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鲁迅
(2023-05-15 14:22:29)喜欢读鲁迅
彭广军
毛主席博览群书,喜爱的书很多,其中就有鲁迅的著作,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倡“读点鲁迅”。
1971年11月20日,主席在与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党政领导谈话时强调:“鲁迅的书不大好懂,要读四五次,今年读一遍,明年读一遍,读几年懂得了。——我们党内不提倡读鲁迅的书不好。” 1975年底,主席又说:“我建议一二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
鲁迅出生于1881年,主席出生于1893年,两人年纪相差一轮,但主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关注并喜欢鲁迅著作。主席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而鲁迅早期的一些白话小说和杂文便发表于该杂志。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主席在首次去北京期间,曾慕名去八道湾鲁迅住处拜访,可那天鲁迅不在家,只见到了周作人。晚年谈到此事,主席还引为憾事:“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见过鲁迅。”
1920年,主席在长沙开了家文化书社,亲自选定《呐喊》等鲁迅作品进店销售。1932年底,冯雪峰从上海到苏区瑞金,“鲁迅”成了主席与之经常交谈的话题。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前,还请冯雪峰将自己编校的瞿秋白文学译文集《海上述林》上卷,转送在陕北的主席。随此书一并送到的还有鲁迅亲自开列书单让人选购的一批书,其中就有《呐喊》、《彷徨》。
初到延安,主席得知一所中学图书馆有不少鲁迅的著作,便经常让人借回来阅读。
1937年10月,在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主席发表了演讲《论鲁迅》,引用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以及鲁迅写给萧军的一封“痛斥变节者”的信等内容。其中后者发表于1936年11月15日《作家》月刊,尚未收进鲁迅文集。此后,主席在自己演说、著述中常常广泛引用鲁迅相关作品。
1938年1月12日,主席在写给艾思奇的信中说:“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心疼的感觉溢于言表,想必爱书的人都会有同感。然而主席并不知道,当时《鲁迅全集》尚未编辑出版。
第一版《鲁迅全集》于1938年8月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出版,共20卷。还特印了200套编号发行并注明非卖品的“纪念本”,赠延安两套,主席得到其中的第五十八号。此书被他当成了案头必读书,1946年新华社发表的一幅主席在延安工作照,办公桌上便放着这套《鲁迅全集》中的3本。
这套《鲁迅全集》让主席爱不释手,从延安完整无缺地带过黄河,带到西柏坡、香山,带进了中南海。1949年底主席访苏期间,也带去了许多鲁迅著作,经常废寝忘食地阅读,他跟催促吃饭的工作人员说:“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了睡觉。”
1976年主席逝世前夕,床头上依然放着一本厚厚的《鲁迅选集》。这本书是女儿李敏阅读后还回来的,主席在书里作了许多批注。
主席阅读和保存着三个版本的《鲁迅全集》,第一种就是在延安窑洞阅读的那套。此书主席做了许多批注,书里印错、错字漏字都作了更正。第二种是1956年到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带注释的10卷本《鲁迅全集》。第三种是1972年有关部门根据10卷本《鲁迅全集》排印的大字线装本,主席也在此套书中做了许多阅读记号,其中一册封面上还写有“1975 ·8再阅”字样。
主席“读点鲁迅”的号召并未过时,至今仍有极强现实意义,鲁迅著作应该成为国人的必读书。人读书或许各有偏好,书对人的影响虽然潜移默化但也是显著的。
鲁迅先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利用得到足够重视,因而我很不理解把鲁迅著作移出中小学教材的用意,为什么会有人容不下先生深刻伟大的思想呢?喜爱鲁迅著作并能认真去读的人,他可以有恨,可以有怒,但大抵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人,至少很难成为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