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事情的背景不用多说。
高洪波在新闻发布会上不温不火地说了一段话,走了。
这段话不简单,没有慷慨激昂,没有义愤填膺,没有触景生情,平静如以往,内容也如他的个性:
“昨天晚上和中国足协领导有过很深入交流,协会领导也认为目前中国男足存在的问题,应该由你主教练来承担,我明白这个意思。所以比赛结束了,我现在就提出离开⋯⋯”
宁为玉碎之后徒留一地鸡毛。
为什么足协领导与主教练要在决战之前做如此的交谈,不应该是赛后么?
为什么在赛前领导告知主教练“责任你来承担”?
这样“掰面儿”式的摊牌对教练的临场状态有没有影响?
高洪波说他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如此对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高洪波为何选择宣知于众?
距离下场比赛还有一个月时间,“掰面儿”导致的后果谁来承担?
国内谁还有能力而且敢在这个时候接手?
新教练表现不好,出了问题谁承担?
这些问题,将会成为这两天的最热话题,然后一堆疑似主教练人选会不停地冒出来让大家猜。
“我高洪波是个历经曲折的人,结果无法再对我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我坚信所谓这些问题都是阶段性问题。”
这句话出自2007年青周君对高洪波的专访。当年的文字如今读将起来满篇唏嘘——高指导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之间对国家队主教练充满期盼与热望。
中国人以健忘著称于世。
在塔什干暗夜的混沌之中,人们早晚会忘掉留下深沉背影的高洪波,忘记对他的欢呼,更会忘记对他的愤怒,忘记我们曾经是那样的对他寄托希望,忘记他曾经也是一位追梦的少年。
人生九年,弹指一挥间。
九年前的这篇文章,高洪波谈到了国家队主教练的梦,谈到了执教国安心愿难了,也谈到了面对足坛黑暗现象的无力感⋯⋯今天,青周君节选其中几个段落,以飨读者。
从当年“春风得意马蹄疾”,到昨晚“仰天长啸出门去”,鬼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以下内容,出自2007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周刊
《高洪波 一个足球人的救赎与奋斗》
人物摄影 / 卢北峰
▍2007年 他说“国足主教练”是个美丽梦想
球员时期的两次国家队经历给高洪波留下了不小遗憾:施拉普纳国家队喜欢粗犷型球员,重视身体素质,高洪波自然不在得宠之列;1997年戚务生又把他召进了国家队,当时对于高洪波的使用还有一定争议,毕竟论身体条件他不占优势,后来十强赛也就落选了。
队员时代没有完成的心愿和梦想,高洪波盼望通过执教来实现,国家队主教练显然是他最大一个梦想。
“作为一个中国籍教练,我期盼的最高目标肯定不仅仅是联赛冠军,有朝一日,高洪波可以带领自己的国家足球队,通过外围赛磨炼,最终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之上。”这就是他的美丽梦想,可望,说不定更可及。
“有人说我缺乏教练气质,另外我也没带出太过硬的成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执教中进一步提高,既然选择了足球教练这个行当,我肯定也想坐到国家队主教练这个位子上。”
▍2007年 他说“执教国安”机缘未到
北京球迷有一个可爱的优点“唯材是举”,低调不张扬的高洪波即便“逆袭”国安,也能受到球迷爱戴。
明显的例证:当他以对手的身份再战工体,球迷很少以“京骂”对待,更多是鼓励的横幅——老百姓真没把高洪波当外人。
“我从小就在丰台踢球长大,现在因为工作原因辗转到厦门或长春,但北京人的标志永远不会变。你看,就在率领长春队击败北京的那个雨夜,球迷对我还是非常宽容的,他们真的把高洪波当作北京人自己的子弟,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是咱们土生土长的北京子弟兵。”
高洪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回到北京队执教?记者问。
“可以肯定的是,我目前和北京国安的一些高层或者老朋友时有交流,对我的想法他们应该是了解的,只不过‘机缘未到’吧!”。
襄王有意,“襄王”若指高洪波,那么神女肯定无心了。
2007年年初,“机缘”甚至在轻敲二者的玻璃窗——当时,北京国安沈祥福指导挂冠而去,主教练虚位以待;当时,高洪波厦门蓝狮合同到期,赋闲在家——但最终接手国安的却是韩国铁帅李章洙。
“俱乐部选择主教练有自己的标准,感情不能淡化标准。也许国安高层认为北京这个城市不太需要我这种类型的主教练吧。你有这个心人家没有那个意,一头热的买卖成不了,看将来吧,看看我‘胡汉三’是不是还能回来”。高洪波的玩笑值得玩味。
▍2007年 他说“球员不要被某些势力所左右”
高洪波曾经一再强调,国内足球的低谷,是因为在足球二字之上附加了很多本不应该被负载的内容,比如民族大义或者盈利方式等等,这影响了圈中人的心态。
“足球到底是什么?运动罢了!现在很多好苗子踢不出来,就是因为一旦进入这个大环境,马上就受到影响,想法太多,心思无法集中在足球的本身。”
确实,众所周知的假丑恶往往也伴随着这样的大环境而繁衍——踢球,以前是“竞技而胜之”的概念,现在竟平添了不少虚荣,虚荣心带来急功近利。假球、黑哨之所以存在,逃不开利、益二字。
早在2004年,当时高洪波的老东家北京国安曾带头罢赛,反击国内足坛的丑恶现象,记者好奇:如果当时换做高洪波,他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反击?
“我刚刚说过,足球只是一个体育比赛,球员不要被某些势力所利用和左右,踢好自己的比赛比什么都重要。”
高洪波的下一步?
青周君想起一件旁的事:1985年,19岁的他成为中青队主力。那年他创造了空前奇迹——在亚青赛上包办了中国队全部5粒进球,并拿到了中国足球的洲际首冠。高洪波的5粒进球为中国队带来两胜一平,哪个进球都没糟践,少一个中国队就无法夺冠。
19岁,弱冠之年的高洪波会否幻想自己的未来,预料到他的少年成名、青年坎坷和中年得意与失意。
“很多人说:高洪波,你这几年真的很顺利,做队员是金靴、金球;做教练又拿中超冠军。其实,我特别不认为自己是个一帆风顺的典型,外人往往只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2016年10月11日塔什干的暗夜悲歌,不知会是高洪波的过程亦或结尾。
文 / 曹宇
编辑 / 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