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如花 疼痛似魔

(2008-03-10 09:56:2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健康

健康/保健

保健

养生

     疼痛:为什么会反差巨大

   
 女性如花,可一生中常常要被种种痛魔所困扰。有些“魔”看似温吞水,却引得花容失色??被根针扎了,女性会叫嚷好痛!有些“ 魔”貌似百丈冰,却奈何不了花枝俏??分娩时产痛巨大,女性仍会幸福地忍受。

    为什么有时看似轻微的疼痛却会使有些人难以忍受,而有时分明是剧烈的疼痛却又使人无比坚强?要解释这些反差巨大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疼痛密码”),需要用疼痛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破译”。


    疼痛:复杂的主观感觉

    从心理角度分析,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是由真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害引发的情感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疼痛不是简单的“ 曲调”,而是复杂的“交响曲”。其中不仅包括疼痛的传感过程,还包括认知、情绪、记忆、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

    研究人员利用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PET)对疼痛时的大脑进行扫描,发现人们对疼痛的反应差别甚大,并且受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男性更关注来自身体方面的刺激,而女性则对精神方面的刺激更敏感。

    疼痛:因认知风格而异

    已经被科学研究证实的认知效应有以下三种:

    1.安慰剂效应。实验表明,安慰剂可以产生很强的镇痛作用。在隐蔽用药的情况下,镇痛剂的作用通常会大大减弱。而安慰剂效应并非泛泛地和“用药”或者“治疗”这个行为活动本身有关,更与对该药物的信心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如果在训练早期采用了有效的镇痛措施,其后的安慰剂效应就会很强。反之,如果早期训练采用的是安慰剂,即使后来给予了有效的镇痛剂,也不能产生满意的镇痛效应。女性对于暗示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男性,这也是女性在疼痛时表现不一的重要原因。

    2.环境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的声音,甚至不同的气味,都能显著影响疼痛感。同样的伤痛,闻着香气的人更容易乐观,感觉疼痛较轻。女性比男性更为感性,也更容易在认知背景上强化这些环境因素。

    3.共情效应。在看到别人遭受痛苦时,人们通常会感同身受。生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共情。共情有着深刻的中枢机制:在看到自己的亲属受到疼痛的刺激时,大脑中负责痛觉的情绪部分会被激活,但负责疼痛的感觉部分并没有接收到刺激。这说明共情所引起的更多的是关于疼痛的情感变化,而不是真的产生了躯体上的感觉。

    另一项研究表明,共情现象男女有别。女性对各种身份的人,不论其“好”或“坏”,都会产生同情。而男性则只会对好人产生同情,在看到坏人遭受痛苦时,大脑负责痛觉的情绪部分并不被激活,相反,负责快感的脑区倒被激活了。

    疼痛:女性更敏锐和能忍

    从生理角度来看,男女对疼痛经历不仅数量不同,而且质量也不同。女性在经期止痛系统更为活跃,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像平时那么强烈。换句话说,男女大脑中对疼痛感觉反应使用的神经元是不同的,男女对疼痛的反应不同可能是由不同的神经元回路引起的。一些镇痛药对男女的效果不同也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从后天环境和教育因素来看,在大多数文化背景中,男性通常都受过对抗疼痛的教育,如果轻易喊疼会被认为软弱。这样的教育使得男性自动提高了疼痛的阈值。而女性在面对疼痛时则有了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即使在小疼痛上也容易有较为夸张的表达,这在大多数文化背景中也是被宽容和默许的,甚至会由此激发起男性“怜香惜玉” 的保护欲。而这样的反馈,无疑会助长女性对疼痛进行夸张的表达。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多数研究者支持女性对疼痛比男性更为敏感的观点。蒙特利尔麦基大学疼痛起源实验室的蒙吉尔博士发现了第一个和调节女性疼痛极限有关的基因,而这个基因对男性的疼痛感却毫无影响。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期待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可以满怀信心与好奇,翘首以待女性“疼痛密码” 被完全“破译”的那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