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笔记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2015-06-30 06:39:21)
标签:

家乡地理

浚县马金章

分类: 文化

 厚重的民俗文化

    历史上村中几乎家家有船,户户跑航运,大部分村民整天在水上讨生活,所以村民最信仰水神。逢年过节或远航天津前,村人或船家都要到四大王庙上香祭拜。

http://s14/mw690/001puYfnzy6TsCjz9Xn5d&690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TITLE="乡愁笔记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
                                       四大王庙上的元代龙柱

    过往商船,行至四大王庙时在船上放鞭炮以示敬畏。村上远航的大船船主往往在船璞头处放一托盘,上铺一张黄裱纸,若有一小青蛇爬到黄裱纸上蟠卧,便被认为是四大王上船了,就会上香摆供敬奉,祈求保佑行船平安。船头位置是敬奉大王神位,民俗忌讳女人在此走动。

http://s7/mw690/001puYfnzy6TsCokwR0f6&690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TITLE="乡愁笔记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
                                                            四大王、关王庙主殿

码头村还有放河灯,祭河神的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早晨,将关王和四大王请到街南头的观音堂前的神棚安坐,然后戏班子开始对着诸神和民众唱大戏。入夜时分,人们来到运河岸边,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举行敬河神、放河灯仪式,祈愿河神护佑航运平安。音乐中,无数盏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莲花灯顺流而下,将河面妆点得五彩缤纷。

http://s10/mw690/001puYfnzy6Tt3VAoWZ79&690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TITLE="乡愁笔记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
                                                          心花绽放制河灯

http://s9/mw690/001puYfnzy6TsBFTJ3y48&690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TITLE="乡愁笔记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
                                                          桥上站满了观河灯的人

码头村民间社火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参与者众,社火表演者达500余人。主要表演形式有花船、花棍、秧歌、担花篮等。每年正月初九到善化山、正月十六到浚县城表演,二月十九在本村庙会上表演。

该村至今还留传着船工号子和与大运河有关的歇后语和谚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大运河的文化宝库。

船工号子:

哈罗哈罗嗨哟——

两脚夯地背朝天哟,

哈罗哈罗嗨哟——

纤板人肉三寸三哟,

哈罗哈罗嗨哟——

往北开的米粮船哟,

哈罗哈罗嗨哟——

往南运的鱼和盐哟,

哈罗哈罗嗨哟——

嗨——嗨——噢啊,

哈罗哈嗨哟——

歇后语:

卫河里飘秤锤——没那事儿

隔河作揖——承情不过

河边洗黄连——何(河)苦

黄河的水——难请(清)

龙王爷发兵讨伐河神——不认自家人

大水冲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旱鸭子过河——摸不着深浅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着石头过河——稳当

漏盆里洗澡——快活不长久

谚语:

五月南风泼大水,六月南风干死鬼

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开口(卫河水灾)不开口,单看六月二十九(农历)

淹坡不淹坡,瓮城会上(农历六月二十九)定干戈

淹不淹,单看七下八上二十天(农历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重要的人物事件

段印诚。清代浚县商人,为便于卫河航运,乾隆三十年(1765),段印诚等商人积极捐资,清理卫河浚县屯子码头至老鹳嘴“十八里溜”河段。

    段凤刚(老彩),清同治年间秀才。同治年间,段老彩与本村另一秀才郭老贵合资在焦作陈照开煤矿。煤矿开办后,遭到当地地痞、恶势力多次刁难,煤矿无法正常生产。段老彩、郭老贵带领矿上人员与之理论,当地地痞 不仅毫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的骚扰煤矿正常作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段老彩、郭老贵带领矿工奋起还击,与当地地痞发生械斗,当场打死五六个地痞。当地官府介入此事,将段老彩羁押,因事出有因,段老彩被判入狱三年。

段老彩为当地铲除了一股恶势力,当地百姓把此事编成戏剧《段老彩大闹陈照窑》。

疏浚十八里溜。光绪十一年(1885)冬,知县黄璟倡导民众于十八里溜坐湾处改河筑坝,南北长75丈,高丈5尺,底宽1丈,顶宽5尺,皆凿石而锢以鉄,浚河12丈,长91丈。

1955年春,新乡航运处组织船民949人清理河道,在浚县码头村成立清於大队,清理石头、木桩、倒树、沉船、浅滩,8月,新乡至浚县客轮正式开通。

http://s9/mw690/001puYfnzy6Tt4v4hGo98&690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TITLE="乡愁笔记   大运河重要驿站  码头村 (下)" />
                                                            1983年运河清淤图

 抗日精英夜袭码头日寇。193821日,日寇侵占屯子,派兵百余进驻码头村,以控制卫河水路和码头渡口。日寇在该村抢掠财物,奸污妇女,强迫青壮年修筑工事。日军暴行,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无比仇恨,决心打击日寇嚣张气焰。县长石铭宸组织了两个连的兵力,由大仙会的武装配合,计划一举全歼码头日军。谁知大仙会杀敌心切,在胡老计,陈东桥带领下,25日下午开始行动,封锁了水陆交通,黄昏时,提前向码头村日寇发起突袭,打死日寇50余名,活捉2名;缴获小炮2门,枪20余支。初战有胜,会员撤出。得知胡老计的儿子英勇战死后,会员悲愤中重整队伍,再次杀进村内。日寇依高房、工事拼命还击,大仙会战斗失利,牺牲13人。石铭宸带领两个连按原计划时间赶到码头时,大仙会提早打响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次日,石县长组织民众在县城为牺牲的13位烈士开了追悼会,并将俘虏的5名日寇示众。

昔日的屯子码头,现已不存了,但码头村民以抗日的英雄行为,塑造了一座精神码头。这座精神码头,永远屹立在大运河之滨。

(据马珂同题文稿缩减。照片李成虎先生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