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提起曹操的谋士,不得不提到他,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有“王佐之才”,是曹操的首席谋士,也是头号功臣,他助曹操统一了北方。他是谁呢?
曹操的谋士,都非常厉害,而他在这些谋士中,居然是首席谋士,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子房就是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助刘邦统一了天下,而曹操说他就是自己的张良。可见,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早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曾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
荀彧到了曹操那里之后,大显身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成为曹操的最得力的助手。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并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让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三国志》记载: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曹操到了洛阳,把皇帝迎到许都,曹操被封为大将军,荀彧被任命为侍中。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帮助曹操稳定大后方。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
荀彧有个侄子,小他七岁,就是荀攸,荀攸擅长奇谋,因此,常跟随曹操出征,而荀彧擅长治理和稳定曹操根据地,二荀一内一外,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而荀彧的位置更加重要,因为,行军打仗,后方不稳也不行,你在前线厮杀,别人突然偷袭,抄了你的老窝,你不就完蛋了?或者内部突然有人造反,搞个内讧,后院起火,那也得完蛋!所以,荀彧在给曹操稳定大后方,让曹操放心地在前线作战。
《三国志》记载: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建安三年,曹操打败张绣,消灭吕布,占领徐州,与袁绍对峙。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展开了一场辩论。孔融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荀彧说:“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荀彧的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三国志》记载: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兵多,围困了曹操,曹军军粮将尽,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回许昌。荀彧回信说:“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于是,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奇袭袁绍另一座大营,斩杀淳于琼等,袁绍退走。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审配收押了许攸的家人,导致许攸投降曹操,后来,颜良和文丑在交战中被斩,田丰因为谏阻袁绍被杀,都和荀彧预言的一模一样。
众所周知,官渡之战的结果,袁绍仅带800骑兵逃回河北,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荀彧给曹操的战略规划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可见曹操对荀彧的重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准备讨伐刘表,向荀彧问计,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关于荀彧的死,《三国志》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劝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询问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曹操兴义兵是为了国家,不应该如此,因此触怒了曹操,曹操很生气。
同年,曹操征讨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时年五十岁。
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一种说法,曹操派人给荀彧送去了一盒食物,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空的,于是服毒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