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朋友问:你的博客好像只记录西藏,为什么不写写情感什么的?
另一朋友抢在我之前回答:你问她有情感可写吗?

昨天给我妹妹过生日,头天晚上接到妹妹短信:“江山美人,韩国烤肉.....6点见。”
按其发的地址去找那个“江山美人”,美人没找到,找到了个“爱江山”。
问:是“爱江山”吧?
答:哦,对,是“爱江山”,我说打114怎么没这个电话呢。
想起今年年初给我大伯母过80大寿,爸爸发来短信:“上海老人家...6点见。”
又是找半天,后来找到“上海人家”。
我妈妈特别爱吃“6000馆。”,有一次周末问她想去哪吃饭,妈妈说:3000馆吧。到现在我妈都没弄清是3000还是3000的倍数,也始终不知道“味多美”还是“味美多”。
我爱吃“锦绣年华”,约家人去那吃饭,“今天咱们去吃水木年华吧。”
这说明什么?我们家思维拓展能力超强。

给我妹妹过生日那晚。
妹妹说:“最近我发现自己老了好多。”
我说:“那我不就更完蛋了。”
妹妹说:“那到没觉得,可我怎么觉得你越来越像藏族人了呢?”
我说:“你没觉得我越来越像三毛了吗?”
我妈在边上急了:“像藏族人可以,但不许像三毛!”

“看给咱妈吓的。”
其实,我妈和我爸最怕我去西藏,这次去西藏就瞒了我妈一个人,天天貌似在北京给她老人家发短信自己有多忙,没空回家。可最后还是让她发现了,一个礼拜没理我,打电话给她,把我臭骂一顿。
“为什么就瞒我一个人,还发假信息骗我?XX同志,你真是辜负了妈妈的一片心!行了行了,你别解释,西藏比你妈亲!”啪,挂了!
我妈宁可我像藏族人,都不许我像三毛,可想而知,三毛在我妈心目中有多“恐怖”。

记得小时候,我妹爱看琼瑶,我爱看三毛,长大后,我俩的性格差距越来越大。
她喜欢居家过日子,养生之道一套一套的,而我却越跑越远,风餐露宿一趟一趟的。
她在普吉的海边吹着海风,喝着木瓜汁,做着massage!
而我却在大昭寺闻着桑烟,喝着速溶,给我妈发message!
她坐着飞机逛欧洲,我开着切诺基闯西藏。
她想最后拽住青春的尾巴,流行什么穿什么。
而我始终休闲的咣里咣当,让人弄不清我是干嘛的!
她看“三联周刊”,我看“国家地理”。
我喜欢提拉米苏,她喜欢日本料理。
她喜欢陪我妈逛公园和商场,我喜欢带我妈去游密云和怀柔。
她爱玩麻将,我爱去运动。
.......
她爱我,我爱她!

我总让父母牵肠挂肚,妹妹比我懂事很多。
如果今天我自己做饭了,我妈能开心一整天,如果我说长肉了,那我妈得乐一礼拜!
如果我说我不再去西藏了,那我妈天天像过年。
我知道,妈妈不喜欢我像三毛,是怕我不再回来.....
我保证,谁都不像,谁都不做,我只做妈妈的女儿。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给予的是关心,家人给予的是担心!关心和担心的分量是截然不同的。
回到博文最初的那个对话,关于情感的话题。
我对情感的认识是这样的:
如果情感故事性太强的话,是不正常的。情感平淡的无从写起才是最真实的。

这绝不是闭眼,这是沉思!

以上图片冯伟用我的Iphone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