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报》——2006年第四期七版《大话专业分流》

(2007-05-18 15:04:08)
分类: 编辑部的日子
 

第七版
大话专业分流
编者按:期末考试近了,一个学年也就这样的结束了。最近和一些朋友谈到了就业问题,特别是大一的同学,都很关注“专业分流”.作为大一的你,是已有打算,还是举棋不定?其他年级的同学,面对自己的专业,又是什么态度呢? “专业分流”,是新的机遇,还是又一困惑呢?关于“专业分流”,你又知道多少呢?
分流,几多欢喜几多愁
专业分流,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它给许多“入错行”的追梦者提供了再次圆梦的机会。它也给许多同学带来了困惑:转,还是不转?转,新的专业就一定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吗?自己能很好的赶上学习进度吗?不转,现学的专业前景堪忧,对所学专业实在没有兴趣,束缚创造力的发挥,又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另外,专业分流已不仅仅是一些“冷门”专业同学所思考的问题了。在一些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中,也出现了一批狂热的“分流族”。他们觉得专业前景虽然广阔,但自己不感兴趣,学起来也比较吃力。
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校园中不乏坚定的要求专业分流者,他们大多是一些冷门专业中的佼佼者,不满足于当前专业较狭窄的就业面,希望能在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内展现自己。这部分同学有明确的目的性,往往也较早开始了转专业的准备。笔者身边有一位同学,在高考时未能完全发挥水平,被调剂到一个冷门专业。在本学期初期,从学长、学姐处得知可以“转专业”后,便开始积极准备转到英语专业。跟着英语学院的同学一起上课,课后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坚定而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决定要不要转,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是一位大一同学发出的感慨。在高考时录取的专业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在学习方面还是没有找到什么兴趣。但是现在突然要决定是否离开已经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还是很难的,毕竟对转了以后的情况一无所知,难免会有几分彷徨。一席话也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转专业也许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方向,谨慎一些也不为过。
分流误区知多少
在已经确定要转专业的这部分同学中,也有不少陷入了误区。虽然决心已定,但他们或对于转专业以后将面临的问题估计不足,或对所转的专业还不够了解就妄做决定。最终的结果往往也不够理想。笔者在此提请同学们在转专业时,不要陷入以下误区:
完全让兴趣说话:以兴趣为评判是否转专业的标准造成了许多专业跨度比较大的分流学生。据了解有一位同学目前所学的专业是政治,却对经济类的专业比较感兴趣,在转专业的问题上,也正“跃跃欲试”。别的不谈,单单是一门高等数学,是否也应该让学文科的你慎重考虑一下呢?虽然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但在现实的社会里,给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恐怕接踵而来的种种考试,不会因为你还未完全准备好而放慢它的脚步,那时,疲于应付的你,对这门专业还会有兴趣可言吗?
还有一些专业较好的同学,由于对某一学科特别的兴趣而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有一学法律的同学,对列宁的生平事迹很感兴趣,高考填志愿时,由于父母的强烈反对,没有能如愿填报历史专业。现在,他也在考虑是不是要转专业。对于这类同学,老师的建议是,不要盲目行事,对某一方面有爱好,但并不一定要转专业,利用业余时间也可以发展你的兴趣。就像没学声乐的人也能唱好歌一样。
让兴趣说话,固然是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有兴趣并不代表有能力。我们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完全的以兴趣为标准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以就业情况为唯一标准:有不少冷门专业的同学对以后就业的前景缺乏信心,而产生了转专业的念头。一位学历史的同学告诉笔者,虽然,对历史也很有兴趣,但是,社会上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确实是很少。虽然说现在最重视的是能力,但是,所学的专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后的发展。就是想去做家教,人家一看你学的是历史,也不太想要你。为了避免大学四年后,遭遇找不到工作的窘境,不得不思考转专业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咨询了不少老师,他们认为同学们大可不必报有这种心理,一门学科,之所以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就必然有它的市场需求和研究价值。只要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成为这一方面的佼佼者,那顺利就业也是很好实现的。另外,以后的就业情况是很难预测的,近几年的热门专业,过几年后有变成了“冷门”,而近些年无人问津的专业,也许因为从业人数不够,而拥有了很好的就业前景。所以,一味的看中就业前景也是不可取的。
过分听从他人的看法:这种情况也不占少数,有些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考虑转专业的问题,他也开始动摇了。有些是在家长要求下的无奈之举,家长认为孩子的专业不好,影响就业,现在又有这么一个机会,就催促孩子去试一试。还有些同学是听说,某某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就盲目的决定去学。笔者就认识这样一个同学小林,原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对所学的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也积累的不少学习方法。但是,由于父母一直在为他的就业前景担忧,所以,他也不得不考虑转专业的问题了。
在专业分流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兴趣和未来人生规划的基础上来下结论,对于,他们的建议和看法,可以采纳,但不应盲目的跟从。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对所做的决定负责。若听从他人的建议,转入一个所谓的“热门专业”后,发现自己始终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那将追悔莫及。
谨慎选择,从容面对
——就“专业分流”问题专访教务处信息科秦明鹏科长


05级学生“专业分流”在即,在专业分流的问题上,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思考我们的人生发展,又该怎样权衡就业前景和个人爱好之间的关系。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采访了教务处信息科的秦明鹏科长。
记者:想问问,05级专业分流考核的时间安排以及考核的一些具体事项,学校是怎么安排的呢?
秦科长:一般来讲,我们会在九月下旬开始分流工作,九月统计出要求专业分流的同学,十月份,各学院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选拔考试。考核题目由各学院制定。
记者:学校对专业分流的持怎样的态度?
秦科长:学校一直秉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为部分确有专长的同学提供一个新的机会,但我们不鼓励盲目的转专业。所以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考核制度,选拔出一部分在某一学科领域确有专长的学生。
记者:您认为学生在选择是否转专业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秦科长:首先,应该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转了专业的同学课业负担明显重于普通同学:2年半里要学完一般同学4年修完的课程。如果没有把握好,那可能就会造成无法修完规定的学分正常毕业。
其次,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在这一点上,也不能盲目和绝对。因为,有兴趣也不一定就能学好,特别是对专业跨度比较大的同学,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还有,就是不能单纯的从就业来考虑,就业形势年年有变化,人才需求的方向也不是固定的。也许,今年某专业很热,而等到你毕业的时候,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饱和了,你拿着大学文凭依然难以就业。
记者:那您对决定转专业的同学有哪些建议呢?
秦科长:首先,应多与所转专业的同学、老师交流。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和较好的学习方法。另外,可以适当的选修一些将转专业的课程,一方面可以缓解以后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与同学、老师交流的平台。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提倡放下现学专业的课程,一味的去学别的专业课程的这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学习安排。若一旦专业分流失败,将严重影响他以后的学习生活。

记者:对于专业分流以后的同学,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秦科长:其实现在大学的学习,已经打破了班级式的学习氛围,应该不存在新环境里的困惑。各学院还将对转了专业的同学重新配备导师,保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
记者:专业分流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对于那些“落选”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吗?
秦科长:我希望他们不要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毕竟人生的选择机会很多,对于自己的理想可以从另外的方面去拓展,比如说,跨专业考研,辅修其他的专业等。现在成材的渠道很多,同学们要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从那里跌倒再从那里站起来,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
记者手记:曾经在报刊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有个人其实很适合当一个木匠,而且挺有天赋的。但他被强迫去考博士,结果社会上多了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平庸博士而少了一个伟大的鲁班”。其实,生命中有太多的拐角,不管是一次高考,还是一次专业分流,走稳才是最重要的,在我们转弯的那一刹那,十字路口,向左向右,让自己好好把握!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