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奋斗一辈子,历尽艰辛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在刘禅手里丢了,曹魏大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最终兵临成都,刘禅不战而降,结局竟然和当初刘备夺取益州时,刘璋不战而降,如出一辙,为什么刘璋和刘禅都选择投降呢?为何不誓死一战呢?

我们先看刘璋投降时的情况,《三国志》记载: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数十日,当时城中还有三万精兵,粮食等物品足够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想死战。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恩德,却打了三年仗,许多人死在野外,这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部下没有不哭的。
当时如果刘璋坚守,城里有三万精良的部队,又有足够支持一年的粮食,完全可以抵挡刘备的大军,刘备是远道而来,兵马疲惫,而且,路途遥远,粮食供应比较困难,加上又是抢别人的地盘,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甚至老百姓上下一心,一致对抗,这样,刘备不一定能拿下成都,就算拿下了成都,估计也会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刘璋为了老百姓免于战乱,选择了投降,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了老百姓,但是,几十年的基业就此属于他人,令人遗憾。
而几十年后,刘备的儿子刘禅,却选择了和刘璋一样的道路,在面对曹魏大军进攻的情况下,也选择了投降。
《三国志》记载:冬,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於艾。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大将邓艾率军在绵竹击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之后,刘禅采用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投降了。当时,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自杀殉国。此次,刘备辛辛苦苦建立的蜀汉政权灭亡,基业归于他人。

后主刘禅投降时,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还有十万两千名将士,粮食四十余万斛,完全可以誓死一战,但是,刘禅却选择了投降。《三国志》注引《王隐蜀记》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有十多万全副武装的将士,四十多万斛粮食,金银锦绮采绢,如此厚实的家底,刘禅为什么不战而降?完全可以拼死一战。邓艾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偷渡阴平,攀爬悬崖峭壁,肯定没有辎重,到了江由,江由守将投降,才有了一点补给,但是,肯定也不多,人马肯定也没刘禅的人马多,为什么刘禅不战而降?就算不战,也可以选择坚守,不出一年,邓艾军后勤不足,估计会饿死在成都城下。
可惜,刘禅投降了,选择了和刘璋当初一样的做法,也许也是为了老百姓免于战火。蜀汉几十年的基业,拱手让人,令人遗憾,历史是何其惊人的相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