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个大地战标作业点(三)

(2008-07-28 11:11:29)
标签:

原创/回忆

杂谈

分类: 我的小说

第一个大地战标作业点(三)

                                      ○田绍祯

 

时间是永恒而伟大的物质,谁也看不见它,可是谁都在它的掌心,把握一切人的生死。你活着,就要听从它的摆布。此刻,也许内地的人正在酣睡,这里三点钟天已放亮。森林的早晨没有曙光,不可想象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美妙时辰。只有鸟儿的乐园传来声声阵阵快乐的心情。哈,又是林向国早起升起炊烟。炊烟温暖,直抵人心。人心第一需求是向皮囊里填食物,至于食物质量的高低并不那么重要。他给每人烙了每块一斤的大饼,煮好了一锅大米稀饭,有咸的东西就够了。森林雾气浓重,到处湿漉漉的,小溪上蓝色的炊烟在他们头顶久久不能散去。清一色的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汉,再疲惫的身子睡一觉浑身又上紧了发条,班长吹一声哨子,和衣而睡的小伙子们跳起来。第一件事是极其方便地进行新陈代泄、吐故纳新。向草丛树后走几步,就是自己的排泄之地。微小的小溪帮了大忙,几只水袋盛满了清水。陈大组长昨日已安排,作业点的情况不明,可能留在山上作业,也可能不适合留住。那么,晚上还要回来夜宿于此。物资留下一半。不要担心会遗失物品,一个人到森林里来,几呼等于同生命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饭后出发前,豹子看着一个个战友,偷偷地笑了。没有了领章帽徽。军人的豪气消失大半,再配上一条蓝色劳动布裤子,自己知道还是个兵,别人怎么看不得而知。到后来,我们这支小分队,蓬头垢面胡子拉茬,棉衣被树枝刮破,棉花飞了出去,剩两层布,有一次出来碰到一个小林场的民兵,双方对侍半天,还都以为碰上了座山雕的队伍。

四点出发,明显觉得向上走。大组长开路,披荆斩棘这个词对这伙人可以尽情描述,正如你大海上看见船儿乘风破浪一般真切。早晨的阳光射进林莽,一道道光线似剑,因空气的洁净使那光剑蓝瓦瓦地从枝叶间隙倾泄下来。枯枝败叶,还是新春嫩草,露珠似黑夜流下的眼泪挂在草尖,闪烁银紫色的光点。人无法躲避这些露滴,从它瑟瑟发抖的身旁走过,它就一滴一滴落在手上,袖子上,前胸,腰部以下早就湿透,最后只有脖子下方那块后背还好,是被自己的汗水浸透的。草丛里有绿叶之前的蓝色小花,似乎绕着脚,在微风中向人们招手,淘气的松鼠,在树根处机灵地瞪着眼睛看着你,离它五六步远,它才拖着卷起的长尾巴向树上逃去。那情景稍纵即逝,你仿佛看见一叶小舟背着一朵浪花匆匆消失。

说是七、八里,大家却走了三个多小时。

作业点生满笔直高大的黄花松。地势平坦,长大约三十米宽约二十米。树木间距松散了许多,五、六,七、八米一株。大部分有腰一般粗壮,笔直向天二三十米。大组长拿着测绘地图,量了又量,看了又看,划了又划。最后对班长说:“就在这里吧,这是最高地。”有经验的测绘战士,招呼大家向山下走二十多米,放下日用物资。班长让林向国和张煜找水源,如果有水,就可在山上扎营,省得来回往山下跑。再三叮嘱不要走远,就在树下挖坑,生怕走迷了方向。其余人带着作业工具材料返回作业点。这时陈大队长已幸运地找到两棵原生树作大地战标的基柱。

山林大地战标,是军事大地坐标。每座坐标,根据地形需要,二三十,三、四十公里一座不等,它必须建立在当地的至高点上,彼此构成坐标图。战标基柱,根据战标的所需高度,决定基柱的大小。有四根、三根基柱的。四根基柱的要达三十多米高,战标必须超过原生树梢五米以上,才可在林海上空突现。我们这个组的战标,都是四根基柱的。找到原生树的条件,彼此株距六米左右。另外再竖两根柱子,围成六米见方,中间要挖两米见方,深两米的石坑,在坑底竖一根三十厘米见方,高半米的水泥敦子,在上面用红柒印上“中国军测1963”几个大字。然后回填土石盖死。战标毁了,地下还有印证。战标高出树冠之后,搭一个可站三四个人的平台。在平台上再架一个一米五高的三角架,支撑一个水桶一样的木条笼,称其为“鸟笼”,鸟笼上红下白,用柒刷的。在仪器里同其它战标相望。战标建成之后,还要打造两个方位点,方位点从主战标下望去,成90度角,其点距主战标三、四百米,一直向下延伸到谷地。通向方位打通两米宽的观察通道,蒿草树木一律铲平。方位点是一个二米高的三角架支撑一个小鸟笼。站在战标下一眼可以清楚看见方位点上的鸟笼。造这样一座战标,一般要十天半月。如今如何建立大地战标,我们不知,也许已改成钢结构。不过也麻烦,运输相当不便。也许用科学的发展已不需要了。

现在回到现场。有了两棵原生树,还要砍伐六棵树。两大四小的树,大的配原生树,四棵小的,要接四根标柱。大树到十七、八米高处,树干细了,承不住鸟笼和平台。要用铁钉铁栓和铁丝将削去的三分之一的树杆对合起来,牢固接上。如此景象,正如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场景,他们在沼泽湖岸的丛林,伐木迷惑敌人。不过,那是一群美丽的姑娘。今天这里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砍伐的声音,倒树的声音,叮咛安全的哨音,在一片森林的上空回荡。

豹子十分喜欢上树,十几岁就去家乡的大树上掏喜鹊窝。原生树的要剃去一切枝叶,留下光秃秃的树干,所有用于战标的树木全部扒光树皮,此举可延长战标柱子的腐朽。这个任务就落在豹子身上。树枝不可一次剃光,总要留个落脚的地方。用一支手臂挥舞砍刀,有时还要用锯子锯。这可不是抽颗烟,吃餐饭的工夫就能干完的,最后还要挂上滑轮,系上绳子,将砍伐的两棵立柱吊起来。吊起来后,赶紧打上横梁,每三、四米就打上横梁,中间交叉撑住,整个战标像一个大蝈蝈笼子。

张煜和林向国找到了水,就在山坡的一棵大树下,他们挖了半米深水坑,下面是红色带白条纹的山石。水从那石间渗出,开始浑浊,不去动它,过一会水便开始清亮了。足够十二个人饮用。山下的物资全搬了上来,重新又搭起了树枝帐篷。下雨时,他们就穿着雨衣背靠背地坐着睡,难以想象的是他们还经历过森林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后来咸菜和油吃光了,就着盐水吃饭。除了吃饭和睡觉,只有劳作,时间已失去了应有的概念。人克服困难的能力是没有底线的,人享受的欲望也没有底线。那种环境,没有人说苦,说苦也没用。战争法和劳动法不适合军人。适合他们的只有消灭敌人和完成任务。转作业点时,张煜丢了四个小时。那天大家在森林里走。一个跟着一个,在快达目的的时,张煜不见了。张煜河北承德老兵,六一年入伍。身体发胖,有点哮喘,还喜欢叨个烟袋。大家都急了,放下东西满山地喊张煜。人的周围全是大树,他们就从树间照应着寻他,喊他,头上树梢吼叫着风。奇怪的是,他们的喊声四周都有回声。当找到了张煜时,他正坐在树下,急得脸红流汗,他一把抱住班长。说:“我以为我找不回来了。”他说着哭了起来。后来他说,我早就听见你们喊我了,就是不知道是哪个方向。我就坐下来等。……

——(待续)

                                                 2008年7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