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见闻
(2022-04-05 15:10:52)珍珠港见闻
彭广军
那回去夏威夷(瓦胡岛)正值8月,应该算是北半球最热的季节,好在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太平洋的风儿吹散了暑热。与朋友按预订行程去参观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的时候,天气比较舒适宜人。
汽车一直接能开到纪念馆大门口停车场。甫下车,尽管体感温度不是很高,可明显觉得阳光很晒,通透且没遮挡地晒。
纪念馆标志性雕塑是等比例的两枚炸弹模型,说不上型号,但这是我平生见过最大的家伙了。它们直挺挺指向蓝天,是瞄着当年的敌人吗?大门正对面,赫然耸立一只巨大铁锚,貌似实物,据说真是从沉没军舰打捞上来的呢。有它在,展馆立刻显得肃然厚重起来。
走进纪念馆,门厅大理石地面镶嵌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边清晰标注着1940年代日本人心理上的势力范围或曰企图纳入领土的地方:太平洋一大半、东南亚、远东大片土地皆划归到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之内,其野心令人不寒而栗,尤其是祖国曾经被日寇蹂躏了十四年的我们,更是有着切肤之痛。
工作人员在讲述70多年前的那场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格局的战争,我听不懂,但看她神情凝重,觉得美国人也不全是没心没肺。
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说是为了抢夺战略资源,这个没有分歧,不过对野心膨胀的日本而言,恐怕还别有想法。
1899年,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火奴鲁鲁(夏威夷群岛)实行殖民,距珍珠港战争爆发的1941年也就四十来年。日本人也许在想“和尚能摸我也能摸”呀,于是要抢过来。如果真抢到手,太平洋岂不成了日本人的内海?
目前夏威夷群岛是美国一个州,人口一百多万,土著极少,多为日裔、韩裔及美国本土移民。华裔也有,但不多。
在岛上看见过一张宣传画:插着星条旗的美国军舰旁拥围着细如蝼蚁的小木船,众多穿草裙的原居民在载歌载舞,作“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欢欣鼓舞状。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夏威夷群岛已经充分美国化,足见美国人的治理手腕还是有一套的。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日美间还有许多生意往来,做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贸易,日本再拿着这些物资侵略他国。大概美国人觉得买卖是买卖,战争还隔着个太平洋呢,于是态度绥靖。是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军舰飞机猛扑夏威夷时,美国大兵还在娱乐或睡觉,瞬间被炸得晕头转向,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全灭。
亚利桑那舰是美太平洋舰队较大的一艘,在战斗中弹药库被击中,1177名舰员全部阵亡。馆里有专门展厅展陈该舰图片及实物,如炸弹碎片、救护人员的血衣、军舰的部件等,让人震撼。
亚利桑那舰1177名官兵生前列队照片比较清晰,介绍说其中有33人是父子或兄弟关系,着实令人唏嘘。据说此后美国海军就有了“亲属不同船”的不成文规定。
不知道这规定是否仍在执行,只是现在美国人满世界张牙舞爪,早已不是当年受害者的模样了,但亦应痛定思痛,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不要把当年的痛苦强加于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学问太深,美国人似乎领悟不了,或者假装不能领悟。
展馆还突出展陈了密苏里号军舰的史料,此舰可算是二战结束的物证之一吧,因为日本代表正是在此舰上向同盟国代表签订“无条件投降书”,骄横残暴的侵略者终于向世界低下了罪恶的头颅。
让人意外的是,馆里还专门展有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图片,图中的士兵目光刚毅,神情坚绝。认真看图的人不少,其中有两个右肩纹有中文“妹妹”字样的白人女子,看得尤其专注。
珍珠港战斗幸存者尚有一位健在,硕果仅存的老爷子身穿蓝色迷彩水兵服,长年在此为游客签名留念。他跟前桌上摆着一摞纪念册供随签随取,圆形小盒子是给游客搁小费的,已差不多盛满了小面额美元纸币,据说是用来资助当年战友家属的。
老兵口述历史的视频,一直在纪念馆滚动播出。
现在又过去好些日子了,不知老爷子还健在否?
走出纪念馆,凭栏远眺,天蓝蓝,海无波,珍珠港看起来显得格外宁静。对面还有个军舰形状的纪念馆,就建在沉没的亚利桑那舰上方,据说沉船至今还不时有油化泛起,是静静躺在海底的罹难官兵有话要说吗?
离亚利桑那舰纪念馆不远山坡上,赫然矗立着巨大的圆球状X波段雷达,据说当今全世界只有三台,都是美国的,一台在珍珠港,一台在日本,一台在韩国……美国人这是要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