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中的“一枝黄花”
(2022-12-11 16:17:58)热播电视剧中的“一枝黄花”
彭广军
当下热播电视剧《虎胆魏城》口碑不错,据说已经创下近期收视率的天花板。我对这个没甚概念,对“天花板”也不太以为然,比如说男足某年打进了世界杯就是它水平“天花板”的话,不但不能令人尊敬,反而会被嗤之以鼻,因为屎壳郎的天花板怎么也超不出那一沱秽物。
我也觉得《虎胆魏城》还不错,至少我喜欢,而且是一集不落地等着看。这跟我喜爱此类题材有关,因为是凡“打仗”的,只要拍得还算过得去,我都喜欢。该剧还没看完,表扬自然谈不上,今天想说的则是其中穿帮镜头。
这穿帮说明显也太明显点,如剧情至打鬼子巡逻艇的那一集,剧中场景已经出现好多回“一枝黄花”,但见一丛一簇的植物黄灿灿的非常惹眼。若干“萧寒”带人英勇无畏往鬼子巡逻艇冲锋的镜头,都是从连成片的“一枝黄花”丛中冲出来的,这就有些扫兴了。
所谓一枝黄花,又名黄莺、麒麟草。因“霸道”的生长习性,又被称为“霸王花”,现已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是人人喊打的外来生有害生物。我一见到它们就有拔除的冲动,所以经常满手青绿,虽然难免蚍蜉撼树。
“一枝黄花”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加拿大引进,由于色泽金黄艳丽,很快成了上海滩花店做插花的配花,不过只在花圃里种植。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逸出”,就像打开魔盒而开启了蔓延模式。近些年势头更是疯狂,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山坡抑或洼地,乃至房前屋后都有其身影。因根系发达、花籽能随风扩散,一株成年花到次年可发出20多万棵苗子,几乎是今年一枝来年一片黄。它生长特性就是野蛮掠夺,所过之处,阳光、水分、养分皆一律强抢过来,以致周边寸草不生,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杀手。
知道了这段历史,对上世纪四十年抗战时期的战场上竟然出现了连片“一枝黄花”的镜头还能无动于衷吗?这本该是八十年后才可能出现的场景呀?
这些年“穿越”成风,但这种“无意”穿越大概不属于“有意”范畴,其深层原因则是无知和不严肃,当然主要还是“态度”问题,即对作品、对观众的态度不端正,说白了就是将观众不当观众。
观众真是傻子吗?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老辈讲过的故事。说从前有人请戏班子到家里唱大戏,主家连续三天都点了同一出,班主意识到不对劲,就虚心求教。原来戏里的“讨饭婆”手上戴了个金戒子。这么小的细节,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但发现且仔细推敲了,就会知道根本不符合角色的身份。最绝的是主家发现了也不说破,让演戏的自己去体会。有此遭遇,想必此后这个戏班子再也不敢大意了。
被观众称道的所谓好的影视剧,肯定不是平白无故的,支撑其“好”的因素有很多,细节应该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十分关键的。只有每个细节都“真”了,整个作品才能“真”。若细节都是假的,就像用泥巴捏成一个人,即便惟妙惟肖,它依然是假人。所以说,剧中角色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说话就该像那时候人说的话,吃饭就该像那个时代的人在吃饭,穿的应该是当时的衣,走的必须是符合时代特征的路……这应是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的基本要求,舍此而外,则是强词夺理,自然要被告诟病。
细节来源于生活,所以早先唱戏拍电影,演职员都要“体验生活”,不知现在还有不有簇要求?然而结果早已“剧透”,很多东西根本就是编创人员在凭空想象,随意杜撰,任意发挥,当然属于“客里空”。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花花草草的小细节吗,较啥真,而且人又不是全知全能的,谁会懂得那许多?
若如此,你拍它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