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妖

(2023-03-22 15:57:04)

  

彭广军

乍暖还寒时节,花儿接力竞放,梅花刚谢幕,杜鹃近苏醒,桃花含苞,迎春则跃跃欲试,樱花正恰到好处地烂漫起来。

南京城颇多赏樱佳处:玄武湖、鸡鸣寺、中山陵、幕府滨江、林大校园等。其中鸡鸣寺樱花规模不是最大,也不见得开得最茂盛,但成名早,名气也就大了很多。

我对百花感觉相同,如硬要选出最喜爱的,一定是选梅花和杜鹃。喜欢梅花坚贞清雅,更喜爱杜鹃的热烈及草根脾性。对杜鹃更亲切,因为她犹同我的“发小”。童年时代的故乡,杜鹃开满山川,大红的那种,一夜醒来仿佛谁在漫山遍野中点了一把清凉的“火焰”,不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就是“杜鹃”,只会称作“映山红”。

我对樱花的感情流于普通,因为它成为“新宠”时间并不长,之于我并无情铺垫,且还一度被误传为是从国外引进的,这当然是以讹传讹。其实樱花很土著,它原生于我国喜马拉雅山麓,早在汉朝的皇宫及大户人家就开始培植驯化栽种了,至唐朝时期,则被倭人引种至日本,反倒是在他乡栽种更为普及,成了气候,以致使得一些人觉得樱花是舶来品。

前几天不合时令的温暖像是给樱花注入了催生剂,使得鸡鸣寺路夹道的樱花扑面而来,花儿纷繁如大海,荡漾着一泓春水。接下来又快速降温了,但见花儿在风中飘零,其模样甚是教人怜惜,然而花讯依旧。

往来于鸡鸣寺路,似乎也已被樱花熏陶得有些不能自已,但看塞道的“花痴”还是有些不理解。真是奇怪了,樱花树下人们似乎格外兴奋,似乎心里头有满满的荷尔蒙,仿佛是在赴一个粉色的约会。

跟外地朋友微聊,说樱花盛开了,你来玩吧。其实这是假客气,因为现在哪个城还没有几棵樱花?

他问:你说的是鸡鸣寺吗?那儿有穿和服的女人在作妖呢!

啊?赶紧查找,在自媒体平台真已上了热搜,但见一个女人站在两张叠起板凳上,脑袋抵近花枝,乍看还以为是上吊呢,可说是穿和服的女子在拍照。

毫无意外的是,骂声一片。

没有理由不挨骂,这是在被侵华日寇杀害了30多万人的土地上,且鸡鸣寺台城一带还是守军与日寇搏杀的旧战场,这儿土地浸染了先烈的献血,这儿的一花一草都对侵略者的残暴充满仇恨。这种地方,岂能允许小丑一般的“照相”忸怩作态?看到视频那一刻,我就希望,该有人去一脚踹翻小丑垫脚的板凳,尽管那板凳是无辜的。

南京人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忘记八十多年前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灭绝人性的暴行,绝对不会允许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死灰复燃,但是近年来也出现过身穿日寇军服、腰悬鬼子军刀站在抗战碉堡遗址前照相,寺庙偷偷供奉大屠杀日酋牌位,穿着和招摇过市的丑行。发现后无一例外地简要受到谴责和惩罚,但是亲日媚日分子好像怎么也铲不干净,或者像丑陋老鼠一般蛰伏在阴暗角落,遇有时机就蠢蠢欲动。

是教育不得法吗?是谴责不够吗,是惩处不严吗,是打击不力吗?也许都是。为什么这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恶行总是禁而不绝?这实在是需要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拿出具体行动的时候了。

我以为惩处不力是主要原因,犯了事找个莫名其妙借口或者装装傻,就可以和风细雨一带而过,太过鸡毛蒜皮,太缺乏严肃性,对别有用心者必须严惩;景区景点宣传力度不够,应该在醒目处标注不得出现的行为名录,就像公园门口悬挂“犬类不得入内”的牌子一样,让人一看就懂,违反必罚;赋予游人更直接更有效果的制止手段,鼓励理直气壮谴责、举报行为,对肇事者甚至可以直接出手予以惩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