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轮椅
爹娘的爱
往年的“5.1”长假,父母会来北京陪我小住一段日子,为的是替我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女儿收拾房子,做几顿可口的家常便饭。他们说这是天伦之乐,我会在那段日子里有了下班回家的心情。
今年的“5.1”长假取消了,加上我又在“5.1”那天坚守工作岗位,父母也就不来了;5.1三天假期,在我看来跟平时的周末没什么区别。后来,因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影响到西安及周边地区也余震不断,人心慌慌的。在我和哥哥的一再请求与坚持下,父母决定来北京住段时间,说是躲地震,其实,还是为了来陪女儿。
接了爸妈回家后,我照常去上班了。晚上回家,爸爸说:“你明天去趟西单的金象大药房,给你妈买张轮椅,应该是1000多吧。可以花10块钱办张会员卡,买轮椅就是900多,省100多呢。”我上班的时候,爸爸自己跑了趟药店去探了探行情。
妈妈自从92年底出了车祸后,爸爸就一直是她的守护神,一直照顾她、陪伴她与病魔斗争。街里街坊的总能看到妈妈迈着不太稳的脚步,爸爸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路上。这一幕也行了许多与父母同龄或者年轻些的女人经常问自己老公的一句话:“如果我像老郭这样,你会做到像老马这样吗?”
这两年,许是上了年纪的问题,妈妈的身体更弱了,先天性心脏病犯的次数比之前的10多年频繁了,程度也深了,妈妈瘦了很多,也虚了很多;经常是一顿饭的功夫,妈妈出的汗足够像洗了澡一样,将头发打得湿透;爸爸再也不坚持让保姆经常带着妈妈出去走走、锻炼身体了;每天爸爸都会去按按妈妈的腿,看她是不是有浮肿的现象……爸爸唯一坚持的是自己每天早晚两次的健康走路法,每次快步走路1小时左右。
作为长年不在父母身边尽孝的女儿,爸爸的这点儿要求是一定要满足的。第二天晚饭后,我们仨人一起去了爸爸说的那家药店,买了爸爸为妈妈选好的轮椅——很轻巧的一款轮椅,蓝色帆布、可折叠、可自助转轮。离开药店到上车之前,爸爸就迫不急待地让妈妈坐了上去,他推着她走到车前。
爸爸说:“老太太,以后我就可以推着你出去了,这样你也不会累了。明天女儿上班后,我推着你去看国家大剧院。”妈妈说:“行啊,你愿意推你就推呗。”后来,听爸爸说他给哥哥打了电话,说妹妹给妈妈买了轮椅。

几天后是父亲节,我请爸爸妈妈,爸爸的大哥大嫂一起吃饭,选在了中关村的一家饭店,出发前,爸爸让我将轮椅放在了后备箱里。
吃完饭后,爸爸让我把他大哥大嫂送回家,自己要推着妈妈在中关村走走。60年代的时候,妈妈在北京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念书,而爸爸在北京大学念书,听说他们谈恋爱时去的是紫竹院公园。看着基本不认识的中关村,爸爸对妈妈说:“老太太,你也不认识这里了吧,变化真大!今天,老头儿推着你,咱们再认认中关村吧。”妈妈不语,慢慢地走到轮椅前,自己坐了上去。
我问爸爸:“行不行呀?你确认你们不会走丢?”爸爸说:“能认识,实在不行,我们可以打车回去呀。”我留了一把伞给他们,带着他大哥大嫂走了。
从车的后视镜中,我看到爸爸弯着腰推着轮椅越走越远的背影,突然间,我明白为什么他一定要买这个轮椅了。
我给哥哥嫂子发了短信:看着爸推着妈越走越远,我突然明白这个轮椅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了。终于,他可以推着爱了一生的人,走过恋了一生的地方,重寻守了一生的信念。那信念是“相守一生,不离不弃”。
两个多小时后,爸爸推着妈妈回来了,我没有看到妈妈汗湿了头发,却看到爸爸衬衫后面都湿了。爸爸显得非常兴奋,跟我们讲中关村令他们惊讶的变化,滔滔不绝的。
我问爸爸:“你们累吗?”爸爸说:“累是有些累,但是开心呀,你妈终于不用跟我吵了。”妈妈病后身体不好,不愿意多走,经常会因为爸爸希望她多走多锻炼的事情和爸爸发脾气。我们明白她因为心情无法控制自己,也明白爸爸用心良苦。每次看到我们带着妈妈出去很长时间,爸爸总是很羡慕地说:“还是母子连心啊,这要是我带着你妈妈走10分钟,这老太太早就和我急了。”每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很得意地说:“老头子,你不服气?”
那天爸爸跟我说:“推了一会儿,你妈会回头问我‘老马,你要是累了,就先休息一下,一会儿再走’”;那天,爸爸跟我说:“我们走到人大西门的时候,渴了,买了一瓶矿泉水。你妈拧开瓶盖后把水递给我,说‘老头子,你累了,你先喝吧’”。
我不知道当时爸爸听到妈妈说出这些体贴的话时是什么感受,但我听到爸爸讲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鼻子酸酸的,我好久不哭了。
在北京住的这段时间,爸爸还推着妈妈去了前门大栅栏、北海公园,两个人还去东华门夜市吃了小吃……周末的时候,我开车把他们送到辽阳,爸爸要趁着妈妈身体还行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回去看看他生活在沈阳和辽阳的弟弟、妹妹。
于是,辽阳的街上,又出现了爸爸推着妈妈的身影,一路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