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7月30日

(2009-07-30 10:49:12)
标签:

山吧

哥们

休闲

分类: 杂七杂八的三教九流

找个可以发呆的地方——小记贵州丁哥

 

又前言:

 

这是一篇关于贵州丁哥的文字,这也是一篇写了半年多的文字。这篇文字有些“命运多攒”,总是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而停下来,无法继续。其实,我心里明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半年实在太懒了,懒到了连自己喜欢的文字都不愿意去触及的时候,我心里有些怕,也明白应该紧张一下了。

 

在我惩罚自己“紧张”起来之前,我再一次纵容了自己的随性与不安,来到远离京城几十公里最“大俗”的地方:山吧。
 
 2009年07月30日
 

 

自从08年10月的某一周,贵州丁哥在“山吧”这个地方长住了一周,兴奋地告诉很多人“山吧是一个可以发呆的好地方”之后,我每次来这里,都不得不想起他,到了门口时都后抬头向上,仰拜一下当年丁哥住的二楼的房间的窗户。

 

于是,当我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他,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和丁哥一样,想在这里发几天的呆。

 

于是,我就有了可以发呆的时候,安静地看了两本书,做了一夜的梦,然后继续这篇关于贵州丁哥的文字。。。。。。我梦见的那个人,此时竟然也在丁哥生活的贵州。我无法知道她是否平安,是否如梦中那般美丽妖娆,我只知道在梦里的她很不安,很害怕,我也是。

 

昨天晚餐的时候,给丁哥发了短信:“丁哥,我在山吧发呆,住在你上次的楼上。”

不一会儿,收到丁哥回复:“哈哈,青山依旧在否?我在家避暑,八月再上路”。我不知道,八月桂花遍地香的时候,丁哥会在什么地方发呆?
 
 2009年07月30日

 

前言:

 

首先,这个标题并非代表我以下文字中想要讲的一连串突发事件,他只是丁哥所有的言论中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句。

 

其次,我从未意识到我会这么快去写一篇关于贵州丁哥的文字,我总觉得我还没有发扬我那不靠谱的8卦精神,更多地去了解他。只是在2008年11月底广州车展的那段时间,他和抓总的一通跨越城市的折腾,让我动了心思,想写些什么,关于这个总是出人意料的丁哥。

 

我隐约记得上次他飘然离开北京前曾跟我说过:“希望有一天,你的文字里有我”。

 

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

 

“给我三个小时,我一定要你身边”

 

这是著名的贵州丁式狂言,我不是第一个听到的,他也不止向我一个人这样承诺过。

 

在我看来,丁哥是个永远玩不够的人:他要一直上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寻找到可以和他多玩一会儿的人。凭借这种玩不够的心和长年在祖国的天南海北混的经历,贵州丁哥在全国各地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也算是其中一个。

 

丁哥很像个闯江湖的把式,和很多朋友都说过:“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时候,打个电话,最长3个小时,我准到你身边!”

 

我肯定不是第一次去“质疑”3小时可行性的人,因为,在深圳的时候,朱大哥严重地同意了我的计算方式。朱大哥说,他也和我们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没敢深究。我说了:“老丁同学,以我为例,你在贵阳,我在北京,坐飞机最快得两个多小时,加上两头去机场的时间,3个小时,你需要慎言哦。”

 

做这个计算题的时候是2008年11月底,地点在深圳,参与者包括丁哥,我,丁哥在深圳的朋友朱大哥,从广州赶到深圳见丁哥的我的朋友抓总,还有自初中起便与我厮混在一起的霍焰。记得当时大家都首肯我的计算方式,而丁哥一直在“狡辩”:“我只要落地北京就算。”

 

靠,你讲不讲理啊,这不明摆着让我们去机场接吗?

 

找个可以发呆的地方

 

说起贵州丁哥怎么跑到深圳了,这事儿话长,我从头讲吧。

 

工作需要,2008年11月15日-19日期间,我在广州,忙得昏天黑地的,直到19号晚上,作为地主的抓总终于有空请我吃顿广州当地特色饭了。不过,抓总也并非闲人一个,作为当地主流媒体的时尚旅游版的小头目,她竟然在我到的当天选择去了番禹,明摆着在我有空的时候找一个不请我吃饭的理由嘛。

 

我爸总说我这个人交友太杂,三教九流的都能成为朋友,最大的特色是我还能让自己身边的朋友相互认识并迅速熟悉起来并成为朋友,往往的结果就是没我啥事了。不过,这事儿我觉得挺好,权当我为社会闲杂人等做了件好事,让大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和我一伙的人虽说形形色色的,但一直保持着一个共同特点:神叨叨的。老余是一个,丁哥算一号,抓总本人也不例外。

 

跟抓总见了面后,她说想用我前段时间写的老余开卡车游北美的事情,惊叹道:“他不就是我们想找的封面故事吗!”我说“估计问题不大,我还是先征求一下老余的意见吧。”边吃边聊,不知觉中就说到丁哥。

 

我跟抓总汇报:“哥们儿又是一神人,但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你的版面要求。”

 

抓总说:“有多神,说来听听?”

 

于是,一顿饭的功夫,我开始跟抓总罗列丁哥所神之处。

 

丁哥最大的愿望就是满世界地找人陪他玩,如果有人一起玩,他不惜几千里长途开车过来接了人家,然后一路当了司机,有多远走多远,能多久是多久;

 

丁哥最大的满足就是找到可以发呆的地方,能够让他发一周呆的地方;

 

丁哥昆明远赴内蒙塞罕坝玩回来后,在北京稍做休整,问我周边哪里好玩,于是,被我骗到怀柔山吧住了一个多星期。丁哥在山吧的这一周里,我天天收到他的短信说:“这个地方太好啦,真适合发呆;”“我住在一间推窗见山的房间,旁边房间人说的梦话我都听得清楚。”偶尔,丁哥会写几行小诗,来充分表达一下他发呆的心情和境界;最后,丁哥实在是需要有人与他一起分享可以发呆的喜悦了,就“撺掇”我别上班了,和他一起去山吧发呆,被我拒绝,达成协议是我周五下班后去山吧找他喝酒,谈谈人生HAN理想!

 

丁哥在山吧占了一间位置极佳的房间,推窗见山!

 

记得那个周五,已是快11月了,晚上的山吧多少有些清凉,我到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左右了。两个人,几瓶啤酒,几碟小菜,谈着不着边际的人生和可有可无的理想,重点是有酒,还有旁边桌一群弹吉它唱出美好人生的年青人。丁哥说:“昨天晚上,他们就这样唱过。”

 

和丁哥聊得晚了,才想起需要住下了,去登记房间时,被告之客满。我说:“算了,回去了,一脚油的事情,不远。”丁哥说:“你喝酒了,不要开车。你住我的房间吧,我去山下看看,这几天在周围转转,看到山下有很多农家院。”

 

住的地方就这样解决了,不再有顾虑,继续侃侃没有理想的人生,还有总在路上的丁哥的所遇所见所得,我总是很8卦地想挖掘出一些绯闻和艳遇。呵呵,我一平常百姓家,对别人的私生活好奇一下,无伤大雅!丁哥说:“路上遇到谈得来的就相伴着走一段,然后各自分开,各回各位!”我需要并非是谈不谈得来的8卦,而是是不是有肌肤之亲的“猛料”,不关乎谈的内容,关乎交谈的人的性别。

 

这样的猛料,丁哥似乎并没有满足我。至少,我听了个含含糊糊,直到我困了,丁哥走了,去山下找农家院子。为了不被第二天早上的手机报吵醒,我关了手机!

 

第二天是个周六,我睡到8点就醒了,来来往往的人太我,我惊讶他们大周末的都不在家睡觉,大清早的跑到山里来干嘛?

 

打开手机,竟然收到一条丁哥发的短信:“我已在山下找到一家孟记农家院,睡坑,挺干净的,不用担心。”很是惭愧地看着这条短信,望望推窗而见的山,在心里跟丁哥说:“对不起,我压根儿就没担心过你找不到地方住。”这种“对不起”的话,我从未跟丁哥提起过,怕他受不了这刺激。呵呵

 

在山吧住了一周的丁哥,被周六蜂拥而至的人群吓着了,匆匆吃了午饭,我们一起杀回城里。乌泱乌泱的山吧,已无法再让丁哥发呆。
 
2009年07月30日
 

遭遇最夸张的采访经历

 

一顿饭的功夫,我大部分时间在跟抓总讲丁哥,第二天,便坐上火车,广州――深圳!

 

火车刚刚离开广州不久,接到抓总电话:“喂,你那哥们儿,就是那个找地儿发呆的哥们儿,我想采访他,行不?”

 

得,抓总又跟我这儿找到素材了。“你稍等,我问问他,他要是愿意,我把他电话给你,你们自己谈。”

 

再次致电抓总:“太神了,哥们前天还在广州呢,昨天刚回贵阳,你要是早一天请我吃饭,就可以当面采访活人了!给你电话139XXXXXXX”

 

我恶人先告状,抓总拿我没折,先紧着给丁哥打电话,我则一路到了深圳,和老霍约好了晚饭,之后,我们一起去做SPA,理由是在广州太累了,需要放松一下,老霍得掏钱。

 

等我们SPA出来,各自拿出手机,才发现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似乎全世界人都在找我们。丁哥的,抓总的,我和老霍的中学同学的(因为他们两口子,丁哥不幸认识了我和老霍)……

 

回过电话,身为资深媒体人的老霍也不得不感慨:“真是神人!”抓总和丁哥的电话采访改为当面采访了,采访地点由广州改为深圳了!哪儿跟哪儿呀!

 

问抓总,她说:“靠,您这哥们儿太神了!我电话问了几个问题,他说‘算了吧,你也别电话里说了,我明天去广州,当面跟你聊吧!’”

 

我跟抓总说:“他这是找到人跟他玩了吧?”

 

抓总说:“我一听就傻了,心想‘这动静也忒大了吧’,我就跟他说‘早说呀,开总今天刚去深圳(因为英文名字是Camy,我经常被个把别有用心的不良群众称为“开总”)’。”据抓总形容:电话那头丁哥特轻松地说:“那你有可能去深圳采访我吗,我直接飞深圳得了,访完之后,咱们和开总一起过个周末!”

 

一通电话下来,抓总就是想告诉我她很兴奋:“靠,这主儿太神了,我一定要见见。我明天下班就直接去火车站,一个多小时就到深圳了。”

 

然后就是在深圳的一次采访,这一通折腾的夸张采访。

 

被访人:贵州丁哥,来自贵阳,两天前刚刚从广州飞回贵阳;

 

采访人:抓总,来自广州,本以为了电话采访,后改为被访人前往广州面谈,后改为乘火车前往深圳陪开总过周末;

 

采访形式:一群人胡聊,主要是指责丁哥的玩心太重,影响的人太多!

 

两周后,收到抓总寄来的报纸,在她负责的那个版的封面上,赫然是丁哥坐在自己车前的大幅照片,整整一个版。迅速翻到后面,看看抓总笔下的丁哥。

 

同样一个人,原来,大家看到他的都是不同侧面,而且大家笔下的他也不太相同。如果合在一起看的话,丁哥就立体,鲜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