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金章
马金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768
  • 关注人气:2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笔记  武王伐纣会盟地——同山(下)

(2016-10-13 21:44:41)
标签:

家乡地理

浚县马金章

分类: 文化

民俗宗教文化的汇集之地

 同山是宗教文化与民俗信仰汇集的地方。民国年间,同山满布庙宇殿堂。头道山有以老奶殿为主庙宇五十六间,有梳妆楼、十二老母殿、大佛殿、观音殿、城隍庙等宗教建筑。二道山有以天爷大佛殿为主的庙宇40多间,四面围以寨墙,南侧有山门。三道山有以玉皇殿为主的庙宇30多间。四道山有以南顶老爷庙为主的庙宇20多间。大部分庙宇毁于解放前战乱和解放后破“四旧”时期。1992年后,村民在旧址对旧庙陆续恢复重建。

乡愁笔记 <wbr> <wbr>武王伐纣会盟地——同山(下)                                                     
                                                             天启年间重修关王庙记碑

乡愁笔记 <wbr> <wbr>武王伐纣会盟地——同山(下)
                                                       顺治三年(1646)重修观音堂碑

乡愁笔记 <wbr> <wbr>武王伐纣会盟地——同山(下)
                                                              乾隆年间重修关王庙碑记

  同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佛儒道并存发展。历史上许多庙院都居住着和尚或道士。庙内钟声不断,香火旺盛,四方远近闻名。宗教的发展极大地影响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发展。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三月二十八为同山传统庙会。庙会期间,周围大批群众蜂涌山顶,祭拜神仙,祈祷福寿扭秧歌、打腰鼓、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热闹非凡除附近市、县外,本省洛阳、开封、焦作、林县,河北邯郸,山东临清、东明等地的善男信女也远道而来。

 

乡愁笔记 <wbr> <wbr>武王伐纣会盟地——同山(下)

                                                          老奶殿前的巨大碑头

  现旧庙遗存的音龙碑碑首(高1.3米,宽1.5米,厚0.5米,上雕盘龙,造型独特,别处罕见。年代待考)、明万历十二年(1584)重修观音堂记碑、清顺治三年(1646)观音堂碑记碑、明天启三年(1623)《关王碑纪》碑、顺治三年(1646)《碑记》碑、乾隆六年(1741)《重修关王庙信士捐资碑记》碑等大量文物遗存对研究同山村宗教历史和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乡愁笔记 <wbr> <wbr>武王伐纣会盟地——同山(下)
                                                                 比肩接檐的同山庙宇

 同山一带的重要战事

    同山自从它得名的一天起,便战争结下不解之缘。诸侯争霸、三国博弈、隋唐更迭,以及抗击日寇、解放战争,乃至农民起义、匪顽啸山等,同山都裹挟期间而烽火不断。

    周武王元年,武王挥兵伐纣,与诸侯会同于同山,同山便因此而得名。诸侯会同,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实现了华夏一统。从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便在帝王将相心目中根深蒂固,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数千年来华夏一统的思想根基。

    汉未,袁谭在同山南筑城,当地人称之为袁谭城。建安元年(196),袁绍占据黄河以后,在同山南设仓城,囤聚军粮,从而使同山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东晋太和四年(369),晋大将桓温率大军5万人伐燕,数战皆胜。燕王慕容暐求救于前秦。秦发兵2万,于八月与晋军在同山坡激战。晋军后援不继,败退七百里。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

    唐武德元年(618),宇文化及于江都杀炀帝后,引兵攻打黎阳。徐世勣避其锋芒,退黎阳而固守仓城。化及屡攻仓城不下,李密与其伪和。化及识计后大怒,与李密大战于同山下。激战中,李密中箭落马,幸被部将秦叔宝所救。这次大战,双方伤亡惨重。李密受伤,屯兵汲郡(今卫辉市),化及粮尽兵竭而败走魏县(今大名县西南)。

    解放战争中的豫北战役。19472月,为配合延安保卫战,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豫北发起反攻,痛击国民党军王仲廉部,同山再次成为攻防双方争夺的焦点。据同山的老人讲,国民党军初入同山时,单是骑兵还分作红马团、白马团,整整齐齐,威风凛凛。等到了败逃的时候,已溃不成军,红马、白马就乱作一团了。

历史悠久的武术圣会

 同山村武术圣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社火的主要社火团队和重要组成部分。同山村武术会以其参与人数之多,演艺精炼成为浚县社火的一支重要团队。同山村武术圣会的起源已难确考,据后同山村寿好春介绍,清末时期,同山村开设武会馆,其爷爷弟兄六个,个个精通武艺,其四爷寿本智曾为武会馆馆长。村内练武之人很多,每逢浚县正月庙会都要到浚县山上朝山进香,同山武术圣会不但赶浚县山庙会,而且在正月初八、三月二十八还要到同山朝山进香,助兴演出。

    同山村武术社火的表演有多种形式:集体表演、单人独练、双人对打、多人对打、团体拳,加上流水、跑圆场等程式和口哨、特技等元素,形成多位一体的综合表演,动作套路有40多种。

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

    在同山村周边,民间流传着许多与同山有关传说故事,如:晚照西传说、王越输同山、虎洞养子、喷云洞的传说、拴船石的传说、风火铜金身天爷天奶、都土地由来、奈何桥的传说等。

    晚照西传说之一  相传纣王淫乱无道,闹得天地混乱,人神不安。玉帝令嫦娥派一仙女混入宫中察看纣王淫乱无道的罪恶,伺机天珠纣王。纣王几次想奸淫仙女,都被仙女反照镜支吾过去,几次都没得逞。纣王厌烦啦,把仙女送到荒凉的同山要喂狼虫虎豹。

    不久,武王为了灭纣,装扮成打猎人来到同山,了解纣王内地的虚实,一只大熊在武王面前跑,要打又够不着,一直跑到石洞不见了。这时,从洞中走出一位仙女,邀武王洞里说话。仙女说:“我是天上的大熊星座嫦娥,奉玉帝令,让我化妆成仙女混入宫中,查访纣王的罪恶,伺机天珠纣王。如今你兴兵伐纣,代表了天愿人意,我借给你个反照镜助你灭纣。”说完一眨眼就不见啦。

    武王弄清了纣王的内部情况,回去制定伐纣的作战计划。在牧业兴兵伐纣,一举消灭纣王的主要兵力。战争中使用了仙女的反照镜,纣王指挥错乱,自己的兵相互打了起来,兵力死伤惨重使纣王一蹶不振,殷朝土崩瓦解。周武王替天行道取得了胜利。后来,武王乘车专程把反照镜送到同山洞口。传说洞口还有周武王的车辙印呢。

晚照西传说之二  相传很早前,一天上仙女,因恋人间福地,发现同山壶地洞天景观,便在此居住下来。后来,这位仙女为参加王母娘娘蟠桃会,取出嫦娥给她的玉镜精心打扮,飞天而去。蟠桃会后,王母娘娘见她风姿绰约,道法不浅,便把她留在瑶池。仙女一去不复返,年长日久,她留下的玉镜便化作了那块亮洁圆润的山崖。

    晚照西传说之三  同山西侧有一呼雷庙,庙一旁山崖上有一石洞。相传在公元22年前的某一天,刘秀被王莽追赶躲到同山,人困马乏就在石洞崖壁下睡着了。直到下午后半晌才睡醒。醒后发现,晚霞照在洞口,光呈五彩,庙影西向,甚感稀奇。心想,上天保佑我大难不死,回去一定干一番大事业。不久,刘秀登基做了皇帝,领文武百官来到同山祭祀上苍神灵,并命名晚照景观为“晚照西”,题诗词曰:“日落西山影也西,此间妙理世鲜知;欣题其影为晚照,谁知东霞日将起。”改附近的龙洞为“喷云洞”,题诗词曰:“洞以龙名惊地天,夏朝时节喷云烟;封锁山岗失苍翠,移时细雨润阳阡。

 

 喷云洞  在三道山玉皇大殿偏西下方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每当雷雨来临之际,,洞内便有烟云喷发,直冲天空。相传,大禹治水过后,同山周边逐渐有了人家。之后,又来了三年大旱。有一天,三道山后突然一声巨响,一道祥云展现,一条巨龙直冲九霄,顿时雷声大作,大雨穷盆。雨后民众上山观之,一个深不见底的石洞展现。大家称此洞为龙洞,后称喷云洞。世人多来此拜祭祈祷。

拴船石  夏朝时期,黄河水泛滥,同山周围一片汪洋。一日,禹王乘龙舟来到同山一带视察水情,因水流过急,无处拴船。禹王一急之下,化作一只大白熊,挥爪挖石,留下拴船撅穴。龙舟便拴于橛石之上。禹王回朝后,立即下旨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几年时间基本上解决了水患,国民以休养生息。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德,便在撅穴边刻诗一首:“洪水滔滔几多年,深没山腰糜渡船,神禹疏排势改变,留下撅穴万古传。”

王越输同山  一次,王越省亲回家,长垣县令闻声来访,闲着无事便下起了象棋,下着下着,王越心生一计,对长垣县令说,这么下着没有意思,不如赌点什么。这样吧,我押上同()山一座!长垣县令一听说有座铜山可赢,便分外用心。结果自然是王越输了。等长垣县令要取铜山时,王越朝南一指说:“那就是同(铜)山”。从此以后,同山就归长垣县了。山是不能搬走的,赋税却永远由长垣县来交了。

虎洞养子  在同山二道山有座殷龙寺,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品行不端的姓刘的和尚,凭借武功高强,为所欲为。有一次他从附近村庄抢来一个名叫石秀英的姑娘,霸占为妻。后石秀英生下一子。刘和尚为了掩人耳目,把生下的小儿扔到山上的老虎洞。寺内僧人为了保护幼小生命,晚上众僧人来到老虎洞前,跪下祈祷,感动了老虎。老虎不但不吃小孩,还用自己的奶喂养孩子。数年后小孩长大了,经常到寺院玩耍,主持把身世告诉小孩,并让小孩到五台山学艺。五年后功成名就,武艺超群,就重返同山决心报仇。后听说刘和尚流窜到信阳。他就到信阳去找。找到刘和尚后将其乱棍打死并将其埋在地里只露个头,用耙耙烂。又回到同山,为报生母之恩,老虎养育之情,就给自己取名叫“石虎”。又在老虎洞口写下洞额题名和左右对联。额题:虎洞养子。联曰:石秀英帅子去修行,刘和尚耙死信阳城。

风火铜天爷天奶  相传,唐朝初秦琼等人从山东押解犯人到洛阳充军路过同山,天黑了,就住在天爷庙大殿。到了深夜,天爷给秦琼托梦说李渊临潼被困,要秦琼速去救驾。秦琼醒来后,让手下押解犯人,自己就连夜赶往临潼。李渊果然被困,秦琼救出李渊并说明情由。李渊为感谢天爷灵验之恩,临终时特嘱咐儿子李世民重修同山天爷庙。李世民登基后特派敬德到同山重修天爷庙,并铸造风火铜金身天爷天奶。

(策划:马金章,撰文:郭如民,摄影:李成虎、马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