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爱巷潘宅:富潘还是贵潘的后裔?

(2012-05-21 16:07:06)
标签:

苏州

建筑

记忆

历史

文化

疑问

杂谈

五爱巷,东起吴趋坊,西至周王庙弄,《宋平江城坊考》中名为王枢密巷,后误传五枢密巷,文革时改为今名。“枢密”是宋代武官的职位,应得名于曾居于此地的王姓枢密使。

五爱巷36号,苏州《金阊区志》中记载为潘宅,为坐北朝南两落清代建筑,砖墙开嵌石库门形式,内有轿厅、大厅、花厅、内厅、女厅等,中路轿厅的整体架构尚存,面阔三间,内部已被住户使用砖块分隔划分成多个区域。立面全貌无法辨识,北檐有一完整船篷形廊轩。轿厅北部已完全隔断,中路建筑须从东部备弄进去。二进天井为六角碎石铺地,屋檐瓦当及滴水为寿字纹,三间开阔的楼厅(大厅)下层梁架大多无法辨识,内部均被住户分隔装修而遮蔽。楼厅所有长窗均已失踪。中部明间坊额被遮挡,下部连同东次间已被住户使用不锈钢栅栏做成防盗罩。立柱间居民自行制作了晾衣架。楼厅上部半窗部分改成了塑钢窗。三进有砖雕门楼一座,上坊主体以上已毁,该门楼在《金阊区志》中被命名为“梅兰竹菊”。门楼上坊东西端垂花柱带有石榴花饰及葵式纹挂落。饰有竹、菊、寿桃、蝙蝠、兰、梅。但仅中部和东部各残留一段。字牌全毁,东西兜肚有透雕,东为残缺的“青梅竹马”;西为“松鹤延年”。下方中部有一方完好的透雕包袱锦“多子多寿”图。门楼勒脚扇堂等尚在,但底部封闭。青石板天井已高低不平,齐门楼有一居民搭建的平房,当作厨房。四进为一单面坡三合天井小院,以中轴楼厅两侧厢房分布。正厅楼上连同东厢有嵌寿万字栏,半窗均为凌角花饰,未施油漆;正厅上为六面半窗。但栏杆同上部半窗的木色及风格迥异,疑上部的半窗为民国或更后时期维修换装。西厢原筑全毁,现为砖瓦砌就。中部及东厢有挂落,花饰带有西洋风格。四进亦有砖雕门楼,其风格异于前者。门楼上坊已毁,残存一民国风格装饰门券,东西兜肚残缺,东部残破仅能认出以人物为主题,西部疑为“天官赐福”。上坊为西式纹饰,下坊有一浮雕包袱锦,卷草戗边,内有花饰,中部为一圆体寿字。门楼已封闭,东侧被搭建平房遮蔽。最后一进同样是一座两层小楼,破损严重。窗户已在后世修缮时更换,栏杆已无,原处住户使用木板固定封闭,挂落仅有部分花饰依稀可辨。

苏州潘家是大家族,分“贵” “富”两支,“贵潘”由清高官潘世恩、潘祖荫为代表,诗礼传家;“富潘”清代潘颖昌为代表,商贾世家。在苏州城里,留存诸多的潘宅,均为此两潘的子孙所遗。但五爱巷的潘宅内,到底居住是谁哪一位,并没有记载。按理说,作为一个拥有轿厅的大宅院,宅主是有社会地位、有雄厚财力的人,起码应拥有一个三开间宽的门厅。但目前的潘宅大门已为石库门,而石库门宽度是无法通行轿辇的。说明此宅是在晚清或民国时改建成了当时流行的石库门。里面的楼梯及房门也明显带有民国风格。而改建之人就是应该购买潘宅的人。那么是谁呢?仔细观察,此宅院墙上,留有“平阳衍庆堂界”石碑。查资料得知,在浙江温州平阳县就有衍庆堂,系陈氏一族。据36号的老住户告知,隔壁38号的一片宅子曾是陈氏宗祠的财产。38号的大门与36号齐平,从整体来看,36号占据中部和东部,38号则仅为西端一落。一般来说,大户人家的宅院两侧,均会有封火墙和备弄,主要就是要与邻居隔开,以利防火。而且考虑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大户人家宅院的进深都有控制,只会在横向发展,备弄就作为这若干落院落的纽带而存在。38号和36号间,并无高大的封火墙发现,两户亦无明显的区分。针对此线索,以及3638号门墙连成一片的情况,很有可能36号潘宅在主人移居后,被陈氏宗祠所收购,遂将3836号连通,改砌了门墙,并在新门墙角置以界碑。是不是这样,有待进一步考证。

苏州古建筑的真正内涵,要去细心的寻找,绕过墙角去寻找隔壁人家的故事,那才是古老的苏州,永恒的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消防水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