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咖啡很久了....
朋友曾戏虐:你喝的咖啡磨能堆成山。这话让我有种铁杵磨成针的成就感!
早上的咖啡力量无穷大,好像大脑也成了瘾,一想到香浓的咖啡人就清醒了一半,爬起来跑到厨房煮一杯来喝,然后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查看邮箱或看新闻,脑子在咖啡的作用下完全清醒,OK,一天开始了,该干嘛干嘛去!
中午再度重演...晚上再温习一遍。
时间长了,长了本事,咖啡的作用完全在我的控制之下。
早上咖啡意味着清醒而在晚上咖啡从不耽误睡觉。
不可救药。
只有住院的那些天没碰过咖啡...不是不想喝,而是没机会喝。
给一个准备来看望我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带包速溶咖啡。
朋友很守信也很“大方”,带了4袋,我一手挂着吊瓶,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这四袋咖啡,杯子和热水还没找到,却让我妈找到了,妈妈一脸紧张和质疑的问:谁的咖啡?
我本能地“出卖”了朋友,妈妈放心了。
以为就此了断,没成想,回家第一件事情就冒着“生命危险”煮了杯来喝,庆幸的是我还活着,无可奈何地继续着咖啡的人生状态。

喝过很多牌子的咖啡,无一例外的属于“Strong”系列。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现磨现煮,大杯子,滚烫,加奶沫和黄糖!
卡布奇诺几乎不喝,动不动就给舔撇胡子让人受不了。当然——
在“艰苦”条件下,也没那么事儿妈,速溶也照喝!尤其是西藏,80袋速溶全喝光!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咖啡是在西藏的路上,喝着滚烫的速溶听着许巍的蓝莲花,脸上扑着绿色的海藻面膜,窝在沙发里,两腿翘在茶几上,透过大窗看卡瓦博格....真TMD幸福透了!
忽听楼下有人喊我名字,探头张望,嘿嘿,吓倒仨!
味道是回忆最好的辅助,味道可以让你想起一段生活,所以,每当我喝速溶的时候,都能想起这段情景,然后是只有自己明白的一笑.....

其实,我喝咖啡没啥品味。
不能坐在茶具前喝那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一杯茶,也不能接受和拳头般大小的一杯咖啡!
杯子要大!大到够我“饮”,否则可以很有骨气的宁可不喝。
用烟来形容的话就是点8和点5的区别。
Starbucks的咖啡味道并不好,可杯子却比任何咖啡馆的都大。
在美国,喝的最牛的一杯咖啡居然和我小臂一般高,往车里一放,像个小高射炮!
在西藏,喝的最有创意的咖啡是用矿泉水装的,被开水烫成八道湾的瓶子跟了我一路,回到北京,洗车的小伙子差点给我扔了,我像抢宝贝似的夺了回来,小伙子极为不解的说:姐,这瓶子卖不了钱了。
对!它无价!
看来我始终没步入过正轨,偏离了咖啡文化和茶道精髓,可我从不在乎!

这杯子太小,幸亏是免费的,多跑两趟腿儿罢了。
因咖啡伤身,总听旁人唠叨,我很烦!能唠叨我的人是不喝咖啡的。
有些朋友根本不喜欢喝咖啡,却也坐在咖啡馆里,那拳头大小的一杯咖啡真能喝上一天,我嘲笑
他们自找苦吃,他们驳斥我是苦水里长大的苦孩子!我喜欢“苦中作乐,咋着?”
好茶艺的朋友拉拢我,我半秒一杯的速度让他们应接不暇,彼此受罪,最终放弃。
好咖啡的接着好!喜茗茶的继续喜!如彼此遇到,除了飘香混杂外,不妨碍各自好恶。
人要有容纳百川的心态,宽容与接纳都是被撑大的。

咖啡的人生是浓烈的,清茶的人生是淡然的,喜油画和喜水墨都是个人的态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只是个活法!
周立波如再说那话,您手里是端的咖啡还是茶,别心疼别客气,泼他脸上!
(图片说明:搜罗了所有喝咖啡时的图片,分别来自丽江,阳朔,烟湖国际俱乐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