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恐惧的死亡戈壁,诡异神秘的新疆“魔鬼城”[组图]

(2007-05-12 13:11:22)
分类: 自然之迷
在我国新疆哈密的沙尔湖地区,有一片被称为“魔鬼城”的令人恐惧的死亡戈壁。诡异神秘的“魔鬼城”曾是一个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众多的动植物在这茫茫戈壁上留下了生命的印记,那么,人类会不会也曾经涉足那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又会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http://www.a1111.cn/lstm/UploadFiles_7939/200705/20070510212050576.jpg 

1986年,专家们在一次极为普通的考察活动中,竟然在哈密的茫茫戈壁中发现了规模浩大的雅丹地貌群。随着对一个个来自远古信息的解读,专家们破译了“魔鬼城”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然而,死寂的戈壁背后仍然隐藏着太多的秘密,惊天发现又将解密那里一段尘封的历史。

  1988年的一天,哈密文物局的专家在“魔鬼城”考察,令人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奇怪的城堡,当地维吾尔族居民称之为“艾斯克霞尔”,意思是"破城子"。
 
  与“魔鬼城”中那些仿佛一座座城堡的高大壮观的雅丹土丘不同,这座"破城子"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工修建。整座城堡在风蚀基础层上用土坯一层层地垒建而成,与原来的地势浑然一体。墙体上有几个人工孔洞,似乎是用于防御的瞭望孔。门洞的横梁是用胡杨木制做的,建筑城堡的一些土坯上似乎留下了人的手指抹过的痕迹,这些都引起了专家们极大的兴趣。 
  
经过测量,这座城堡坐北朝南,东西长50米,南北宽10余米,残高6~7米,为土木结构,建筑风格类似欧洲的城堡。城堡分为上下两层,在墙基下是残存的两三间土坯房屋的遗迹。此外,在城堡里还发现了柴草堆和用火的痕迹,在城堡后面,可以见到散落于地面的一些碎陶片、石器和土坯,不远处则是一大片厚厚的堆积物,经过仔细辨认,这些堆积物是羊的粪便。显然,这些都是人类生活的遗迹。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与这里最近的一个绿洲直线距离至少在20公里以上,举目四望,在这里根本看不见水源,只能看见零星的低矮耐旱植物。在没有水源,风沙肆虐,环境极为恶劣的大漠深处,很难想象人类能够在这里生存。但是,这个城堡由人工筑造却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这里修建了这个城堡?他们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http://www.a1111.cn/lstm/UploadFiles_7939/200705/20070510212050303.jpg  
艾斯克霞尔墓地现世
 
  专家们苦苦寻觅,可是一时难以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正当近于绝望之时,在艾斯克霞尔城堡东面约2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片不同寻常的沙梁。这片沙梁是个马鞍形,在它的周围散布着一些雅丹土丘。在阵阵狂风席卷之下,隐隐约约露出了埋在沙梁下面的一些胡杨木。在这个寸草不生的地方,怎么会有胡杨木出现呢?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胡杨木似乎有人工砍削的痕迹,随后又发现了一些被大风从木头底下卷露出来的毛织品的残片和彩陶的碎片。经过进一步探察,专家们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原来,这片沙梁竟然是一片被流沙掩埋的墓地。
 
  1999年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哈密地区文管所联合对这片墓地展开抢救性挖掘。在长100米、宽50米的范围内总共挖掘清理出32座墓葬。可是,由于大部分墓地曾经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保存完整的只有5座。好在这些墓葬的主人竟然全部形成了干尸,而且保存异常完好。
 
 墓葬的形制以竖穴土坑墓为主,也有竖穴土坯二层台墓,上面都有胡杨木盖顶,有的还搭盖胡杨枝条,地表基本上没有封土。墓主人一般是单人葬和侧身屈肢葬。  
  专家们将艾斯克霞尔墓地与数十公里外的五堡和焉不拉克两座大型青铜器时代墓地进行比较,发现艾斯克霞尔墓地与距今3000年左右的五堡墓葬一样,出土的文物中只有青铜器而没有铁器。另外,这里出土的陶罐,其形制和质地与焉不拉克墓地出土的陶罐完全一致。焉不拉克出土的陶罐经碳14测定其年代为3000年前左右,因此,这个墓地的年代应该与它焉不拉克墓地是同一个时期的。另外,哈密以西的四堡、五堡一带出土的早期墓葬都有与艾斯克霞尔墓地相似的土坯,通过碳14测定,这些土坯的年代在3000年左右,土坯的形制也很大,上面也有人手刻印的手掌纹、手戳纹,以及其他的一些纹饰。
 
  根据以上的研究可以断定,艾斯克霞尔墓葬无疑属于青铜器时代。  
墓地干尸是什么人种
 
 确定了艾斯克霞尔墓地的年代,专家们又开始对墓地的主人进行研究。专家们对这些保存完好的干尸研究时注意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这些干尸残存的头发竟然是金黄色的
  显然,这些墓葬主人极有可能是不同于黄色人种的其他人种。有些专家推测,和五堡墓葬的主人一样,这里的墓葬主人同属于欧罗巴人种,也就是高加索人种。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尽管这些墓葬干尸的头发是金黄色的,但眉基和颧骨却很低,似乎又和欧罗巴人种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很难认定他们到底是纯血的蒙古人种,还是纯血的高加索人种。大多数专家认为,实际上,这些墓葬的主人可能是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相互融合。
  一般来说,根据出土的随葬品可以判断当时的经济状况,艾斯克霞尔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墓葬的干尸都包裹着厚厚的皮衣,头下枕着毛毡,身上穿着毛布袍和长裤子,脚穿皮靴。随葬品有毛织品、皮制品、铜器、陶器、木器、骨器、石器等。这些毛纺制品织造平滑,纹路均匀,颜色十分鲜艳。干尸头上戴的帽子和头饰非常精致。显然,当时他们是以畜牧业为主,因为这种生产方式为生活提供了生产皮革制品和毛纺制品所需要的充足的原料。尽管现在仍然无法获知逝去的那个遥远的年代更多的细节,但似乎可以断定,当时的艾斯克霞尔人的毛纺工艺是超乎今天我们的想象的。
  令人意外的是,在墓葬品中还发现了少量的粟谷类面饼,说明也许那时候这里的人们已经有了小面积的原始耐旱农业。可以想象当时这里可能还是一片绿洲,而且应该有提供灌溉小面积农作物的一条河流。实际上,距离这片墓地2公里之外,确实有一条已经干枯的河道,这条河道恰恰就是现在的白杨河的下游。今天,白杨河的中上游仍然有很多水,这是当地的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可以想象,当年的艾斯克霞尔人,也一定会把就近的这条河流作为他们重要的水源之一。 
  
  在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号墓葬,随葬的一个小木桶深深地吸引了专家,这个独一无二的小木桶,似乎说明了这个墓葬主人的身份与众不同。那么,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小木桶里装有一些像是劳动工具的物件,在一个碗状的石器里,一把小木勺粘着少量分明像是干结的胶液,其余的是一些皮革碎片。随葬品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皮革加工工具,比如骨针、骨锥和木篦等,而木篦可能是用来梳理皮毛的。同时,专家们还在随葬的一只陶罐的口沿处发现了与石碗中一样的胶质物。一般来说,随葬品都是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这可以说明墓葬主人可能是一个从事加工皮革的“手艺人”,或许还是一个兼修理生活用具的工匠http://www.a1111.cn/lstm/UploadFiles_7939/200705/20070510212050951.jpg
“魔鬼城”的主人是谁
 
  艾斯克霞尔城堡与艾斯克霞尔墓地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那么,艾斯克霞尔墓地的主人会不会就是艾斯克霞尔城堡的主人呢?

  根据一般的习俗,活着的人都会把墓地选择在靠近居住的营地附近,不会把祖先埋葬在远离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发现墓葬的地方,附近一定会有活人的生活遗迹或者活动遗迹。

  令人兴奋的是,墓葬的土坯为墓地和城堡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资料。这些土坯相当厚重,而且上面都留有人手刻印的痕迹,这与艾斯克霞尔城堡的土坯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可以说艾斯克霞尔人就是生活在“魔鬼城”的最早的主人。
 
  专家推测,那时候,城堡处于一片小绿洲之中,白杨河水从附近潺潺流过,周围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偶尔还有一小片种植的农作物,艾斯克霞尔人过着自给自足的悠然生活。 ;
 
  然而,艾斯克霞尔人在此之后的文化遗存中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放弃了这个城堡,最终选择了离去呢?
 
  专家认为,这首先应该和生命之水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为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地质的巨大变迁,造成了这里气候干旱缺雨,最终河水断流,绿洲荒芜,赖以生存的牧业和原始农业的条件彻底丧失了,艾斯克霞尔人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迁移至较远的可以生存的地方。

  不过,人们放弃这个城堡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因为用来建筑城堡的土坯由下至上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大小不一,风格迥异。在城堡的最上面部分的土坯明显变小,人为的因素也最为明显,这说明城堡可能经过了多次营造,多次使用,存在着一个使用、废弃,后来又使用、又废弃的历史。
 
  据记载,在汉代,哈密已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作为"西域襟喉",哈密是绿洲丝绸之路的要冲。丝绸之路进入哈密后,分为南、中、北三条道路,从地理位置上看,艾斯克霞尔城堡处于北道和中道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城堡可能曾经被用于军事目的。
 
  从艾斯克霞尔往东,有一条路可直接到达哈密最南部的大南湖,往西可直接抵达鄯善,就是偏离现在的兰新公路南边的一条古道。往北可以顺着白杨河到达其他地方,所以这里是一个交汇点。然而,可能由于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经由哈密绿洲的丝绸之路中道的衰落,城堡就失去了战略价值,废弃便成为它不可避免的最终命运。

  无论如何,艾斯克霞尔城堡已经废弃,艾斯克霞尔人也不知去向,只有神奇壮观的“魔鬼城”依然静穆在茫茫戈壁荒漠之中。然而,又有谁能够断定,“魔鬼城”的秘密就此终结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