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近古时期戏曲音乐的发展

(2014-09-17 12:47:01)
分类: 考研音乐

请论述中国近古时期戏曲音乐的发展

 

自宋代开始,我国音乐发展的中心从宫廷转向城市,宫廷歌舞逐渐被戏曲取代。产生了发展城市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市民音乐称为音乐发展的主要潮流。宋元是我国戏曲音乐确立和发展的时期,先有北方杂剧。南宋时期,杂剧已经超过了歌舞艺术,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的一位杂剧作家,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有60余种,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后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在杂剧的影响下,在南方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南戏。它是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后又吸收了词调、诸宫调、大曲、杂剧等艺术形式的因素,称为南宋时期影响较大的一种戏曲形式,并在元末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曲目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等。

 

到了明代,各个地方剧种兴起。昆山腔原是昆山地区的一种土戏,经过魏良辅精心改良,创造了被称为“水墨调”的清丽委婉的唱腔,使其脱颖而出,风靡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目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此剧奠定了昆山腔的地位。

 

明末清初,过于文雅和雕琢的昆曲趋于衰落,为众多地方戏曲兴起提供机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梆子腔”和“皮黄腔”。梆子腔又称西秦腔,是一种源于陕西、山西、甘肃一带的古老剧种,后来发展成众多的地方梆子剧种。音乐风格粗犷有力,文辞通俗易懂,很受北方各地群众的欢迎。

 

18世纪末四大徽班艺人进京演出,最终促成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的诞生,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京剧的艺术特点:在唱腔上以西皮、二黄为主,并吸收昆曲的曲牌和一些民间地方声腔的音乐;在伴奏上组成以京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乐队,并吸收了梆子戏的锣鼓音乐;在语言上,唱词和道白不追求词藻典故,文字通俗易懂,能为普通民众所接收;在表演方面,既吸收了昆曲有规律、有层次的优美动作,又吸收了梆子戏的歌舞演技。是聚众家戏曲之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