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檐翘角

(2012-04-28 17:12:45)
标签:

苏州

建筑

文化

历史

情感

杂谈

    漫步在姑苏街头,人们时常会被苏州传统建筑顶部的屋角上,那种轻盈灵动、形如大鸟展翼的飞檐所吸引,昂首角兴叹。这种飞檐有多少传说、几许来历?苏州人可能一时说不清,但他们将其称作“飞檐翘角”时,总是眉飞色舞,只因它那向上高高翘起的角——有一种轻松腾飞的心情。

也许是受江南温润气候的浸染,千百年来,苏州一直以精巧温婉的形象呈现于世。在建筑上,苏式宅院更是有着“于细微处见精深”的风采,其精致灵动之处,一向为世人所叹服。那屋角上的飞檐,就是苏式建筑中一道别致撩人的风景。虽然这飞檐翘角,在我国东西南北的传统建筑都有存在。但苏州飞檐的与众不同之处,似乎要在轻巧灵动,简洁淡雅上落笔,与北方的雄浑厚重浓彩、闽粤的高挑怪异多彩的飞檐相比,更显示出江南的特质。

苏州的飞檐,主要出现在大户人家的亭台楼阁、殿堂轩以及宗祠庙宇等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尤其是像庑殿顶、歇山顶建筑的四角,更会出现多姿的飞檐翘角。宅院的屋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平的或近乎于平的,称为平顶;另一类是做成铺瓦的斜面,筑成了中部略高的弧面,能向两面排水,称为坡顶。后者作为传统的屋顶,是苏式建筑外形的最显著的标志。苏州宅院的堂前屋后,一般均有出檐。譬如苏宅中的庑廊,兼有美观和实用的功能,其内侧与住宅房间门窗相通,外侧则由阶沿高差来界定房舍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其屋面的出檐一旦构筑有飞檐,就会构成抛物线状反翘,伸向空中,既有益于采光通风,雨天檐水又会沿抛物线而出,就不易使檐下的木构件受影响。与飞檐相呼应的,往往还有丰富细腻的屋脊、精致古朴的雕塑、惟妙惟肖的走兽,它们和飞檐翘角的柔美曲线一起,使苏式的屋顶,成为传统建筑中最有文化特色的构筑。

人们描绘苏州宅院的特点,说的最多就是“粉墙黛瓦”四个字,说明这小小的黛瓦,已成了苏式宅院的象征。是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若不是苏州屋面特有的乌鳞细瓦,如何显得出这绵密细腻的夜雨诗意?而那诗韵十足的飞檐,就是屋宇上不可多得的点睛之笔。这种的飞檐,其势遒劲流畅,借用了一个飞字,尽显出“檐”的灵动之美。可谓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檐与白云相亲、与鸟儿相戏;与天地自然相合、与岁月时光相伴。大屋飞檐下,那种恬淡闲逸的生活,挑起了多少人无限的向往?

苏式宅院不仅只是一种建筑,同时还是一个文化载体,它强调了文化的厚重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了传统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结合。苏州人、特别是旧时那些有些成就的苏州人,他们在渴望改善自己居住环境的同时,更渴望给家庭赋予一点更理想化的东西。他们通过飞檐这种特殊的构造,在扩大采光、有利排水的同时,增添了建筑物一种向上的升腾感,仿佛是有一种无形的气,在将屋檐向上托举,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民族气势。这种凝固的艺术,一旦形成至少会存在几百年,它不但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审美感官,更能营造在特定居住形态下的一种文化情结。苏州是个有很深传统文化情结的城市,那守望在古城中,飞檐翘角亭台式公交车站,就是这种情结的一个缩影。

苏州的飞檐翘角,守望的是一种儒雅、超越、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儿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