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把“球车”变“囚车”

(2009-09-23 15:47:16)
标签:

《国际高尔夫》

高球风云

仙村高尔夫

体育

分类: 高尔夫

(来源:《国际高尔夫》总第17期)

 

日前,3名球友在某高尔夫俱乐部,因是否需要球车服务及费用与球会发生争执,引发肢体冲突,最后以球会给每人做出上万元的赔偿了结。

 

冠冕堂皇的借口

 

“球车”,球者之助也,“囚车”恶者之牢也。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词,竟然在同一事件中体现出来。倘若在国内,收取球车费用变得和收取果岭费那么的顺理成章,那怕是“球车事件”时不时地就会演变为“囚车事件”了。咱不去追究“球车事件”的来龙去脉,却不得不对球车话题进行一次探讨。

 

在国内,大多数球场都是建有球车道,配有球车服务的。当然,大多数球会对于球车的使用也是秉着自愿的前提,“球车事件”中的俱乐部显然是少数要求必须使用球车的球场之一。只怕是国人对于球车的依赖心理日渐加深,不知道什么时候球车使用费会成为球会创收冠冕堂皇的借口。

 

对于遵从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本源的球友来说,他们会喜于选择以步代车的方式打球。脚量万丈,踏遍球场的派头总让人不敬的佩服。而习惯了借助球车打球的人,会认为一个没有球车道的球场品质太差,却不知道众多的摄影师和艺术家却深深痛恶球车道破坏了一个球场的整体景致。

 

一友人说起她在苏格兰打高尔夫球的经历,不时地感慨苏格兰球场浑然天成的景色,对于一些老者徒步打几个小时球的也是敬佩不已。她自己是对球车依赖惯了的人,所以,对于自己背包徒步打球的那次经历是印象深刻。不过,虽然一场球下来打得辛苦,却是看着一路的风景,挨个洞的思虑下一洞的进攻策略。有失有得,该是所有习惯了借助球车打球而某一天换上徒步打球的最深体会吧。

 

翻阅高尔夫的历史,美国之所以铺上球道,是因为许多球场支付不起高昂的球僮人工费用;日本人之所以使用“橡胶跑道”,是因为当年软鞋钉还没有普及推广,穿着硬鞋钉,踩着“塑胶跑道”上才不咯脚。而中国相对廉价的球僮服务费用,注重提升各项服务品质的国家来说,球车道的建设和球僮的发展齐头并进,欣欣向荣了起来。

 

别让球车囚禁了自己

 

自高尔夫进入中国,我们对于这类“舶来品”总是会依葫芦画瓢,有样搬样的。1984年,球车道已经成为国外,尤其是美国球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设施。自然而然中国引进高尔夫的同时也顺便在国内高尔夫球场大兴球车道。

善于模仿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只是,模仿的痕迹过于浓重或者疏于画虎难画骨的考量,球车便开始囚禁了我们。

 

球场管理者想借助球车费用去创收,打球者会依赖球车淡忘高尔夫运动的真正含义,球场设计师需要绞尽脑汁地去规划球车道的位置。我想,那个时候许多人都不再自由,无从轻松的享受高尔夫这项运动了。我们应该提倡的是苏格兰古老球场的精神:非生病和行动不方便的人不得坐球车!

 

仙村国际高尔夫球场

要的就是那份没有球车的惬意

 

莫把“球车”变“囚车”

 

(休憩的打球客人)

 

仙村国际高尔夫球场应该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没有球车道的球场之一,但是,这正是该球场的魅力所在。

 

广州仙村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风景怡人的广州增城市新塘镇仙村林场,具有国际水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是由世界著名的Nelson & Haworth 所设计,是增城市唯一按照美国PGA国际标准设计和建造的球场。球场占地面积1,430亩,球道全长7,047码,球场充分利用周围的起伏山势和自然美景,与大自然配合得天衣无缝。

 

莫把“球车”变“囚车”

(仙村国际高尔夫球场行政总监林忠孝)

在对仙村国际高尔夫球场行政总监林忠孝进行采访时,他无不自豪的向记者介绍仙村球场的这一特色。从事高尔夫行业16年以来,林总把仙村高尔夫球场比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看着球会的设施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不变的是没有球车道的依赖,用脚丈量18洞的志趣。

 

在国外,走路打球那是很常见的,所以在中国打球的外国人自然而然的就爱上了这里。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的客人们在仙村保存着这份没有球车的惬意。

 

在仙村球场,随处可见的是供客人休憩的大树、荫棚、凉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打球,客人们更是喜欢这样休憩场所,坐着喝口水,谈笑几句,虽然的徒步打球,却也很是享受。一路靓风景,一路好心情。

 

仙村球场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白鹭掠过枝头在池边嬉戏,野兔敢大白天在球道上漫跑,球场内的池塘更是有野鸭游荡,鱼儿遨游,睡莲开放……那种怡然的感觉,让球员们心情特别舒畅。待到收获时节,硕果累累的荔枝林、芒果树伸手可及,又给这个徒步打球的球场增添了几分欢悦。

 

林总还介绍说,他们球会很多都是自给自足,比如自己培育花草、种植草皮、栽培树木。如今,许多移植的树木已长得葱绿,紫荆花含苞待放。作为球场的管理者,林总很是亲民,他会常常和自己的员工聊天,听会员提出的建议,以这种低姿态的方式对球场进行管理,得到的是大家中肯的意见,这对于球场十几年来的发展大有益处。从过去找人来打球,到现在许多客人慕名而来,自然是离不开长期以来孕育而来的“口碑”。

 

问到在这里打了6年球的谭先生,他更是说爱上这里的最大理由就是徒步打球的方式。不管球车给我们带来如何的方便,一定是会有人执着地喜欢着最本源的打球方式,也一定不希望把“球车”变成“囚车”。不管选择如何,别忘了高尔夫运动为的是快乐!(文/詹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