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宫面积很小,除了几根柱子,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
站在“宫殿”中央想笑又怕神灵劈我,忍住了。
四根柱子还算漂亮,只是垂下的哈达随风飘逸时显得有点“凋零”。

最后几节台阶爬的很累,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口水也是不成,索性坐在“宫殿”的角儿里,一起“破落”了。再仰头时,“宫殿”变得高大起来,暖色系的油彩和光搅合在一起调出了威严背后的柔软,只是水和嘴里的细沙混在一起感觉很不爽,一狠心把“历史的尘埃”咽了下去。

歇够了,站了起来,凭窗向外张望,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迎面扑来。我想古格王也会像我如此这般俯视自己的王国吧,只是他看的是国度我看的是山河。

我发现自己站在了历史的脚印上。

四周无人,做回国王:众生跟随我不要离开,我来度你们,帮你们脱离苦海奔向极乐世界。
扯着嗓子喊了三遍,该听到的已是听到。
在喊前我认真想过:喊几遍?转经三圈,磕头三下,那就是三遍了。喊完后,站在“宫殿”里对“古格神灵”说:我这是演戏呢,别当真啊!怪罪就没劲了啊!

说归说,我还是从包里掏出藏香,准备给“古格神灵”陪个不是。
墙上有类似佛龛的地方没有地方插香,出“宫殿”捡了几块小石头。

一边捡一边想,这石头是不是老的?应该有年头了吧?
石头捡多了,剩下的揣兜里了。
说句“跑偏”的话,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是藏传佛教徒,虽然左手戴着佛珠,嘴里念着经文,每天点着藏香。
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意味着“安全”。每个人都需要有安全感,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会使人极为的沮丧,当人有了十足的安全感后才能顺畅地活着。有些人的安全感来自身边的人,有的是来自自己的宠物,有些来自宗教信仰,有些来自强大的内心,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有效是最重要的。
我不习惯把自己的安全感寄托在脱离自身且变数太大的人或动物身上,而宗教对我来说又过于深奥,只好用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氛围,这也确实让我内心有了些许安慰。

我又回到了“宫殿”里,看到了另一扇门,这扇门和那扇门打开后所看的风景不同。
人的内心也该如此才好!多几扇门多一些视角也多了些疏散的通道。

我准备离开这座“雄伟的宫殿”,待久了意思不大。临出门前拍了张照片,也许下次再来时它真的变得“辉煌”了。

墙上的涂鸦也是种“人生心得”,可能比我当“国王”更实在吧。
并没有急于离开山顶城堡,“绕有兴趣”地看着墙壁上密密麻麻地“篆刻”,艰难地识别着这些走了形的“艺术”。没准再过千年,这些“感言”就成为后代研究我们的重要依据呢。

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任何一个人上到山顶,那就再转两圈儿。
一阵阵的大风把墙垛上的灰吹起,尘土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墙垛的高度在年年降低,大自然的破坏能力也不可小窥。
山顶的宫殿面积很大,只是大部分都坍塌了,因对古格建筑不甚了解,看着这些残垣断壁也想像不出原来该是个什么样子。

这个面积不小的遗迹,应该不会有屋顶,有点像广场也没准是大餐厅或大戏院,呵呵,当时犯懒没绕过去看看牌子上写的什么。如果写着:游客止步!我该如何是好啊。

古格分为三部分,底层是百姓们的住所,中间是寺庙,山顶是王宫。通往王宫的路是封闭型的密道,从外部是看不出来的,密道漆黑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有时必须弯下腰,看来古格王想坐轿子的可能性不大。从寺庙到王宫的台阶修的还算规整,但每个台阶高矮不一,如用一个频率很容易踩空。两次上来都把头磕的叮咣乱响,那是顾脚不顾头的结果。

遗址前面是开阔的谷地,背后是大面积的土林,使其成为一种难以攻克的堡垒。因厌恶战争,所以也就不去想象当年古格人民抵御强敌时的悲惨景象。
有时毁灭是一种再生,古格扑朔迷离的历史至今还被人们惦记,这就是“生”的另一种表象,残缺的历史记载会让这种“生”继续延续下去。

从这扇门进从这扇门出,用倒叙的方式看看来时的路。
如果你产生了混乱,那就从博文最后一张照片看起。

黑暗过后是新生!
不知何因,这段密道我走的很胆怯。

有时在拐弯儿处可以重见天日!
注意脚下别绊倒。
由于光线问题无法进行拍摄,密道的内部情况大致就这样了。

从这里开始算是真正进入王宫密道了,深吸一口气哈!
上去之前,仰望一下,喝口水,把头巾裹好。

在百姓民居到寺庙这段路上,最好沿着旅游通道走。我试着走过几次“旁门左道”不是无路可走,就是土质松软无处下脚。别学我,这样很危险。

这是我无路可走时看到的场景,再往前迈一步,就成“飞天”了。

缓步上行,不要着急,最好的休息方法是站稳后欣赏一下远景儿,举相机不是休息的好方法,屏住呼吸拍摄对心肺的刺激更大。

我特别喜欢回头望来时的路,透着一股子成就感。

沿途这样的洞穴特别多,就是不知道是干嘛的。
我观察了半天的结论是:带三个灶台的厨房!哈!

这个嘛,就是壁橱!
两室一厅一卫,还不得八十万一平米?

从民居出来,该是通往寺庙的路了......

遗址周围有很多建筑群,体力好的可以去周边转转。以前可以开车过去,现在全部靠步行。

回到起点——古格全貌!
后记:
- 参观古格是件体力活,最好空手上去,屁兜揣瓶水就够了;
- 如带相机,一定要注意别让灰尘进入镜头;(变焦时能听到细沙的摩擦声)
- 拍摄时不要依靠墙垛,你不知道哪座是危墙;
- 宁可站着休息也不要坐下;
- 能请导游还是好的,除了他所讲的以外,可以问些自己想问的问题;
- 历史和旅行并不是完全的密不可分,有时人要学会聆听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