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我喜欢这个名字,于是在云南游的路线上舍弃了南线的西双版纳,而选择了北线的香格里拉。

既然这个名字来源于藏语,自然香格里拉也是个藏族自治县,我想是因为这里靠近西藏的缘故吧。

从丽江出发,整整8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从白天到晚上都在旅游巴士上度过,但并不无聊,因为一路全是美不胜收的风景。或许,只有在高原,才会看到那么低的云,仿佛触手可及一般。这里不再是丽江纳西族的地盘,逐渐看见藏民的房屋和牦牛。车行驶在公路上,从窗外望去,近处的青稞田,零零散散的藏民房屋,几头休憩的牦牛,再远一些是湿地和沼泽,然后更远的地方就是连绵的雪山。在城市里长大的我,在这里,竟然第一次见到了彩虹。我们途经了藏民心中的两座圣山,梅里雪山和哈巴雪山。梅里雪山有着云南最高峰,海拔674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哈巴雪山则是玉龙雪山的“兄弟”,金沙江从两座雪山中穿过,便有了虎跳峡。


到达目的地时太阳已经落下,我们住到了藏民家里,热情的藏民用哈达、青稞酒、烤羊肉招待了我们。晚上和藏民们一起跳着藏族的舞蹈,完全的乐在其中。

当然,在藏民家里,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藏族的传统的习俗。进门时藏民会为游客献上哈达还有一杯青稞酒,不论游客是否能喝酒,这杯青稞酒是必须要喝,不然则是对热情好客的主任的不尊重。我留意到了屋外的一些用木头搭起来的架子,问过以后才知道那是藏民用来晒青稞的。据说美国曾经用间谍卫星拍摄到了这些青稞架,还以为中国在西南这边偷偷建起了许多导弹发射架。藏民的房屋上面通常都插着旗子,我先还以为那只是用来装饰的,后来才知道这和家庭中出家的僧人有关。藏民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家里有人出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插上旗子也是为了显示这种荣耀。几乎我看到的每个藏民房屋上都插上了旗子,这足以证明藏传佛教在藏族人心目中有多么神圣的地位。其实不仅只有旗子,在每个藏民家中,都能看到供佛的设施,出处彰显着佛的崇高地位。

休整了一晚,第二天,我们第二天一早,就启程来到了云南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噶丹松赞林寺,去朝拜一下藏民们心中的神。印象中的僧人都是一个样,带着高高的黄色的帽子,穿着暗红色的僧服,双手合十,一副很虔诚的样子。不过,我们在路上看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情景。两个和尚骑着一辆摩托车,他们穿着皮鞋,后面的和尚还在用手机打着电话。一群很时髦的僧人啊!

从中甸县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年代不像布达拉宫那样的久远,清朝年间所建,不过300多年的历史。

我们没有像藏民那样“五体投地”的拜佛,只是想来看看藏传佛教的寺庙和中原的寺庙到底有什么不同。主殿的大厅里,摆着很多的坐垫,那些都是给在这里修行的喇嘛们念经用的,只不过,我们没有见识到众多的喇嘛们一起念经的宏大场面,但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喇嘛忙着自己的事。顺着路线走,我们像乡下人进城一样的四处张望,天花板上有很多壁画,牛鬼蛇神的,只是,我们看不懂其中的意义。我们还见到了几个做工精致的小塔,如模型一般大。可不能小看这些塔,那里面全是高僧的骨灰。藏族习俗里面,塔葬是最高境界,只有修炼得道的高僧有才资格享受这样的身后待遇。

最后,我们怀着最为虔诚的心态拜见了这里的活佛。活佛盘坐在一个房间里,所有拜见活佛的游客都要双手合十低着头慢慢走进去,活佛用一根枝叶蘸点水然后洒在游客头上,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仪式完毕,游客才能慢慢退出房间。这就好像是跟自己开光一样,回去之后,我整整坚持了一个星期没有洗头。

于是,带着活佛的保佑,我们离开了天堂一般的香港里拉,奔向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虽然没到过我一直神往的西藏,但也算在香格里拉体味到了纯粹的藏族风情和美景。香格里拉,我在这里的时候,蒙在你脸上的那层神秘面纱真的揭开了吗?还是,你永远都保有着如同那些雪山一样的神秘,谁也无法揭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