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李铁根和他捧红的“李阿姨”,和家长对少儿性教育的担心遮掩,和网络里黄段子的狂欢加在一起,《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终于被收回了。
事发在前几天,段子手李铁根转发了一张《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截图,图中李阿姨饰演一位企图猥亵儿童的反面人物,目的是教导小学生识别危险,拒绝熟人触摸隐私部位。
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有网友凭借读物中的某几张图片进行裁图,断章取义。
与之对应的,微博评论内容也很“天马行空”,《读本》完全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绝不是少儿性教育课本的第一次尴尬。
2011年时,一套名为《成长的脚步》的教材本该在新学期进入北京市18所小学开展试点,可书还没发到学生手中,便已并被贴上了“突破传统”、“性爱过程尺度过大”、“堪称黄色”、“赤裸裸”等标签。
原因不仅仅是教材中加入了“性交”的概念,更在于它“露骨”的配文:
“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诸如“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与成年人普遍反对“性教育”过于暴露相对应的,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联合国调查表明,过去的100年,孩子的性成熟年龄平均每隔20年就会提前一年;
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也就是小学四年级;
来自北京计划生育门诊的数据则更为夸张——未成年人做人流的年龄段集中在11~14岁,而有些地方最小的达到了9岁。
面对越来越“敢于尝试”的孩子和刻不容缓的局面,教材“尺度”之论只是我国中小学性教育尴尬现状的一个缩影。
2011年《成长的脚步》下架时,《北京青年》周刊曾对不同国家的人进行过关于“少儿性教育”的采访。今天,我们翻出旧文,再看一次其他国家对于“少儿性教育”所做出的教育举措,中国在这件启蒙教育上的位置,便清晰了。
Brandon
开放的美国性教育让孩子自己说性
美国高中的性教育课很全面,还使用香蕉当教具
在美国,我在高中的第一年的时候上过性教育课程。学校性教育一般都是从高中开始,也有初中有相关课程的。我们没有教材,学校只提供一些材料,男生女生一起上一两个星期的课。
我们学习从身体功能、构造到如何过安全的性生活、如何使用避孕套,并用香蕉作为教具。即使是这样,更小的孩子们还是会有性行为,很多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学校把这种课算作生物课的范围里。
性教育课让学生能有机会公开讨论,但实际效果更多取决于家长
美国高中里谈恋爱太平常了,所以在性教育课上,每个人其实都很兴奋,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谈论平常谈论起来不太舒服的话题,这是第一次公开讨论的机会。我还记得学校会给我们一些纸面的广告,如果我们申请就可以得到免费的避孕套。
当然很多孩子拿避孕套当作一种玩笑,还有人拿它吹气球。在美国性教育的效果也更多地取决于家长,但也有很多家长是对此闭口不谈的。
黎锦平 越南人 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
学生的行为把课堂教学“甩开”太远
越南的性教育课程很枯燥,大部分人都羞于谈性
我们没有专门的课本,上高中时我们有一两节课讲人体的生理。有医院的专家过来给我们开很多人的讲座,他们也给我发一些资料。
我上学那时候学生们包括老师都很羞于谈论这个。很多老师都讲得很枯燥,我的老师还稍微讲的多一些,总之课程都挺没意思的,课上没有带图的讲解,只有文字说明。
越南社会的开放和教育方面的缺失成为很强烈的对比
开展性教育在越南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不过都只是呼吁。因为现在每天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女学生怀孕的新闻,有来自医院的调查说每天都有中学生去打胎。我很长时间没回越南,听朋友说,高中学生开房间的事情很常见。
越南没有网络管制,所以孩子很容易就看到成人的内容。我大学有个男同学曾经很神秘的告诉我说他开了一个“博客”,结果我发现里面全都是他收集的成人电影。
杨孝文 中国人 科普作家
我很小的时候就懂“性”,这个时代没有必要谈性色变
幼时的性知识是村里的大人传授的,小孩子大多无师自通
在我还光屁股的时候,村里的男青年没事的时候扎堆、聊天,拿我们小孩子开玩笑,他们会通过玩笑间接地告诉我们生殖器是“打种用的”(即生孩子)。就是通过这些玩笑,我挺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些性知识了,那时候还没上学,也就是5、6岁的样子。
村里的男青年用一种农民的大智慧,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懂了“性”,绝大多数孩子缺乏的可能是如何进行安全的性行为。
初中的生理卫生课老师讲得很简单,家长几乎不提性知识
小学时,完全没有关于性的教育。到了13、14岁左右,上初中,开了生理卫生课,内容先是讲人体,最后讲一讲性知识。但是老师讲的会比较肤浅,因为很多人小时候都像我一样明白性。
我们那个时候,少年的性行为非常罕见,多数人也没有婚前性行为,家长认为没有讲的必要,所以从来不讲。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些人还是谈性色变,其实他们是害了孩子。
Katie 香港人 学生
香港的性教育知识获取渠道广泛,讲授都很自然
常识科、“周会”都会传授性教育知识,还有教育节目及儿童性教育书籍
在香港,有一科叫做常识科,主要是班主任为学生讲一些常识。常识科有专门的性教育书籍,一般小学五年级或者六年级就会接触到。另外,每周都有周会,就是通常一个年级的学生坐在礼堂里,每次有不同的主题,会有专门讲性教育主题的周会。
香港有一个教育电视台,所以偶尔也会有性教育的节目播放。再次,有一些适应低年龄阶段的性教育图画书一般是给10岁以下的儿童阅读的。
老师讲解的大多比较全面,词汇较官方
一般情况下,从家庭获取的性教育知识会比较少,家长也不会主动讲解,因为学校的课程全部包括了。讲课时,老师都是按书本正常讲解的,不存在避而不谈的现象,所以香港人在小学时代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性教育了。香港的课本里没有“爸爸”或者“妈妈”这种字眼,一般都是用“男性”和“女性”等较官方的词汇。
(不愿透露姓名)日本人 某顾问公司员工
日本小学到高中都有性教育课程,色情杂志也是性知识的获取渠道
小学的性知识很浅薄,到初中才完全理解
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有简单的性教育课程,大概是11、12岁左右。但是记得当时书籍中只有最简单的人体图,所以基本什么都没学到。
到了初中,大家都对异性有兴趣,当时没有动画教学,男生们都是通过交换色情杂志了解性知识的。高中时期,只有男生会公开自由地谈性知识。
父母因为不想孩子过早的交朋友,所以从未谈过性教育的事情。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应该接受到完整的性教育。
日本教育方面非常保守,高中才有性安全知识
在日本,如果学校采用北京这种尺度的性教育教材的话,肯定马上被批评。因为日本虽然社会开放,但在教育方面却十分保守。在绝大多数日本小学中,“性”教育依然是禁区。
另外,日本的色情杂志很刺激,如果学生都去看杂志而不是在学校接受正规性教育的话,很容易被误导。我记得高中时期才有关于性安全的知识,比如AIDS(艾滋病),比如如何使用避孕套。但是教育界还受到了日本社会的攻击,认为这些知识传授得不妥。
帕里维兹 阿塞拜疆人 留学生
学校教育与社会传统相辅相成
阿塞拜疆青年男女比较传统,社会也比较保守
阿塞拜疆虽然是现代欧洲国家,但是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仍然保留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男女之间的传统关系, 所以青少年虽然关系平等,也并不是那么开放,男女交往限于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去看电影这样的事情,很少有婚前怀孕的情况。
一般家长对孩子在性方面的教育很保守。家长不会直接和孩子说有关性的问题,有的话表达也很婉转。
学校有性教育课程,但社会上很重视
在阿塞拜疆性教育一般是来自学校教育。但是很多情况下男的和女的分开上课。课上老师不讲男女之间的问题,大家自己都很清楚,老师讲的是健康卫生方面怎么保护自己。
阿塞拜疆成为独立国家才20年, 据我所知有健康教育方面的书,而且有专门的课程,至少我9年级的时候开始上此课程了。教授的内容也非常保守。老师教授性知识时说话方式很婉转。但社会对这个课程很重视。
结尾表个态
实际上,在如今这种信息爆炸的社会,谁也无法真正阻止别人接触TA想要看到的信息,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方式来阻止问题的发生,都无异于是掩耳盗铃。
何况性教育的真正目的也不仅限于此。
“性教育,不只包括性知识的普及,性心理的调适,性道德的建立,以及人际交往的社会化适应,自我保护能力的养成,还包括审美的形成,引导学生做俊朗、阳光的男性,做优雅、有魅力的女性。这将对他们建立幸福家庭起到重要作用,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闵乐夫如是解释性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成长的脚步》编纂人之一吕卫红老师曾告诉我们,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不能用成人的观点看孩子的世界。按照这样的说法,我们在谈论一套教材的时候,到底是谁在误导谁呢?
文/ 刘天晖 王晚笛 韩哈哈
编辑/ 韩哈哈 王田
(图片资料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