉诗的形式探寻,使中国白话诗歌由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叛逆和游离,回落到对中国优秀诗歌传统的某种默认。而里尔克诗歌中的精神力量却深入到了中国诗人的心灵,成为中国诗人对诗歌的当代性梦想的一种依据。对中国诗歌来讲,里尔克不仅是一种导引,而且是一种介质。
在《我如此地害怕人言……》一诗中,里尔克诉说了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特殊心态:对简单生活的苦恼、忧郁,对现成性观念及方式的强烈不满和拒绝。有意思的是,里尔克的这一心态,恰恰是今天中国诗人们的心态。也就是说,这一迟缓无论是历史的迟缓还是意识的迟缓造成的,但在对事物的平庸化的拒斥和对事物的特殊感知这一职业性要求方面,中国诗人最终还是到达了与里尔克的某种一致,只是他们各自的背景稍有差异:时间的、空间的、文化的不同。换句话说,尽管诗人们的个人质素是多么的不同,但在对事物认识的别样性方面,却是一样的。
诗歌作为精神的和心灵的一种表达,可以沟通民族、地域、文化之间的阻隔,成为人类共性的一种证明,成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类共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