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老太太

(2013-05-10 23:12:02)
标签:

旅游

听火车的宝贝

西藏

分类: 生活是旅行

于老太太

 

 

     今天正好是“听火车的宝贝”六周岁,想想一路走一路写也挺不容易,毕竟我的语文基础比较差,码字儿的水平充其量就一小工。各位将就着看吧,看在火车坚持的份上。于老太太

    在六周年的这天,我准备写写于老太太。也许常看我博客的朋友们发现了只要我去西藏都会有这个女人出现在我的博文里,也就是说她鉴证了我这六年的西藏情结,也是我因西藏结识的第一位好朋友。时至今日我们的友谊还在继续着.........

  

 

于老太太

  

    算起来我们认识有六年了多了,2007年第一次进藏时住在她的客栈,那时候客栈还叫康卓,可后来挺好的一名儿改成美隆了,恶俗的很彻底但也没办法,直到今天我都不乐意叫它美隆,叫康卓人家不认,只好称为“于老太太那儿”。时间长了,于老太太那的康卓和美隆都淡忘了。

 

   于老太太年纪比我不大不了几岁,“老太太”的叫法完全是我一北京同伙儿起的哄:“老太太,给来碗炸酱面!”北京人尤其是在旗的叫“老太太”是有讲究的,老字为重音,太太为短促的连音,老和太太之间要有个停顿。叫起来要透着嬉皮,轻巧与亲切。于老太太懂得这个理儿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从此,于老板成了世人皆知的于老太太。

 

 

于老太太

 

   老太太是地道的北京人儿,一口京片子跟崩豆儿似的往外冒,有时听着听着觉得不定哪天她嘴里会蹦出爆米花来。有一次她掰着手指头给我算:哎哟喂,你就瞎叫吧哈!你叫我于姐,好嘛,不分老幼地都随着你叫于姐,这才几年啊,你就开始叫我老太太了,你通知我了吗你?谁老啊,谁老啊,他们都比我老,凭什么叫我老太太啊!

 

   老太太扎根拉萨有八年多了,她说她依然是北京人,但肺是拉萨的了。老太太很少回北京,即使回来也是匆匆忙忙那么几天,我不喜欢她在北京时的样子,因为她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个站在客栈二楼贴着面膜吆喝服务员干这儿干那儿的臭德行。有时,她还会用嘎嘣脆的京腔儿呵斥我们:都几点了?还聊呢?赶紧给我麻利儿地去睡觉,再不睡老太太我拉闸了........

 

   这些还不算什么,最经典的一次口若悬河的“演讲”是她训斥客栈的小保安:“啊?西藏是你们的?让我滚?没我们你活的下去吗?上的了学读的起书吗?你让我滚,你每天吃的饭是谁给你做的?你有良心吗你?整个一白眼狼!你今天必须给我说清楚,是谁教你这么说的?谁告诉你西藏是你们的?你给我听好了,西藏是中国的,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也是中国人,你懂吗你?这么小就有这种可怕的思想,长大了还了得?你有本事跟我这递葛,有本事你当个老板我看看?ZF的都是你这么大的孩子,连自己的命都不珍惜对得起你父母吗?还敢跟我掀桌子,反了你了...........都他妈的给你们惯坏了!”整整一上午,于老太太说累了喘口气接着说,跟王熙凤似的连磕巴都不打,一句连着一句听的都痛快。

 

 

于老太太

 

 

   老太太喜欢不喜欢西藏我不知道,但多少会有些感情吧。她一个人住在客栈唯一的一个套间里,几乎没有采光黑乎乎的,里屋是一张大床和伸手可及的衣柜,外屋基本上是她堆放的杂物。2007年我第二次进藏的时候,她很仗义地腾出这间房子给我住,现在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我有一堆朋友都投靠了于老太太,汪姐姐,卓嘎,陆大爷,余总,小罗,小梅........一个不落的全成了于老太太的常客有的甚至成了于老太太的好朋友。有一次她对我说:我去了N次南迦巴瓦都没看见,冈仁波齐也没看见,点儿也太背了吧。我心话这人品也太惨了点吧,虽说我去过4次南迦巴瓦也没看到,好歹我回回都能看见冈仁波齐啊。就这人品还能招人待见,邪性了。

 

 

 

于老太太


   打我认识老太太那天起,她就开着一辆切诺基,京牌儿的,甭儿亲切了。老太太开车技术不错,有北京女人的那股子冲劲儿,但我搞不懂的是为什么每次开车她都得戴手套?每次开车她都得接电话?两只手来回交替着,跟变魔术似的。她的车认人儿,我开过那么两次,好像得二档起步,档位比较混乱。2011年她曾有过换车的念头,我想象了一下一个北京女人开着吉普尼算怎么回事?北京人和北京Jeep是多完美的搭配啊。幸好,她没再动这个心思依然开着她的小切满拉萨市转悠。不过,坐她的车我很踏实很愉悦,因为我喜欢听她开车骂人:找死呢!你大爷的!坐她车还一个好处就是能听车里播放不同的歌,从2011年坐着火车去拉萨到2012年的格桑花,还有,叫不上名字,一水儿的西藏歌!有几次我都想问她:老太太知道许巍吗?

 

 

 

于老太太

   于老太太的厨艺对我这个不会做饭的人来说那简直是大厨级的了,冷不丁儿有道菜不合我胃口,我也得捧场,否则没下顿儿了不是。原来客栈有个厨房可以给客人做饭,打2008年后,这个厨房成了她自己的御用厨房了,客人都被她撵到大街上自己找食儿了。据说陆大爷在客栈是决不能进厨房的,因为只要他进去了厨房就跟遭了劫似的,于老太太能骂上小半天儿。

 

 

 

于老太太

      于老太太不抽烟,但从没反对我抽烟。我们在客栈的状态常常是散黄儿型的。

      没外人儿的时候,我俩常逗咳嗽:

    “回头我把厨房上把锁,饿残了你。”

    “甭介,费那事儿干嘛,厨房除了锅碗瓢盆没的可往肚子里塞的。”

       或者:

   “啥时候上来啊?”

   “想我了就直说,别跟我玩这哩格楞儿。”

   “我想你?啊呸!不带这么做梦的。”

      再或者:

   “明天不走王八蛋。”

   “说吧你就,你做了好几天的王八蛋了。”

 

   喜欢待在于老太太边上,一是舒服没那么多事儿,二是她的皮肤和我一样糟糕,也就没了对比性。有一段时间我俩还互相鼓励搀扶着做面膜,没三天,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于老太太是典型的刀子嘴,是不是豆腐心那得看对谁。有时,我在房间里闷头整照片,她会大大咧咧地进来往我桌子上放一盘水果“恶狠狠”地说:赶紧吃,吃完出去转转去,别成天介闷在屋里。记得我第一次去她那儿,就是被她撵到大街上去了趟大昭寺,看了眼儿布达拉。到现在我还记得离开拉萨那天早上,她送了我一条白色的哈达,两块大饼和一袋泡菜。那是我就着纳木错吃的最香的一顿晚饭,是我得到的第一条哈达。

 

 

 


于老太太



   一个女人能在拉萨撑那么久,您能说她没点本事吗?于老太太那真叫是八面玲珑啥人都能对付。我挺喜欢她这性子的,该急就急一点不含糊,该软就软丝毫不脸红。对朋友从不掖着藏着,是怎么着就怎么着,省了彼此的很多麻烦。于老太太从不跟人矫情,实打实的像个秤砣,小罗曾评价于老太太为:没有感召力的资深美女。

 

 

 

于老太太

   

     每次来拉萨,于老太太都会留106给我,一是离厨房近,二是她知道我懒得爬楼。每次来于老太太这儿一切都是老样子,年过去了,客栈基本上没变过样儿,本来还劝她变变,后来发现那不变才是最深刻的印象,每每想到那个客栈就一个恒久的画面,就如同想起于老太太,旁边一定有辆二档起步的切诺基。

 


后记:

  •    于老太太的这家客栈是她同学买下来,老太太负责经营,八年里她一个人打理着这家客栈,所有的收入都捐给一家寺庙,只留下运营费,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不装修一下?她说:当初我同学买下这家客栈就是要布施给这家寺庙的孤儿院和养老院,客栈的东西还能用就用,别浪费。
  • 在此我想代表我以及跟着我进入这家客栈的所有朋友们,感谢于老太太的同学,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而温馨的“家”。也谢谢您挑选了这么一个绝世的老太太操持着这个“家”。
  • 谢谢看了我六年博客的朋友们!祝福你们——平安快乐!扎西德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惦念的酥油!
后一篇:情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