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谢嘉幸
谢嘉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69
  • 关注人气:10,4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传统音乐节 走近传统走进传统

(2009-10-29 15:28:24)
标签:

传统音乐

北京

谢嘉幸

民族

狂欢

杂谈

分类: 民族音乐学

北京传统音乐节 走近传统走进传统北京传统音乐节 <wbr>走近传统走进传统

上图为:“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闭幕现场

 

    10月11日至17日,中国音乐学院的校园广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大秧歌、中幡等各式各样的北京社会民俗演走进了大学校园。对此次为期一周的首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伍国栋表示:这次音乐节使传统音乐走到群众中来,和群众有较好的互动作用,传统音乐只有在普通民众中传唱才能真正起到保护的作用。
   “北京民俗狂欢”——
  成功表达民族的意味

  “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包括10场传统音乐系列展演、7场传统音乐高端论坛及4场传统音乐大师培训班。据本届“北京传统音乐节”执行艺术总监谢嘉幸教授介绍,举办首届“北京传统音乐节”是为了深刻反思近百年来对传统的态度,但本届音乐节重点落在“北京” 两字,“相比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北京的
文化建设还是不够”,因此本届音乐节更侧重北京地方传统音乐保护。开幕式以音视频相结合的立体化形式将一幅“从金中都到新北京”800年音乐史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闭幕式上,“北京民俗狂欢”,不少观众踊跃参与,和顺义秧歌队的表演者们一起扭起了大秧歌。

  在7场高端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中国传统音乐命运的大问题,如“传统音乐如何面对当代全球化的挑战”、“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区域音乐文化建设”等展开讨论。一位来自云南歌舞剧团的歌手说:“我从小
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音乐挺感兴趣,昨天和几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专家交流后,真是收获了不少。”

   “民歌大王”王向荣、北京民歌专家陈树林等民间音乐家、挪威的音乐家以及吟诵专家走进大师培训班,面对面传授民歌、吟诵等传统音乐艺术,课堂上笑声不断,掌声雷动。

  “北京传统音乐节”将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一样成为每年进行一次的集展示演出、学术交流、大师培训为一体的文化活动。2009届“北京传统音乐节”跨出了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原广东省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赵宋光,花甲之年,拄着双拐,全程参加持续一周的音乐节。他说:“这个音乐节办得非常成功,将民族的意味表达得很好。”但是万事开头难,伍国栋提出了建议:“这次音乐节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校园里,参与面和影响面都很小,下回可以将音乐节推到社会上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我的歌儿传给谁?”——
  关注中国传统音乐命运

  在音乐节上,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说:“传统音乐得好好保护,要赶快抓,再不抓就要流失了。你看在场的人大都是老头老太,年轻人比较少。”一个古稀老人都看到的问题专家们又岂能熟视无睹?在本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中,学者专家们在“传统音乐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汉田提到在广西巴马,曾经有许多情歌、仪式歌、劳动歌等等,“但是在我去调查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了。”罗汉田提到一种叫“上梁歌”的仪式歌,建造房子大梁时要举行仪式,在仪式里大家会唱大梁歌,“但是现在,即使60岁以上的人都记不得了”。究其原因,罗汉田认为,“村落的居住条件改善,盖起了水泥平顶房子,也就无所谓上梁了,上梁歌就这样消失了。”罗汉田又讲了一个故事,广西一个远离县城的村落,原来是谣歌传唱很盛的地方,但是当他去考察的时候,村里绝大多数人都外出求学或打工了。“一个老人牵着我的手,边走边唱,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唱的:人都走了,鸟都飞了,我的歌传给谁?”面对这个老人的疑问,罗汉田直言到:“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伍国栋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保护传统音乐,当务之急最有实效、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教育。第二要重视法规法制,利用一系列的政策来推行我们的思想。第三要抓高科技视频音乐,很多老艺术家留下来一些唱盘,可以找一些传承人,由他们流派中最优秀的弟子模仿老师来演,录下视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谢嘉幸教授认为目前保护传统文化需要“走近传统,走进传统”。而这正是举办本届“北京传统音乐节”的主旨所在。“这得依靠教育的力量,这次音乐节有100多大中小学老师在大师培训班培训和参加各大论坛。”

文章来源:人民网    图片来源:新浪网

 

莎莎上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