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弦的一首诗:《你的名字》

(2010-07-14 09:59:10)
标签:

孤山鹤亭

纪弦

你的名字

诗歌

文化

分类: 朝花夕拾

纪弦的一首诗:《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飞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


   

   (1913——) 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 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年移居美国。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你的名字》是纪弦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爱情诗。诗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而是鬼使神差地选取了人所忽视的对方的名字为吟咏对象,在平凡中酿出了不平凡的艺术美酒。
   
这首18行抒情诗,以“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开头,中间以一节系列比喻形容名字的灿烂,再以一节刻写的动作来写名字,终以“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结束,结构单纯而明朗,但主旨却是朦胧的。文字浅显易懂,内涵却很丰富。全诗的喃喃自语而滔滔不绝,轻轻而充满深情地呼唤“你的名字”,赞美你的名字。可“你”是谁?是爱人,是情人,是朋友还是一个抽象的玄念?是家乡,还是祖国?作者虽然没有明确的交代,我们却可以想象到许多的诗美。谈情者误为情人,说爱者误为爱人,乐山水者误为山水,思念祖国者目为祖国,正是在这样的不确定中,诗美得到了无限的扩展。

   
诗中如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火花、如闪电、如原始森林的燃烧等鲜明生动的比喻,在读者的脑海里也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诗没有直白地呼喊,而是以伴随轻 声呼唤的动作的展开来表达绵绵不尽的情绪。诗从唤、写、画转入梦,是从实写暗渡到虚比。又从梦跳到刻,是从虚比回渡到实写。诗情在这虚实的交替中显得活泼 多姿。诗的选句虽较随意却很自然,句子放长收短非常自由,但诗人用深情的线将其结合在一起,首尾照应,结构紧凑而完整。诗的节奏和叠字的运用,也有独到之处,于私语般的呢喃中见绵绵深情,旋律层层逼紧急促,充分表达了倾诉爱慕之情时的紧迫感,似乎能听见主人公的心跳。

“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样的洁净、凄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没有时间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这是张爱玲对他的评价。

  纪弦一把年纪了,还是十分认真可爱,陈水扁曾在一公开场合,朗诵了纪弦于1945年创作的诗歌《我的声音和我的存在》,诗曰:“我必须发出声音/因为只有我自己的声音才能证明我的存在。……否则,被取消必然是我自己——来自任何一方的一阵狂风都可把我吹熄/如吹熄一根火柴的火/那么轻而易举。……我的声音证实我的存在/故我不断地发出声音。”
    对此,纪弦说:陈水扁是政客,懂得什么文艺。他只是附庸风雅,我对他(引用我的诗)毫无兴趣。”
   
视政治为粪土,视权贵如无物,看得见知识分子几千年来传承的风骨。文学或者文人一旦依附于政治或者权势,马上就从清纯少女变作了婊子。

                                                          (编录于网络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