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健康历史 |
分类: 戚广崇的随笔 |
今年是干黄梅,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黄梅天,随即就出现了酷暑难耐的天气,最高温度已超过40。
现在老百姓住房、家电、营养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了,绝大多数人家都有空调,至少有电风扇,中暑的人也比较少见了。
想起了三、四十年前,每次到了夏季,酷暑难耐的季节,就是医院最繁忙的季节。

我那时候是在西医综合性医院工作,即使中医也要轮流傍晚六点到十点到急诊看病,谓之“战高温”。
高热腹泻患者多,中暑、中风昏迷送进来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救护车的铃声不绝于耳,有时候是络绎不绝。
那时的救护车铃声确实是手摇的,置于救护车前排右侧车窗外,救护员不断手摇铜铃,不似现在有了电子吼声。


那时医院门急诊及病房没有空调,电风扇也不是每个科室都有。
遇见高温中暑和中风的患者,为了降室温,医院购了很多大冰块,用大澡盆放置在患者的病床下。

有的患者用冰块搽身体降温,当时因中暑、中风、腹泻的死亡率远高于现在。
想起了那些个难熬的炎炎夏日,那些个难以忘怀的急诊“战高温”,一去不复返了。
前一篇:太阳花的记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