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2015-07-26 20:13:08)
标签:

家乡地理

浚县马金章

分类: 文化

凌湖村位于浚县白寺乡政府驻地西北7公里的火龙岗上,因村西岗岭连绵,东南有涧塘积水如湖,取“岭”与“湖”二字命名为岭湖,后经文人雅化为凌湖。村取湖名,曰凌湖村。

http://s1/mw690/001puYfngy6U8ZbeYGkd0&690《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TITLE="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
                                                                  幽静古村

 凌湖村是火龙岗上的一个古砦村庄。现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1900人,姓氏以朱、王、徐姓为主,合计占全村总人口的50%以上,另外还有宋、岳、苗、李、张等姓。据传,村中朱姓原籍山西洪洞县人氏,有老四股。明洪武年间,迁来一股在此定居。该村居火龙岗中部龙脊,又占据南北交通要冲,在风水理念、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方面都占有独特优势,有“《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之誉,当地流传“四十五里火龙岗,数着凌湖数裴庄”俗语。


地处《诗经·旄丘》之地

凌湖村所处的火龙岗,是浚县西部的岗丘地带。据《浚县志》记载:火龙岗“南起白寺乡张寺庄,北至屯子乡裴庄、榆涧一代入汤阴县境,地跨白寺、钜桥、大赉店、屯子四个乡。南北长22.5公里,东西最宽处12公里,最窄处4.5公里,面积171.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5.74%。”


                                                              http://s10/mw690/001puYfngy6U906RYN3c9&690《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TITLE="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
                                     南砦门石刻横额山青水秀

  火龙岗古称旄丘岗,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卫风》,诗曰:“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清嘉庆《浚县志》称为龙脊岗。清嘉庆《浚县志》引《名胜志》曰:“形若游龙,而所当脊处若龙脊也,故名。”清代以来,岗上树木植被被大量砍伐,水源枯竭,干旱严重,宛如火龙,旄丘岗变为火龙岗。

凌湖村所在的区域具有典型的火龙岗地貌特征。村西、村南沟壑纵横,水流成溪,积水成湖,从来没有干枯过。地面为砂土,大部分区域土层较薄。

令人陶醉的凌湖美景

凌湖湖水来自村西岗岭地带,水流从西南、西北两路顺涧沟而来在村南汇集形成宽阔涧塘。水大时村口石桥桥眼都流不完。除此之外,从西南方向、正北方向地下也向湖内渗水。现场看到湖旁两处古井的水位比湖面的水位还要高。20世纪5070年代,沿涧塘自东向西分三级建坝,形成三级湖面。

http://s15/mw690/001puYfngy6U8ZfAedwae&690《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TITLE="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
                                         凌湖西湖

三湖以西湖为主湖,自石桥至湖东侧坝墙东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约120米。水域面积约3.6万平方米。凌湖水湖北靠古砦,西有石桥,湖水常年不干,而且清澈见底,湖面清水荡漾,鱼船往来穿梭,自古至今景色秀美,诱人陶醉。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石桥碑记》载:“树木畅茂,禽鸟飞鸣,游斯桥应有山梁悦性之感也。”今逢春节,村民仍有书写“凌云千层阳光照,湖水万丈瑞气生”楹联者。湖内常年有鱼、虾、乌龟等。据村民讲,过去湖内有很多乌龟,在水边趴的到处都是,有人在湖边捞出的乌龟曾装满编织袋。近年在湖内捞出较大的鱼有十四五斤之重。凌湖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成为凌湖村浇地抗旱的主要水源,村东部、南部大部分耕地主要依靠凌湖之水灌溉。

http://s9/mw690/001puYfngy6U8ZjhNKE18&690《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TITLE="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
                                                               西湖傍水人家

特色鲜明的凌湖村砦

凌湖村砦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于村关公庙内的《修砦碑记》,光绪十七年(1891)曾对砦墙进行大规模修缮。建国后部分砦墙被逐渐拆除。南砦墙因临沟壑水湖,南砦门东西两侧现仍残存砦墙300余米,东砦门以北遗存大量砦墙根基。据调查,凌湖村是目前浚县境内保存古砦遗迹最多的村庄。



 凌湖村砦墙随地理形势而建,东南部、南部、西南部均邻沟壑,东北部、北部、西北部人工开挖护砦沟。为东西略长、南北略短的不规则形古砦,东西约700米,南北约300米,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凌湖村砦是一个布局严谨,建筑规整,防御性能较好的古村砦。砦外沟壑水域环绕,砦内圆盘式街道相互通达,构成了完整而独特的古村砦建筑及街巷格局。

http://s1/mw690/001puYfngy6U8Zsrdm0d0&690《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TITLE="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
                                                                        古砦墙

 砦墙墙体内外均以当地裂礓石砌筑,内填以夯土。砦东、南、西、北设四个主砦门,四个砦门并不相照,东砦门偏南,南砦门偏西,西砦门偏南,北砦门偏东。四砦门均有石额。东为:“凌湖腾蛟”,南为“山清水秀”,西为“凌云起风”,北为“镇关锁阴”。南砦门是进村的主入口,砦门两侧有楹联,现在,南砦门西侧不远沟壑内古井台上仍砌有同治年孟夏“山清水秀”残缺石匾。砦门南涧沟之间建有单孔石拱桥供南北通行。砦门东100米还设一个便门。便门门口高约2米,宽约1.2米,门后墙体上设有供上门用的穿眼,现保存完好。

http://s6/mw690/001puYfngy6U8ZzuxvLd5&690《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TITLE="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
                                                                       砦东南角门

 村砦内街道成圆盘式相互通达。为加强防御,街道内还开挖有地道,现在砦东北部古井中仍能看到地道口。据附近村民介绍,此地道向东南方向可通200余米。

村砦内外原有生活用水井十多眼,井壁用当地裂礓石砌筑,井台用青石砌筑。现村内仍存古井七八眼,常年有水,且水位高。最浅的从井口到水面仅有2米距离。不过古井已不做饮用水源,大部分供灌溉用。


http://s9/mw690/001puYfngy6U8ZAM6wg08&690《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TITLE="乡愁笔记 《诗经·旄丘》地,龙岗第一村:凌湖(上)" />
                                                            一口井壁西侧有地道进出口的古井

 村里还流传着一个修砦故事。据说清末时期,本村大户王老惠家要领头修砦,为了号召大家积极响应,带头将自家的围墙及部分房屋拆除,拆下的材料全部用于加固维修村砦。在其带动下,较短时间就凑齐了修砦用的材料。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将砦子修好。

有关修砦的背景在村关公庙内所立清光绪十七年(1891)《修砦碑记》中作了详细叙述。(碑高1.6米宽1.25米厚0.22米。碑另一面为光绪十七年《重修石桥碑记》)。碑文介绍了清咸丰年间以来匪患猖獗,民不安宁的社会治安形势及光绪十七年本村修砦的有关情况。

(来自郭如民先生《火龙岗上的古村庄—凌湖》文,李成虎先生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