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美国1号公路】路上偶得对“流浪”的定义

标签:
旅游 |
分类: 南北横贯美国1号公路 |
路上偶得对"流浪"的定义
no permanent address since ....
小记:
2000年后,开始沉溺于网络聊天,当时经常混迹的地方是“新浪club缘”,不需要单独注册,只要输入网名即可进去随便聊。当时因为抽烟,而且只抽“柔和七星”,所以,顺理成章地就注册了ID“七星柔和”,一直用了很久,直到远离到加拿大;
在外面瞎球转了一通,再次回来的时候,发现网络环境变了,需要专门注册带密码的ID了,之前的“七星柔和”早已被人注册,估计抽这烟的人太多了;因为对“七星”这两字有感情了,加上在外漂泊这些年,自驾美国1号公路时,偶得对“流浪”的定义并深有感触。于是,又顺手给自己注册了一个ID“七星流浪”,一直沿用至今。
http://s9/middle/4d10e188taab39cd1cec8&690
有一天,我跟丫头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Portland, Oregon)瞎溜达。
波特兰这个地方有些像欧洲的一些小城市,感觉不到太多的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更多体会的是闲情逸志。街头隔三差五地就看到一家饭馆,相连的就是几个各具特色的商店;有大把的人坐在饭馆临街的桌前吃饭,来来往往的女孩子们大多算得上健康,漂亮;不大的一个城市有好几个花园,好像中国花园,日本花园,还有玫瑰花园...总之,这是一个很休闲的城市,好像很适合渡假的心情和节奏.
http://s6/middle/4d10e188ta08b1bf846e5&690&690
因此,在不慌不忙地去玫瑰花园的路上,我们找了一家Starbucks 咖啡店,两杯咖啡,两块点心,坐下来慢慢享受了一下.
喝过太多的Starbucks的咖啡了,却从未留心过它的纸杯.那一天,纯粹是因为太闲了,我拿着个杯子,前前后后地观察一番,才发现杯子上还有话,像名人名言那种的话.再去看丫头的杯子,竟然和我的上面的话不一样.
当时心想:真的不怕费力啊!
我的杯子上印的是下面这段话:
Risk-taking,trust,serendipity are key ingredients of joy. Without risk, nothing new ever happens. Without trust,fear creeps in. Without serendipity, there are no surprises.
----- Rita Golden Gelman, author of Tales of a Female Nomad. She has no permanent address since 1986.
对这段话的内容我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却是后面关于说话人的描述,让我一下子乐了.尤其是最后一句:自1986年后,她再也没有永久住址了。让丫头看这段话的时候,她明白我为什么乐了,说了一句更加经典的话:"这不就是对流浪最确切的定义吗!"是啊,一个人,从1986年开始就再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址了,应该也是一个不安分,喜欢流浪的人了,也有将这样的状态称作"四海为家"的.
丫头还说:"你的生存状态也和她差不多了,再过十年后,你也可以写下自某某年后就再无永久地址了..."
丫头说得对,从2001年开始了漂泊流浪的日子后,4年多的时间里,我好像还真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地址了,总是在不停变换着居住的城市,不停适应着新的居住空间,不停地通知家人和朋友我的电话号码已改为多少多少...搬家的经验也因此而越来越丰富了.爸爸起初还会学着写我的新地址,为了给我写信说说家长里短的事情;随着我更换住址,他也重新开始学习新的英文字母.慢慢地,老爸也不写信了,我的地址总是在变换着.
仔细想想,随着科技的发达和完善,加上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比起1986年没有了固定住址的那个作者,我幸运多了:不论我走到哪里,家人和朋友都可以联系到我,因为有了电子邮箱,有了MSN,有了QQ,有了E-MAIL,现在竟然还有了博客,微博。不论我走到哪里,只要一个笔记本,一根网线,就可以和大家联系上,就像没有离开过一样.
原来流浪就意味着再也没有固定地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