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蜀汉重臣,为人正直,是非分明,皇帝要广选天下美女进宫,他坚决反对,就是不同意,后来皇帝也没办法,对他很畏惧,他是谁呢?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蜀汉后期,诸葛亮是除了皇帝之外,说一不二的,但是,他在皇帝面前,也是敢说话的,敢反对的。我们先看史书《三国志》对他的记载: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后主刘禅经常想广选天下美女到后宫来,董允则劝刘禅不应该立太多后妃,他认为天子后妃不超过十二个,现在,后妃已经很多了,不能再增加了。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没办法,此后变得很畏惧他。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
他敢向皇帝说不,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说一不二,要什么都可以,当然想后宫美女越多越好,谁会嫌美女多呢?但是,他敢站出来反对皇帝,也是非常少见的,这是冒着丢乌纱帽,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反对,皇帝接受还好,不高兴,一刀就咔嚓了,说不定还灭三族呢!
诸葛亮很看重他,觉得他人不错,委以重任。
《三国志》记载: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硃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
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老好人一个,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的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处理。董允经常敢于纠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辅佐皇帝,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三国志》记载: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
尚书令蒋琬担任了益州刺史,他上书后主刘禅,希望能赐费祎及董允爵位、食邑,但董允始终推辞不受。刘禅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想擅权专政,董允多次正颜厉色地劝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
董允为人正直,礼贤下士。有一次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约定时间游玩,车都已经准备好了,而郎中董恢前来拜见,董允马上停下来接待他。董恢当时年少官微,见董允这样对他,很不安,于是请求离去。董允说:“本来出行的目的就是与志同道合之人游玩畅谈,现在君已屈尊来见,刚要一起好好说说话,却要舍掉此谈,去参加那个宴会,这不合适。”于是便与费祎等不去游玩了。
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四英”。董允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