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35岁的李光洁,忽然一本正经地卖起了萌。
他调侃古装扮相的袜子,说若是在古代,这应当是时尚最前沿;年轻演员杨雪把和他的合影美化了一下,他吐槽“必须要给这位卖家差评,脸上太光洁了”;
就连过年在微博上发红包,因为参与的粉丝并不多,他也很开心地表示,“从一组数据中得知,大家对本站的红包并不感兴趣。很好,可以过个踏实年了。”
粉丝也开始调侃他,叫他“洁叔”,顺便打趣他脸上的痘印。
这都怪李光洁成名太早,20岁就在张黎导演的大型历史正剧《走向共和》里出演了光绪皇帝。在那个还不流行“小鲜肉”的年代,李光洁就兢兢业业地一部部接拍正剧拓展戏路。但到今天,他更加坚定了:演员还是要凭手艺吃饭的。
所以,当李光洁看到拍摄现场为他准备的一套亮银色西装时,连说了好几遍“太浮夸了”。但成片真的很好看,图放在这里,大家随意感受,不用谢
▼
摄影 / 本刊首席摄影 王坤
金属质感波普风西装、丝质衬衫、长裤
ShuaishuaiLee Bespoke
其实在《跨界歌王》中,他尝试过比这更夸张的造型——第四场时演唱陈小春的《情瘤感菌》,他穿了花衬衫、橙色长裤,还戴了一条金链子。
但走下舞台,他还是习惯于简单的装扮,不是刻意低调,而是因为他觉得“如果永远都是公众的焦点,就会变成被观察的对象,没法观察生活了”。
对李光洁来说,比起收获高关注度,做个好演员,是更重要的事。因此,他可以是《走向共和》中挣扎的光绪帝,可以是《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精英王伟,可以是《立春》中苦闷的小镇文艺青年,更是“可以成为任何人”的演员李光洁。
拍摄那天下午,现场随机播放着李光洁在比赛中唱过的歌,他不时就会跟着唱上两句。因为参加了一档名为《跨界歌王》的歌唱竞技节目,他这段时间的单曲循环歌单被参赛曲目占满,就连等电梯时也在下意识地练歌。
当初选择《跨界歌王》,是因为舞台上的表演状态让他更有安全感,适应之后,李光洁渐渐开始享受和观众的现场交流,“你唱得好,他们就会对你报以掌声。舞台就是这样,很直接的。”
决赛中,每个参赛者需要邀请一位帮唱嘉宾为自己助阵。其他选手邀请的都是孙楠、薛之谦这样的职业歌手,李光洁却请来大学室友陈思诚合唱了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两个耿直boy的实力基情出演,连上wifi,再看一次吧▼
大学时,班里以他们俩为首分成两个派系,互相较着劲比哪边排的作业更好,两个人还为了抢一间排练室差点打起来。
那个时候,李光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做一个优秀的舞台剧演员。四年里,他拿了不少奖学金和三好生奖状,毕业时却没能如愿进入话剧院团。但很快,他幸运地被张黎导演选中,成为《走向共和》中光绪皇帝的扮演者。
现在回看,人们往往赞叹于《走向共和》宏大、严谨的叙事,精良的制作和几乎是顶配的演员阵容,这样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如今已经越来越稀缺。
拍这部戏时,李光洁21岁,是组里最年轻的主演,和他对戏的都是吕中、王冰、孙淳这样的老戏骨。开拍前,李光洁读了各种与光绪有关的作品,写人物小传,剧本上记满了批注。
李光洁说,他对“演员”二字的理解,对表演的认知全都由这部戏奠定。见过高山,李光洁至今觉得表演是一个造梦的工作,“得和观众有精神交流,否则就成了洗发水,用完了马上换下一瓶。”
摄影 / 本刊首席摄影 王坤
黑色毛外套 Giorgio Armani
黑色金丝绒衬衫 Giorgio Armani
背带裤 Giorgio Armani
看着荧屏上充斥各式IP,对演员“颜值”的讨论似乎也常常盖过演技,李光洁感叹人人都只盯着脚趾头尖的那一点,没有人愿意哪怕多往前看一步,“等到过了三十年、五十年,有多少部作品是还能被人说起的呢?”
在李光洁心里,《走向共和》、《立春》、《杀虎口》、《我们生活的年代》这样的电视剧是他的代表作。十几年后的今天,仍有人在和他谈起《走向共和》时激动不已。
李光洁相信有些东西就像一阵风,早晚会过去,经得住时间淘洗的才是好作品,“最终能让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还是你的表演能力、角色塑造。”他不愿责怪时代,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在意一个作品的内容,而只看形式,这让他常常觉得自己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找不到表演这份工作的“被尊重感”,“甚至我自己都不尊重我自己了”。
找回尊重感的方法是回到舞台上。2013年,李光洁主演了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离开舞台十年,他想回去充充电。《罗密欧与朱丽叶》演了70多场,李光洁从紧张到“演烦了”,直到60场之后,他觉得自己“通”了。
“表演是需要不断让自己去重复,让自己对这句话、对这场戏、对这个表情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再表达出去。”
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尽量每过三四年就回去演一次话剧。和电影、电视剧从拍摄到播出的长周期相比,剧场里的掌声直接、真实,他能马上和观众“有交流”,让他很享受。
摄影 / 本刊首席摄影 王坤
光感衬衫 Versace
藏青色西装套装 Versace
“唱不好就唱不好,
敢不敢于尝试是另外一回事”
你好像很少上综艺节目或者真人秀,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跨界歌王》这个节目?
A:因为这是一个有载体的节目,唱歌这种形式能让我稍微没那么紧张。其它很多综艺节目都是运动或者户外的类型,我不太确定我在现场会怎么样,心里有一种不安全感吧。
你还是更适应舞台上的状态。
A:没错。这跟我现在从事的职业也比较接近。
第三期试唱时因为节奏失误没有升上去,下一期又继续选了一首快歌。是不是越是做不好的事情,你越会不断尝试?
A: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状态吧。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来,你不能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趴下了。所以最后选择一首快歌,也是性格使然,就是我遇到事儿还是不愿意躲,迎难而上,这是一个老爷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和观众没有精神交流,
我们就成了快销品
《使徒行者》里,你扮演的“董先生”是个大反派,演反面角色很过瘾吧?
A:对,因为演坏人嘛,就不用负责任了。责任感是一件挺累的事,演好人都要负责任。坏人就无所谓,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大学时代你算是个好学生吗?
A:算是吧,我拿过奖学金,应该就算是。表演系在大学里拿一等奖学金的不算太多,我有一年拿了一等奖学金、中央戏剧学院院级三好学生、北京市三好学生,还算是品学兼优。
那时候对未来职业的设想是什么样的?
A:一个优秀的舞台剧演员。但很无奈的是,我毕业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剧院愿意接收我,所以我就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影视行业。当然我后来也不断地在尝试,2013年我也演了话剧。因为那也是我离开舞台十年,我觉得电已经用完了,需要再充一下电。舞台对一个演员的养成来说是特别好的场所。好莱坞的演员也是这样,他们会每一年或者每两年就回到舞台上去演一次舞台剧。我也是这样设想的,做不到每一年,我希望每过三四年的时候,就演一次话剧,让自己充一下电。最终能让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能让观众记住你的,能让观众喜爱你的,还是你的表演能力,还是你的角色塑造,还是你对生活的理解能否通过一个角色传达出去,让别人觉得感同身受。
每个人对“红”的定义不一样
第一部剧《走向共和》里,和很多前辈一起合作,压力大吗?
A:还好,因为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压力。我那年21岁,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压力,因为也不懂对面那个人有多牛,你只是觉得人家表演很好,跟人学东西就好了。初生牛犊不怕虎,有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把你放在这,你能做的就是珍惜,就是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走向共和》是一个比较高的起点,这部戏对你之后挑选角色或是表演上有什么影响?
A:《走向共和》奠定了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我对表演的认知。没有那部戏没有我今天的自己,没有我现在对待一个角色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对事业规划的态度。全是那个戏告诉我,我所从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演员”这两个字是什么概念,奠定了一个非常正统、非常规范、非常完整的价值观。
你会觉得自己“戏红人不红”吗?
A:不会。因为每个人对“红”的定义不一样,可能你的定义标准就是微博粉丝有多少,头条上了多少次,我不这么定义。
你还是更看重作品的质量。
A:没错。因为我们是内容提供者,就像做矿泉水一样,是有质量还是喝完酒拉肚子了,这是很关键的。
你之前做过微电影的导演,也参与过编剧的工作,以后还会参与更多幕后的工作吗?
A:不知道,因为任何文艺作品都是表达,你对某一件事情的认知到了憋得你不得不说的时候,就像你拿一个杯子往里倒水,一定要水溢出来的那个东西才是好的。所以一旦有一天我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到了让水漫出来的程度,我会去尝试导演、编剧、制片人。
得等到有表达的冲动。
A:对。如果没有的话就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事非得去做导演、制片人,那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人活一辈子不光是花钱吃饭这点事
你平时很喜欢摄影,摄影的乐趣在哪里?
A:我更正一下,是照相。它是一种记录吧,照相机对我来说是一种记录的工具。我每到一个地方去玩的时候,我眼前看到的有意思的人和事我都会拿照相机把它拍下来。可能构图、光影,这些技术参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我记录下来,若干天、若干年之后我再来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会瞬间想起我在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人活一辈子不光是上班领工资、花钱吃饭这点事,还有很多是精神世界的东西,这些是你对生活的理解,是你真的会享受生活。
之前你有一张拍摄你父亲的照片拿了《国家地理》的奖,拍的时候有什么故事吗?
A:当时我们在墨尔本一个公交车站等车,我们去很多地方都会去坐当地的公交车,然后也没有目的地,就是买张票,觉得这条线比较好就去坐,然后到哪一站就下车。那是等公交车的时候拍的,那次我们在说热气球的时候,正好背景板就出现了一个热气球,然后我就拍下了老人的剪影。就是这样一张照片,我觉得真的是对我的一种鼓励,才给我奖。
以上摘自《李光洁:演员还是要凭手艺吃饭的》
完整文章和更多精彩大片详见
2016年10月6日上市的《北京青年》周刊
文/ 潘槿瑜 康荦
摄影/ 本刊首席摄影 王坤
场地/ Owl Studio
封面服装/ 黑白印花睡衣风套装 Dolce&Gabbana 黑色毛毛鞋 Dolce&Gabbana 设计感家具 北京艺触空间设计