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历史失忆
(2022-06-29 18:55:10)别让历史失忆
彭广军
俄乌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温习一番相关地名了。曾经在苏联二战电影中知道的一个个地名,仿佛又动感十足地铺陈在眼前。只是那时候抵抗法西斯,现在却是兄弟间打得鼻青脸肿。
我喜欢苏联老电影,因为从中能看见史诗般的英雄气概。可不知何时苏联电影少了,代之而来的是好莱坞大片装出来的豪迈、小日本腻腻歪歪不知所云、上个茅厕都得唱歌的印度电影。只是这些电影看也就看了,并未留下太多记忆。
由此想起了一桩往事:前些年国内院线准备上映电影《斯大林格勒》,片方为了宣传预热,就在24个城市的数万人中进行了一场问卷调查,问题很简单:“知道斯大林格勒吗?”结果是34%的人回答说“不知道”,而且还有人问:斯大林格勒是谁?
这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了。
为此当地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得知该市现行新课标高中历史必须课本中已经没有了关于二战的知识,且整个二战阶段的“战争与和平”都被挪进了高中历史选修课本;二战“内容”在初三历史课程里也只用一堂课来讲解。
为何要淡化“二战”内容?老师也比较无奈,说在必须课中淡化战争的内容,增加政治经济方面的历史是“大势所趋。”主要是受到高考“指挥棒”影响。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如果我们仅以一部电影,一门中学历史课程来看待这事儿,似乎是件小事情,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还真得往深里思量思量。
苦难是民族的不幸,忘记苦难是民族大不幸。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罢,对历史的态度其实就是对现实和将来的态度。有意无意遗忘历史,或根据需要选择性“记住”历史,都是对历史的粉饰和打扮。
日本人是善于“忘记”历史的,因为它的历史很不光彩,所以常常选择性忘记历史。现行国际秩序基本源于二战胜利的成果,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是典型代表。但日本人似乎一直对现行国际秩序七个不平八个不忿,要么鼓噪安理会改革,要么急火攻心要“入常”,我总以为它在搞笑。的确,安理会的存在就是对日本等侵略成性国家的堤防,就好比人深受盗窃抢劫团伙困扰,大家商议成立个组织防范之,结果盗贼强盗也非得挖空心思往里拱,这是要为其监守自盗做准备吗?
现在日本右翼趁着与美国狼狈为奸之际,不停地上窜下跳,目的无非是要推翻二战胜利成果,为其“军国主义”迷梦扫清障碍,因为不如此,日本人头上就永远悬着一柄历史的“正义之剑”。日本人心虚呀,因为它在二战时期对东南亚国家人民作孽太多,欠中国人民的血债更是罄竹难书。
上溯至明中叶以来的几百年,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令堂堂中华颜面尽失,尊严大损。辽阔的中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割裂、分离,几乎每个事件都离不开日本人的魅影。时间移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人处心积虑在中国东偷西摸,明抢暗盗,无所不用其极。先是小打小闹试探,继而撕下脸皮赤膊上阵,后来干脆面目狰狞大打出手,终于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日本人巴不得世人对这些历史统统失忆,最好统一口径为“大东亚共荣”,可受尽苦难的人有什么理由忘记或淡化那段历史?难道我们可以让几百年来抗倭抗日英烈的鲜血白流?若不幸有朝一日小日本再次举起屠刀的时候,让人们成为待宰羔羊吗?
如此说绝非个人情绪所致,而是历史昭示的事实。在亡我之心不死的强敌环视之下,二战历史知识居然可以被“选修”,一个从战争浴血而生的民族,居然有那么多人对在二战有着重要地标意义的斯大林格勒不知何物,我以为这不是单纯的知识结构问题,而是对历史的良心问题。
有意无意引导人们遗忘苦难历史,遗忘先烈不屈抗争历史,不管有意无意,均将贻害无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