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因咸鸭蛋和大饼错过了羊湖最美丽的光线,知道我这典故的人不少。
这次长记性了,没带吃的,只带着相机和瓶子去了羊湖。
满怀壮志,就此一搏了!
!!!!!可我又拍砸了!!!!!

我知道主观原因还在个人,但不先说说客观原因,心里不平衡。
客观原因之一:车里太热,加上吃完午饭出发,很快就昏昏欲睡,斗志在3个小时的颠簸中没了。
客观原因之二:局部地区刮龙卷风,室外温差大,怕自己感冒了再搁那!
客观原因之三:卓嘎告诉我路上能捡到玉石,只要停车我就低头找玉石来着。

主观原因嘛,懒!不务正业!
陆老师干脆叫我——“叶公”!
没事,乐意接受。

我确实“不务正业”来着
没错,我是撅着屁股捡玉石,猫着腰灌圣水来着;
没错,我捡的尽是石头,玉石都是卓嘎捡给我的。
没错,圣湖的水还没我家罗马湖的水清亮。
可总是兢兢业业多没劲啊!不务正业也是兴趣广泛的表现嘛!


以上两张黑白片儿是在车里摇下窗户拍的,还不错嘛!

沿路的拉萨河谷。
先说件乐事,再进入正话:
当我们的车到达冈巴拉垭口的时候,看见一群外国人在观景台拍片儿,观景台对面有两个外国女人没遮没拦地“唱山歌”,硕大的白屁股异常耀眼,不看都不成,看了更不成!
我说:您多走两步不成?至于憋成这样吗?
卓嘎说:这两个外国女人用她们白花花的屁股羞辱我们!
此话怎讲?
(省略点关键词儿啊,不然给和谐了。)去年,不是闹那个独什么立吗?那个谁不就镇压吗?喇嘛可以下点狠手啊那个反抗,可尼姑庵的尼姑们,一大帮女的,打的过谁啊?怎么办?
站好队,齐刷刷的把白花花的屁股露出来了.....
后面我就不讲了,明白老外竖中指的含义吧?差不多!

因我的“不务正业”才有了下面这个正事,说正事:
刚才不是说我去打圣水吗?费劲巴索的好不容易弄了一瓶,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忽然看到一双“绣花鞋”.....

嘿!这双鞋可漂亮啊,每只都绑着哈达。像是刻意一般,一前一后的摆放着。
看着这双精美的绣花鞋,脑子马上想到的是这双鞋的主人,一定个很美的女人吧?
可这么漂亮的鞋咋跑这来了?连忙把卓嘎叫来。

“我们应该是在水-葬场。”卓嘎看完后说:“那个经幡就是标志。”
听完卓嘎说这是水-葬台,浑身一个大激灵!刚才在脑子闪现的美丽女人突然成“鬼魂”了!
我咋溜达到这来了?有点害怕:
1,盛圣水的地方离鞋真TNND近;
2,天色将晚,冷风飕飕地....女人爱瞎想的老毛病犯了。
3,想象和现实差距太大,没任何思想准备;

但我很好奇,一好奇就不耻下问,问不到就回去搞搞“研究”啥的。
先说这鞋为什么出现在岸边吧:
藏族人相信生死轮回,为了顺利转世,死者在尘世决不能留下任何东西,肉体喂鹫,喂鱼,或火化,遗物要么扔掉,要么送给水-葬师。死者里里外外被处理的是干干净净!这双鞋,就是死者家属扔在这里的。
什么人才水-藏呢?以前也提到过,经济条件差请不起TZ师的,没有秃鹫出没的,伤亡的,孤寡的,传染病的,还有就是乞丐和幼童。丧葬仪式也很简单,用牛或亲属将尸体驮到湖边,要么肢解,要么裹上白布坠上石头扔进水里喂鱼。
TZ是喂神鹰,水-葬就是喂神鱼呗,所以藏族人是不吃鱼的,咱们还是入乡随俗的好,再者说了,吃人肉的鱼不觉得那个什么呀?

其实,水-葬是TZ的辅助藏俗。在很多藏南地区没有秃鹫,那里的人们只好采用水-藏。水-葬的仪式也很复杂的,不次于TZ。
有这么一个故事(因其是英文,里面的地名用谐音了):任布县(Renbu)塔日村(Tari)四面环山,交通极不发达,这里的人或牲畜死后都扔进雅鲁藏布江进行水-葬,当地老人说,在20年前,他们实行的也是TZ,因为TZ师偷偷地把自己死去的女儿背到了TZ台,得罪了秃鹫,从此秃鹫再也没来过(以前博文提到过,TZ师和他们的家属死后是不能马上进行TZ的,因为秃鹫牙根不会来。)
塔日村尼姑庵的尼姑们每年藏历4月15日,都要面朝TZ台,诵经,期盼秃鹫能回来。
这就是被迫使用水-葬的例子。像这种地区的水-葬就接近TZ的规模了。

这梯子是干嘛用的?没研究出来。

TZ最初是无意识的“弃尸荒野”,是比较“原始的TZ”,后来佛教传入西藏后,才开始了人为的“TZ”,无论是TZ还是水-葬主要还是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来决定的。


各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不同,丧葬习俗和丧葬文化也各不相同。
死亡,在藏族人心目中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那里的人们能够坦然地对待死亡,毫无悲观和恐惧。在整个丧葬仪式中看不到大哭大闹,摔盆砸碗,相反,为了帮助亡灵更好的投胎转世,在丧礼过程中严禁大声喧哗,非常的宁静平和。和我们内地的丧葬仪式相比更显得超凡脱俗。
不用问,我周围的人都怕死,一想到早晚要嗝屁,就愁的睡不着觉。有信仰和无信仰在面对死亡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有巨大差距的,所以,我想问问,现在信还来得及吗?呵呵。

我看够呛了。
今天和朋友聊到西藏的丧葬习俗,谈到TZ是最干净的葬礼。
朋友问:“你会采用吗?”
我愣住了,随后说:“不会!”再说了,汉人也没这资格啊。
我客观原因是不是太多了?哈哈。
反问:“你呢?”
朋友答:“我压根就不想死!”
我们所受教育略同.....


正事说完了。
通过这半天的经历,我给自己冠名“羊湖的叶公”。
也许,我和羊湖没眼缘。以后,不会专门跑去看羊湖了,最多是个路过。

再说圣水,顺利带回北京,原来设想是分装成几个小瓶儿,系上蝴蝶结送朋友,后来,水质太脏,怕常温下变质,直接扔冰箱里速冻了。


西藏是不分白天黑夜的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