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我的博客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起博客.朋友很在意下一步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些什么样的内容,总是担心转型了的博客会失去最早那批天天来看其博客的朋友们,会让这些见过面的,或是未见过面的朋友们失望.
其实,在朋友提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些问题.比方说:写博客是为了什么,又是在给谁看,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大家坚持更新着自己的博客呢?
璐璐也有自己的博客,璐璐是一个文笔非常好的女孩子,可以写出那种在我看来很华美的文字,交织着她的人生感悟,也反应着她文学的功底.璐璐的文字是我望尘莫及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去看她的博客,就算很长一段时间她没有更新,重读以前的文字,我也会喜欢.于是,有一天告诉她:"每当我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去看你的博客,那里的文字会让我暂时不想眼前的心和情."
璐璐笑道:"我终于找到要坚持写下去的动力了!"
莞尔,大家做事情都需要一个理由.
那么,我写博客又是为了什么呢?(做思考状......)
回头想想我自己博客的雏形,是缘于这几年在国外流浪生活的开始.我学着早些年小姑姑出国的样子,将自己在国外的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爸爸还有其他的朋友,让大家知道我在外边的生存状态,不必担心.爸爸会将那些《加国生活》打印出来,带回家给妈妈看。看完后,会放在床头的柜子里,想我的时候再拿出来看。他们也会在打电话的时候告诉我:“这部分考驾照的内容写得不错,那篇关于去唐人街买的菜的错别字太多了。”
爸爸是个文人,读过很多书,自己写的一手的好文章。有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你现在写东西比较流畅了,但是语言上还需斟酌,要多看看书,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文字的.”我会和爸爸"狡辩"道:"我又不是靠码字为生的,我也不像你是中文系的高材生,我写东西是最原始的动机--记录".虽然在强词夺理地为自己本就薄弱的文字功底找理由,但爸爸的话还是印在脑子里了,在以后的记录过程中,多少会考虑一下语言.
我和爸爸是两代人,很多新潮些的东西他还是不太明白。一直关注着我文字的他,在看了那篇《留住枫情万种》后,会很激动地打电话告诉我:“这篇写得不错,流转于文字间的秋色,有些散文的感觉了。”看了那篇《新龙门客栈与加州旅馆》后,他会说:“看不懂你们这些年青人在想什么。”不管怎么样,他一直在关心着在文字中成长的我。
有了博客后,一位兄长将我引进大旗网,和很多人一样,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博客家园,将以前的文字整理归类后,像所有生活习惯的沿续,即使阶段性地结束了流浪的日子,也还会偶尔将生活用文字记录,放在自己的博客里.习惯罢了,却也没有过坚持的理由.
直到有一天,爸爸打来电话:"你这段时间的情绪有些低,似乎很多事情影响着我女儿的心情?"爸爸看了那篇《可否将奢望交给神灵》后,有些担心我。看了那篇文字的爸爸,明白自己的女儿心中依然放不下几年来的那段感情和那感情中的人,时过境迁的无奈,只好将一切归于命运,希望至少可以认命,或将仅存的心愿与动力交付神灵。他不希望我过得很消极,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积极面对人生,不去认命,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做回以前那个乐观的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博客成了我与父亲交流的一个平台。由于母亲的身体欠佳,由由我很小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更因为这几年我似乎越来越不会照顾好自己了,爸爸总是担心着我。许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吧,很多女儿的事情父亲并不方便去问,他有的时候会去问我的朋友关于我的事情,却不能当面与我交流。于是,我的博客成了父亲了解我的心情的一个窗口,他会不定期地打开,看看独自在外的女儿最近在忙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记得有阵子很忙,连续几天没有给家人打过电话,爸爸会告诉我:“我今天去看你的博客了,想看看我女儿是不是又去了哪里?”
爸爸也会告诉我:“不要为了写而写字,要真正有感而发,这样的文字才会有生命力。”爸爸还会给我买了几本散文书,希望我有时间的时候认真学习,希望对我相对薄弱的文字有一定的帮助。
就这样,我的博客一直在继续着,因为我知道我的爸爸会不定期地看,希望从我的文字中更多了解我的想法和心情;因为我知道,爸爸会将这些文字打印出来,让生病在家的妈妈可以看到女儿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