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李小龙传奇》说起

(2008-11-10 15:30:56)
标签:

感谈

杂谈

分类: 杂文

从《李小龙传奇》说起

                                                                                                                         ○田绍祯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剧,特别是那种猪肠子连续剧。

《士兵突击》我看了两遍,后来又推荐到我所服务的酒店,作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给年轻人看。再就是《李小龙传奇》了,看了几集不过瘾,在新浪网上一口气连看了几个晚上把五十集看完。看了还不解渴,又看了李小龙之死,李小龙儿子李国豪之死的事。看后心里不能平静。

这两部电视剧都非常出色,对人生的诠释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的人物发人深省,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士兵突击》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李小龙传奇》在我心上激荡。为他的拳头怒吼,为他的怒吼喝采,也为他们父子的英年早逝惋惜。

我对此剧的感受有四点:一是武功,二是学习,三是精神,四是艺术。

武功问题。李小龙武功的精湛,在于打破门派,在于创造,在于实践。他的截拳道,在叶大师咏春拳的基础上,集汇了中国武功各派之长,集汇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武术之长。一切为了实践,贯穿道家哲学思想。我们跟着剧情走,跟着李小龙思想和武功走,直到他把中国功夫弘扬世界。虽然是影视,虽然动作经过了导演和演员的设计,但没有点真功夫是不能引人入胜的。而现实的中国功夫,正从武术演化为“舞术”。这还不算,中国功夫门派多出,“大师”们固步自封,关门欣赏自己传统的“绝技”。而历史传统的绿叶,倘若不盛开现代文明之花,难以万古长青。我就纳闷了,中国功夫扬名世界,可世界拳台却少有中国功夫之地。中国功夫想进奥运会赛场,靠“舞术”可能为时尚远。靠影视“飞檐走壁”,“草尖树叶”上穿行的虚假东西还不行。还得靠李小龙们的对决。

学习问题。李小龙不爱一般概念中的学习。这使父母都不认为他是好孩子。好孩子似乎是那种整天捧着书本,学数理化,学外语,考大学。好孩子应该学钢琴,学围棋,学跳舞。一句话,好孩子应该什么都学,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至于孩子有没有兴趣却没有人管。孩子能不能样样精通十八般武艺也没人管。据说,爱因斯坦的大脑只开发了百分之十三,而普通人的大脑只开启百分之三、五。但是,在知识爆炸、信息革命的现代,人的百分之百开启大脑的智能,也是断然不可想象的事。这就告诉人们,知识爆炸,学习革命,是人类创造发现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知识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学习革命就是要认识自我,走专一的学习之路。围绕一、二门功夫去学习。李小龙就是这样,他的拉丁舞很好,却适时放弃,而对武术专一到痴迷。因此,我想,任何人如果专一门学问,成功的概率相当大,最低可成为一乡一县一市的名人。而我们一些人,只知为糊口生存而付出劳动,却很少用脑专一地生活。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不用头脑思考,我还能存在吗?不用头脑专一专二地思考和行为,还能立足吗?只有学习才能使人有动力,才能使人年轻。一些人常常觉得日子很泛味,病毒是不会和不能坚持选定主要目标,持之以恒地学习。人生不虚度,必须集中精力选择一门技能。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许多失败就在于此。

精神问题。精神问题是人生观问题。李小龙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愤然于“东亚病夫”。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的心为中华民族跳动,他活着每天都在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实在太宝贵,太可怕了。他不怕失败,甚至主动去挨打,挨打的目的是向高手学艺。他的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同许三多的不放弃自己,不抛弃他人的精神,走到了一起。不同的是李小龙的真实形象多于艺术形象。因而更具说服力。这就是人应该有一种精神,什么是精神?精神就是灵魂。中外哲学家们探讨二千多年,就是探讨人应该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至今人类也没有找到确定的答案。表现在不可逾越私有制的天堑。表现在个体不能理解生命的短促。人类创造的私有制,使上帝创造人类的壮举黯然失色。使人类成为迷失方向的疯狗。战争的阴影,财富的诱惑,一直在人类生活的空间笼罩。李小龙的精神不是谁打败谁,也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尽管剧中突出了他的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不是李小龙的错,而是人类创造国家的狭隘的偏见之错。但他和他的团队杰西、木村、伊诺、琳达等共同体现的是人的本质的精神。我不是说我们不该爱国,恰恰相反,现实人类社会无不以爱国主义为之大德。爱国主义的最高表现应该是爱人类,最低表现是爱自己。这便是人生以及来到这个世界活着的意义。

艺术问题。我对艺术问题十分陌生,常常看不懂艺术大师们的杰作或表演。我觉得人类的全部活动都是艺术,包括活着就是艺术的结晶。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把艺术高高在上地供起来。让人一提到艺术感到比上太空还神密。实际上艺术没什么了不起,离开了精神的艺术简直是垃圾。你看那些描写和表演在床上滚来滚去的艺术,被大师们表现人性的艺术。我对人性的艺术理解特别狭隘,狭隘到人的私性,狭隘到人际关系,狭隘到人的亲情,狭隘到财富,狭隘到床上。我喜欢《李小龙传奇》,就是喜欢李小龙传达了一种精神的艺术。剧里没有李小龙同爱妻琳达的床上戏,更没有琳达生国豪痛苦地呻吟。我同样知道国豪是李小龙和琳达生的儿子。那种人性何须在镜头上表演。缺少精神灵魂,高雅的艺术大师们便会变得在原始的草棚里钻来钻去,惨不忍睹。

李小龙32岁死了,他的儿子李国豪在结婚前八天的28岁死了。但人们还记得他。琳达在谈到他们父子谢逝时悲痛之余说:“28岁死和80岁死没有什么,重要的是人活着的充实。”这就是《李小龙传奇》传达给我们的精神和艺术世界。

 

 

                                             2008年11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